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二十三年,關外長白山腳下有個靠山屯,屯子裡住著個年輕的獵戶,名叫趙三寶。這年剛入冬,三寶上山打獵,回來的路上忽見雪地裡躺了個穿紅襖的姑娘,臉蛋凍得發青,嘴唇卻紅得異樣。
三寶心善,忙將人背回家中,灌了薑湯,好生將養。那姑娘醒來後自稱叫胡媚兒,原是鄰縣人士,投親不遇,流落至此。三寶見她無家可歸,便留她住下。一來二去,兩人竟生出情意,臘月裡就成了親。
成親後,三寶越發精神煥發,打獵收獲也比往日多了不少。媚兒不僅貌美,更有一手好繡工,繡出的花鳥魚蟲活靈活現,拿到鎮上總能賣個好價錢。屯裡人見了,都說三寶這是撿到寶了。
唯獨屯東頭的馬婆婆見了媚兒,總是皺眉頭。這馬婆婆年輕時學過些方術,能看陰陽,懂些門道。她私下對三寶說:“你這媳婦不對勁,我瞧她走路腳跟不沾地,眼裡有綠光,怕不是尋常人。”
三寶隻當是馬婆婆老糊塗了,笑道:“媚兒對我好著呢,您老多心了。”
說來也怪,自打成親後,三寶身子雖看似健壯,實則日漸消瘦。白日裡還好,一到晚上與媚兒同房後,第二天必定精神萎靡。鄰居見了,都笑說:“三寶啊,媳婦雖好,也得節製些。”
三寶嘴裡應著,心裡卻也納悶。這日他上山打獵,遇見了屯裡的老獵戶劉三爺。三爺見他眼窩深陷,麵色灰暗,便拉住他道:“三寶,你這臉色不對啊,是不是招惹什麼不乾淨的東西了?”
三寶支吾著將馬婆婆的話說了。劉三爺聽後沉吟片刻,道:“馬婆婆說的不無道理。我教你個法子,今晚你假裝睡熟,看她有何動靜。”
當晚,三寶依計假寐。至三更時分,隻見媚兒悄悄起身,對著窗外拜月,口中吐出一顆紅珠,吸食月華。那珠子在她口鼻間來回滾動,每滾動一次,三寶便覺身上一寒,似有什麼被吸走。
三寶嚇得魂飛魄散,第二天一早就去找馬婆婆。馬婆婆聽後歎道:“果然是個妖精!你且彆聲張,我去請我師兄來降她。”
馬婆婆的師兄姓常,住在百裡外的三道溝,據說頗有道行。常老道來時已是三日後,這期間三寶推說身子不適,不與媚兒同房。媚兒似乎有所察覺,越發殷勤,眼中卻時有凶光閃現。
常老道暗中觀察一日,對三寶說:“這是個狐狸精,道行不淺。她眼下對你尚有情意,故未下死手。若直接收她,恐兩敗俱傷。我有一計,可試她一試。”
次日,常老道扮作遊方郎中來到三寶家,假意為三寶診脈,後大驚道:“這位兄台氣脈虛弱,似是元氣大傷,若不及時醫治,恐有性命之憂!”
媚兒急問:“可有治法?”
老道捋須道:“需得至親之人每日以心頭血喂之,連服七日,方可痊愈。隻是取心頭血極損自身,恐...”
媚兒不待他說完,即道:“我願取血救夫。”
老道眼中閃過訝異,旋即道:“娘子情深,令人感動。明日午時,我來取第一滴血。”
當夜,三寶見媚兒對燈獨坐,麵露憂色,心中不由一軟,暗想:或許她真對我有情?但想起那夜景象,又硬起心腸。
第二天午時,老道準時而來。媚兒挽起衣袖,露出雪白臂膀。老道取出一柄銀刀,正要下手,忽聽得門外一聲大喝:“且慢!”
但見一個白發老翁拄杖而入,指著老道怒道:“何方妖道,敢傷我孫女!”
老道一驚,旋即冷笑:“我道為何這狐精道行如此之深,原來有你這老狐做靠山!”
老翁不答,轉向媚兒道:“傻丫頭,我早說過人狐殊途,你偏不聽。如今人家請道士來收你,你還真要為他取心頭血?”
媚兒淚如雨下:“爺爺,他是真心待我好,我亦真心待他。即便為他死了,我也心甘。”
三寶在一旁聽得,心中震動。回想這半年來,媚兒確實待他極好,不僅持家有方,且在他病時日夜照料。那些繡品賣來的錢,大半都用來給他買補品了...
老道見三寶猶豫,急道:“三寶莫被迷惑!妖最擅騙人心!”
老翁怒極,身形一晃,現出狐首原形,向老道撲去。老道急忙取出法器相抗。一時間屋內光芒四射,狐影縱橫。
媚兒卻不去幫爺爺,反而撲到三寶身前,為他擋開飛來的符咒碎片,背上被劃出深深血痕。
三寶見狀,終於心軟,大叫:“住手!都住手!”
老道與老狐聞言分開,仍是怒目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