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二十三年,豫西大旱,赤地三百裡,餓殍盈途。張家莊背靠老君山,村民多靠山吃山,如今連山泉都乾涸見底,莊裡人隻能日日跪拜村東頭的狐仙廟,求狐大仙爺開恩降雨。
這張家莊的狐仙廟,說來也有些來曆。前清光緒年間,有個姓胡的雲遊道人至此,說此山靈氣充沛,適合建廟供奉。村民湊錢建了個小廟,供奉起“胡三太爺”。說也奇怪,自打建了廟,山中野物再不禍害莊稼,村民上山采藥打獵,總能滿筐而歸。每逢初一十五,廟中供品第二日必不見蹤影,村民都道是狐仙顯靈,香火愈發旺盛。
而今大旱,村民連供品都湊不齊,隻能擺些野菜粗餅。村裡最年長的張太公夜得一夢,見一白須老者歎道:“非我不降雨,實乃天命如此。爾等當好自為之,莫生事端。”次日太公將夢說與村民,眾人皆惶然。
這日晌午,村中來了個騎毛驢的外鄉人,姓趙名德明,說是省城派來的新縣長。此人西裝革履,梳著油亮的分頭,鼻梁上架著金絲眼鏡,手裡還拿著文明棍,一看就是洋學堂出來的新派人物。
趙德明在村裡轉了一圈,看見狐仙廟前黑壓壓跪著一片人,頓時皺起眉頭。他把村民召集起來,站在廟前的高台上講話:“鄉親們,如今是民國了,要講科學、信真理。這乾旱是自然現象,求神拜佛有什麼用?我看這狐仙廟,分明是淫祀邪廟,蠱惑人心,不如拆了,也免得你們浪費錢財供奉!”
村民嘩然。張太公顫巍巍站出來:“縣長大人使不得啊!這狐仙廟靈驗得很,若是冒犯了,隻怕...”
“隻怕什麼?”趙德明冷笑一聲,“我讀過洋書,學過科學,什麼狐仙鬼怪,都是無稽之談!明日我就派人來拆廟,順便把廟產充公,辦個新式學堂,這才是正道!”
當夜,趙德明暫住在村公所。月上中天時,他忽聞窗外有女子啜泣聲,開窗一看,見一白衣女子背影,倏忽不見。趙德明隻當是村中女子,不以為意。
第二日清晨,趙德明果真帶了一隊兵丁來拆廟。張太公帶領村民跪在廟前阻攔,趙德明命兵丁將村民驅散,親自掄起大錘,砸向狐仙神像。
就在這時,怪事發生了。明明晴空萬裡,廟中卻突然卷起一陣陰風,吹得人睜不開眼。趙德明手中大錘突然脫手,不偏不倚砸在自己腳上,痛得他哇哇大叫。兵丁們慌忙上前,卻發現縣長腳上並無傷痕。
趙德明又驚又怒,強作鎮定:“巧合!全是巧合!”命兵丁繼續拆廟。不到半日,狐仙廟被拆成一片廢墟。
當夜,趙德明在村公所整理公文,忽聞窗外有人輕笑。他推開窗,見一黃衣女子站在月光下,麵容姣好,眼波流轉。
“縣長大人好大的威風,連狐仙廟都敢拆。”女子輕笑。
趙德明一怔:“你是何人?”
“小女子姓胡,家住後山。”女子笑道,“特來提醒縣長,三日之內,必有大禍臨頭。若想化解,須得重建狐仙廟,虔誠謝罪。”說罷化作一道白光消失。
趙德明驚出一身冷汗,旋即又自嘲道:“定是日間勞累,產生了幻覺。”
次日開始,怪事連連。趙德明喝水被嗆,吃飯被噎,走路平地上都能摔跤。他寫的公文墨跡總是莫名消失,帶來的懷表走走停停,最後徹底不走了。
第三天,趙德明決定返回縣城。馬車行至山腰,忽然馬驚了,發瘋似的狂奔,將趙德明甩出車外,滾下山坡。幸而被一棵老鬆掛住,才保住性命。
村民將趙德明抬回村公所,他渾身是傷,高燒不止,口中胡言亂語,總說看見白狐黃狐圍著他轉。
張太公來看他,歎道:“縣長,這是狐仙爺怪罪了。老朽年輕時聽祖上講過,這狐仙爺最是靈驗,也最是小性兒,冒犯不得啊。”
趙德明此時已有些動搖,但仍嘴硬:“都是...都是巧合...”
當夜,趙德明夢見自己站在一片迷霧中,先前見過的黃衣女子現身,冷笑道:“縣長大人還是不信邪?明日你將見到真章!”說罷一揮衣袖,趙德明隻覺天旋地轉,驚醒過來。
第四日一早,趙德明掙紮著起床,卻發現鏡中的自己變成了一個白發蒼蒼的老翁,臉上布滿皺紋,腰都直不起來了。他驚恐萬分,大叫起來,聲音卻沙啞如老鴉。
更可怕的是,他帶來的兵丁竟無一人認得他,反把他當作瘋老頭要趕出村公所。趙德明跌跌撞撞跑到村裡,村民也都認不出他。
隻有張太公眯著眼看了他半晌,忽然道:“你...你是縣長大人?”
趙德明如遇救星,抓住太公的手:“太公救我!我知錯了!我信了!狐仙爺顯靈了!”
張太公歎道:“狐仙爺這是用了幻術,讓你嘗老了滋味。若要破解,須得誠心懺悔,重建廟宇。”
趙德明此時再無半點懷疑,跪在地上朝老君山方向磕頭如搗蒜:“狐仙爺饒命!小的知錯了!小的願重建廟宇,重塑金身,年年供奉,再不敢冒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說也奇怪,他剛發完誓,就覺渾身一輕,再看自己的手,已然恢複了原狀。他忙取鏡自照,果然又變回了那個年輕縣長。
趙德明不敢怠慢,當即取出所有積蓄,又向省裡申請款項,請來能工巧匠,不僅重建了狐仙廟,而且建得比原先更加宏偉氣派。重塑狐仙神像那日,他齋戒沐浴,親自上山采來最好的石材。
廟成之日,趙德明率領全村人行三跪九叩大禮。當夜,他忽得一夢,見一白須老者和一黃衣女子笑吟吟站在麵前。
老者道:“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念你誠心,既往不咎。”女子接道:“明日清晨,帶村民上山接引泉水便是。”
次日拂曉,趙德明將信將疑地帶村民上山,果然發現山腰一處岩石縫隙中,有清泉湧出,水質甘甜清冽。更奇的是,這泉水一路向下,竟能灌溉山下乾涸已久的田地。
乾旱解除,村民歡天喜地。趙德明經此一事,再不敢輕言迷信二字。每逢初一十五,他必親自到狐仙廟上香,態度極為虔誠。
三年後趙德明調任他處,臨行前特地到狐仙廟拜彆。當夜夢中再見黃衣女子,送他一枚護身符,囑他“為民請命,自有福報”。
後來趙德明官運亨通,卻始終不忘狐仙訓誡,為官清正,愛民如子,活到九十高齡無疾而終。臨終前還念叨著要在張家莊狐仙廟還願,家人依言將他的部分骨灰送回老君山安葬。
張家莊的狐仙廟香火一直旺盛至今,廟旁的山泉從未乾涸,即便是大旱之年,也能涓涓不斷。老輩人說,這是狐仙爺念趙縣長誠心改過,特地賜下的福澤。
隻是有人夜間路過老君山,偶爾會看見一白一黃兩隻狐狸,蹲在廟頂對月吞吐,見人也不躲閃,眼中似有笑意。村中孩童若有病痛,家人到廟中祈求,往往夢得藥方,照方抓藥,藥到病除。
這些事真假難辨,但張家莊的人寧信其有。每月初一十五,廟中供品依舊會不翼而飛,村民都道是狐仙爺顯靈收供,愈發恭敬不敢怠慢。
自此,再無人敢對狐仙廟不敬了。
喜歡民間故事集第二季之東北仙家請大家收藏:()民間故事集第二季之東北仙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