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平原上的李家村,有座百年老宅,青磚灰瓦,雕梁畫棟,曾是村裡最氣派的宅子。如今卻因主人舉家南遷,久無人居,顯得格外冷清。村裡人晚上路過,總能聽見裡麵傳來若有若無的說話聲和笑聲,可推門進去,又空無一人。久而久之,這宅子便成了人們口中的“鬼宅”,無人敢近。
這年夏天,省城來了個年輕人,名叫李文博,二十五六歲年紀,戴著副眼鏡,文質彬彬。他是學民俗研究的,專門來李家村收集民間傳說。聽說老宅的怪事後,不但不怕,反而來了興致,非要進去住上一段。
村裡長輩勸他:“那宅子不乾淨,夜裡常有狐仙作祟,年輕人莫要逞強。”
李文博推了推眼鏡,笑道:“大伯放心,我讀的就是這些神神怪怪的東西,正想見識見識呢。”
他執意搬了進去。老宅雖久無人居,但家具齊全,稍加打掃便能住人。李文博選了東廂房住下,每日裡不是整理收集來的民間故事,就是四處走訪老人,聽他們講那些古老傳說。
住了三五日,相安無事。這日晚間,李文博正伏案整理筆記,忽聞窗外有女子笑聲,清脆悅耳。他抬頭望去,隻見月光下一個白衣女子站在院中槐樹下,身姿窈窈,麵容在月光下看不真切。
“誰在那裡?”李文博問道。
那女子不答,反而向他招手,轉身便走。李文博好奇心起,跟了出去,卻見那女子身影在回廊轉角一閃,不見了蹤影。他在宅中轉了半晌,再無所獲,隻得回房。
第二日夜深,李文博正在燈下寫作,忽聽門外有腳步聲,接著是輕輕的叩門聲。
“誰啊?”他問道。
門外無人應答,又是三聲輕叩。
李文博起身開門,門外空無一人,隻有地上放著一碟精致的點心,香氣撲鼻。他四下張望,不見人影,心下奇怪,便將點心端回房中。那點心做得極為精致,不似鄉下手藝,他嘗了一塊,香甜滿口,竟是從未嘗過的美味。
此後接連數日,每到夜深,便有女子送來茶點,有時是香茗,有時是糕點,每次都放在門外,不見人影。李文博漸漸習慣,甚至有些期待起來。
一晚,月明如晝,李文博故意不睡,守在窗邊。約莫三更時分,果見一白衣女子端著茶盤嫋嫋而來。這次她竟不躲不避,徑直走到門前,輕輕叩門。
李文博開門相迎,那女子嫣然一笑,也不客氣,翩然入內。但見她十八九歲年紀,眉目如畫,膚光勝雪,一身素白衣裙,行動間有暗香浮動。
“連日叨擾,還未請教姑娘芳名。”李文博拱手道。
女子掩口輕笑:“小字素素,見先生獨居寂寞,特來相伴。”
李文博雖疑她是狐仙之流,但見她言談文雅,舉止有度,不覺害怕,反生親近之意。二人月下暢談,從詩詞歌賦到民間傳說,甚是投機。自此,素素每夜必至,雞鳴方去。
村裡人見李文博日漸消瘦,麵色蒼白,知是被精怪所纏,勸他請人作法驅妖。李文博卻不以為意,反覺素素溫柔體貼,善解人意,比人間女子更可愛。
一晚,素素忽然淚光盈盈,對李文博道:“你我緣分將儘,三日後我便要離去,再不相見。”
李文博大驚,拉住她的手問:“為何突然要走?是我待你不好嗎?”
素素搖頭:“非君之過。我本修行之身,與你相好已違天條,若再留戀不去,必遭天譴。三日後午時,我師傅將來帶我回去,你若念情,萬不可與他衝突。”
李文博哪裡肯依,再三懇求。素素隻是垂淚不語,雞鳴時分,黯然離去。
次日,李文博想起村中有個張老漢,年輕時曾做過道士,懂些法術,便前去求助。張老漢聽罷,撚須歎道:“此狐已有道行,本不該與凡人相戀。既然情根已種,強留無益,反招禍端。我有一計,或可一試。”
張老漢交給李文博一道符咒,囑咐道:“後日午時,你將此符貼於門後,閉門不出。任門外有何動靜,切不可應聲開門。若能熬過午時三刻,或可留住你那狐仙娘子。”
李文博接過符咒,再三拜謝。
第三日午時將至,李文博依言將符貼好,閉門不出。初時門外寂靜無聲,將至午時,忽聞狂風大作,飛沙走石,打得門窗砰砰作響。
門外有人高喊:“李文博!開門!村中失火了!”
李文博一驚,正要開門,忽想起張老漢囑咐,強自忍住。從窗縫望去,哪有火情?分明是妖風作祟。
片刻後,風勢稍歇,又聞素素淒厲哭喊:“文博救我!他們要將我打回原形!”
李文博心如刀絞,幾乎把持不住,指甲掐進掌心,鮮血直流,才勉強忍住不開門。
忽然間,風停聲息,一片死寂。午時三刻已過,李文博鬆了口氣,以為難關已過。正要開門,忽聞老者在門外笑道:“好個癡情種子,竟能抵住誘惑。可惜啊可惜,你道行太淺!”
話音未落,轟隆一聲巨響,房門洞開,符咒化作飛灰。一個青袍老者站在門外,仙風道骨,目光如電。素素跟在他身後,淚眼婆娑,欲言又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人狐殊途,強求無益。”老者冷聲道,“你若真心待她,就當放手,讓她繼續修行,否則百年道行毀於一旦,你忍心嗎?”
李文博聞言,如遭雷擊,看著素素淒楚麵容,終於長歎一聲,揮了揮手:“你去吧,莫誤了修行。”
素素跪地三拜,隨老者離去。臨行前,回頭望了李文博一眼,目光中有無限眷戀。
此後,老宅再無怪事發生。李文博在村裡又住了月餘,整理完資料,便返回省城。臨行前,他將老宅托付給張老漢照看。
次年春天,李文博收到張老漢來信,說老宅院中那株百年槐樹,不知為何枯死了。枯死的樹乾上,常有一隻白狐徘徊不去,見人也不躲閃,眼中似有淚光。
李文博讀罷信,長歎一聲,取出素素昔日留下的一方絲帕,久久不語。
村裡人後來傳說,每逢月明之夜,老宅中仍會傳出若有若無的談話聲,像是兩個知音人在月下暢談,直至雞鳴方息。
而李文博終身未娶,晚年回到老宅居住,潛心著述,寫成《華北狐仙考》一書,成為研究民間狐仙文化的重要文獻。書成之日,有人見他對著院中枯樹飲酒獨酌,似是與人對飲,談笑風生。
次日清晨,家人發現李文博安詳離世,手中猶握著一方白色絲帕,臉上帶著平和笑容。
那方絲帕上,繡著一隻栩栩如生的白狐,眼中似有淚光,在晨光中微微閃動。
喜歡民間故事集第二季之東北仙家請大家收藏:()民間故事集第二季之東北仙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