民國初年,關東地界的長白山下有個靠山屯,屯子裡有個老光棍叫孫大有。這孫大有四十出頭,是個手藝不錯的木匠,平日裡除了做木工活,就愛喝兩口小酒。他家境雖不富裕,但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倒也自在。
這年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孫大有從鄰村做完活計回家,天色已晚。寒風呼嘯,雪片子打得人臉生疼。他抄近道穿過一片老林子,忽然被雪地裡一個物件絆了個趔趄。
“啥玩意兒?”孫大有罵罵咧咧地回頭,卻見雪地裡半掩著一段白森森的東西。他蹲下身扒開積雪,竟是一段野獸的腿骨,約莫一尺來長,光滑如玉,在雪地裡泛著幽幽青光。
孫大有拎起來掂量幾下,笑道:“這骨頭質地不錯,拿回家打磨打磨,做個煙袋鍋子正合適。”
他哪知道,這一撿,就撿回來個禍害。
骨頭帶回家後,孫大有就把它扔在牆角,忙著燙酒取暖,也沒多理會。半夜裡,他正睡得迷迷糊糊,忽然聽見屋裡有窸窸窣窣的響動。
孫大有以為是耗子,罵了句:“天寒地凍的,耗子也不消停!”便翻身又睡。
第二日醒來,他發現昨晚吃剩的半個餅子不見了,地上還有些碎屑。
“好大的耗子!”孫大有嘟囔著,也沒太往心裡去。
接下來幾日,怪事接連發生。廚房裡的食物總會莫名其妙地少一些,不是少個饅頭就是缺塊肉。更奇的是,每晚睡前,孫大有都分明聽見屋角傳來“哢嚓哢嚓”的咀嚼聲,點上油燈一看,又什麼都沒有。
孫大有心裡發毛,疑心是鬨了黃皮子黃鼠狼),便在屋裡設了幾個夾子。可一連幾天,什麼也沒逮到,食物卻照樣少。
這天晚上,孫大有假裝睡著,鼾聲打得震天響,眼睛卻眯成一條縫,死死盯著屋角那根獸骨。
約莫三更時分,那骨頭忽然動了一下,接著竟憑空立了起來,在月光下轉了三圈。隨即,一陣青煙從骨頭中冒出,落地化作一個黃衣尖嘴的小老頭,胡子一翹一翹,直奔廚房而去。
孫大有嚇得魂飛魄散,渾身冷汗直冒,蒙著頭抖了一夜,直到雞叫三遍才敢探出頭來。那骨頭仍好端端地躺在屋角,仿佛什麼都沒發生過。
次日,孫大有忙去找屯裡見多識廣的李老道。
李老道撚著胡須聽罷,皺眉道:“聽你這描述,怕是遇上‘骨仙’了。有些精靈鬼怪年歲久了,會附在遺骨上作祟。你撿的那段,多半是黃大仙的腿骨。”
“那該如何是好?”孫大有急問。
“這種東西不好硬碰硬。它既然貪嘴,你不如備些酒食好好供它,說些軟話,它說不定就自己走了。”
孫大有回家後,趕緊切了盤豬頭肉,燙了壺燒酒,恭恭敬敬地擺在屋角那根骨頭前,念叨著:“大仙在上,小的有眼不識泰山,冒犯了您老人家。這些酒肉您笑納,吃飽喝足後,您哪來回哪去,莫要再嚇唬小人了。”
當晚,孫大有戰戰兢兢地躺下。半夜裡,果然又聽見動靜。他偷偷瞧去,隻見那黃衣小老頭又現身了,這次也不躲藏,大模大樣地坐在桌前,喝酒吃肉,咂嘴咂舌,好不快活。
吃完後,小老頭竟開口說話了,聲音尖細:“孫大有,你既然識相,本大仙也不白吃你的。明日西山老王家的閨女病重,你去找三棵七年生的老山參,搗碎了和露水服下,便可痊愈。治好了,王家必重謝你。”
說罷,又化作一股青煙鑽回骨中。
孫大有將信將疑,但次日還是去了西山老王頭家,果然聽說他家閨女病重,郎中都已搖頭。孫大有按照吩咐,到山上尋了三棵老山參——說來也怪,平日難覓的山參,那日卻一眼就找到了三棵正正七年生的。
王家閨女服下後,不出三日便能下床了。老王頭感激不儘,送了孫大有兩袋糧食、一塊臘肉,還有三塊大洋。
孫大有喜出望外,當晚備了更豐盛的酒菜供奉黃衣小老頭。酒過三巡,那“大仙”又指點道:“屯東頭老趙家丟了牛,你告訴他往東南方向十裡外的山溝裡找。”
孫大有照做,果然幫老趙找到了牛。老趙謝了他五百文錢。
自此,孫大有把這“骨仙”當成了財神爺,好酒好肉供奉著,每晚聽它指點,幫人排憂解難,得些謝禮,日子竟漸漸富裕起來。不但翻新了房屋,還置辦了不少新家具。
然而好景不長。兩個月後,那“大仙”的口氣開始變了。
這晚,它吃著孫大有供上的燒雞,說道:“明日你去屯南孫老五家,告訴他祖墳旁有棵老槐樹,樹根已紮進他家祖墳,若不儘快砍掉,家中必有血光之災。”
孫大有遲疑道:“大仙,孫老五家窮得叮當響,怕是付不起酬勞啊。”
“啪”的一聲,黃衣小老頭把酒碗摔在桌上,尖聲道:“本大仙說話,你也敢質疑?叫你傳話就傳話!”
孫大有被嚇了一跳,不敢多言,隻得應下。
第二日,他告知孫老五此事。孫老五雖窮,但最重祖墳,急忙借了斧頭去砍樹。果然在老槐樹根下發現已鑽進墳中的根須。孫老五千恩萬謝,但實在拿不出錢,隻好把家中唯一的老母雞送給了孫大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當晚,“大仙”見隻有一隻老母雞,很不高興:“窮鬼!下次這種賠本買賣少做!”
孫大有心中不快,卻不敢反駁。
又過幾日,“大仙”竟命令道:“屯裡馬財主家庫房西牆角下三尺,埋著個罐子,裡麵是二十塊大洋。你今夜去挖出來。”
孫有有一聽,大驚失色:“大仙,這、這可是偷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