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今兒講個關外老林子裡的怪事兒。這事兒發生在民國初年,長白山腳下有個叫靠山屯的小村子。村裡有個光棍漢,姓李,行三,人都叫他李老三。
這李老三是個樵夫,三十五六的年紀,父母早亡,也沒討著媳婦,就守著山腳下一間茅草屋過日子。每日天不亮就上山砍柴,晌午背到鎮上換幾個銅板,買些米麵油鹽,日子過得緊巴巴。
這年秋天,李老三照常上山。那天也不知怎麼了,平日裡走熟的山路,竟鬼使神差地迷了方向,轉來轉去,鑽進了一片從沒來過的老林子。
眼看日頭西斜,李老三心裡發急,正想找路下山,忽然看見林子裡有座孤墳。那墳頭不大,卻修得整齊,前麵還立著塊青石碑。李老三湊近一看,碑上無字,不知葬的是誰。
“這荒山野嶺的,怎麼單有一座墳?”李老三心裡嘀咕著,見天色已晚,便對那墳作了作揖,說道:“這位鄰居,今日天色已晚,我在您這兒借個光,歇一晚,不打攪您清淨。”
說著,他撿了些枯枝,在離墳十來步遠的地方生起篝火,掏出懷裡剩下的半塊餅子啃著。
正吃著,忽然聽見一陣細微的哭聲。李老三豎起耳朵,那哭聲竟是從墳裡傳出來的,是個女子的聲音,嗚嗚咽咽,好不淒慘。
李老三雖是粗人,心腸卻軟,便對著墳頭說:“這位娘子,有什麼冤屈,哭得這般傷心?我李老三雖是個粗人,你若有什麼未了的心事,不妨說說。”
他本是隨口一說,沒指望有回應。誰知話音剛落,那哭聲停了,一個幽幽的女聲從墳裡傳出:“多謝大哥關心。我在這荒山野嶺孤零零待了十年,沒人給我上過一炷香,燒過一張紙。”
李老三嚇了一跳,汗毛都豎起來了,但聽那聲音溫婉,不像有惡意,便壯著膽子問:“你是何人?怎麼葬在這裡?”
那女聲便娓娓道來。她說自己名叫小翠,本是山下鎮上王掌櫃家的丫鬟。十年前隨主家上山收山貨,不幸染病身亡,主家嫌麻煩,就地埋了,連塊碑都沒立。後來還是一位過路的書生可憐她,給立了這塊無字碑。
李老三聽了,唏噓不已,說:“可憐見的,明日我下山,一定給你燒些紙錢。”
那女聲感激道:“大哥好心,小翠感激不儘。隻是我還有個不情之請——明日是我十年忌日,能否請大哥帶些香燭紙錢,再來祭奠一番?我必當報答。”
李老三拍胸脯答應:“這事包在我身上!”
第二天,李老三下山後,真去鎮上買了香燭紙錢,還特意買了些點心。傍晚時分,他又找到那座墳前,擺上點心,點燃香燭,一邊燒紙一邊念叨:“小翠姑娘,收錢了,在下麵彆虧待自己。”
正燒著紙,忽然一陣山風刮過,紙灰打著旋兒上升。李老三隱約看見墳頭似乎坐著個穿綠衣裳的姑娘,衝他微微一笑,再定睛看時,又不見了。
李老三以為眼花,也沒在意,收拾東西便要下山。剛走幾步,忽然腳下被什麼絆了一下,低頭一看,竟是塊成色不錯的山參!他挖山貨多年,一眼就看出這參能賣個好價錢。
“奇怪,剛才這地方我明明走過,什麼都沒見。”李老三心裡納悶,忽然想起小翠說的“報答”,頓時明白了,朝墳頭方向拜了三拜。
自那以後,李老三隔三差五就去小翠墳前坐坐,說說話。說來也怪,每次他去過後,要麼能撿到山雞野兔,要麼能找到罕見的山菇野果,日子漸漸好過起來。
這天,李老三又上山砍柴,忽然遇到暴雨,慌忙中躲進一個山洞。雨越下越大,天色暗了下來,他隻好在洞裡過夜。
半夜,李老三被一陣響動驚醒,睜眼一看,竟見小翠站在洞口!月光下,她麵容清秀,穿著綠衣裳,與那日在墳頭所見一模一樣。
“李大哥,快隨我離開這裡!”小翠神色焦急,“這洞是黑熊精的窩,它快回來了!”
李老三嚇得一骨碌爬起來,跟著小翠就跑。剛跑出百餘步,就聽身後傳來一聲熊吼,震得山搖地動。
兩人躲到安全處,李老三連連道謝。小翠卻說:“該我謝大哥才是。這些日子受你香火,我魂魄漸固,已能現形。隻是我終究是鬼,人鬼殊途,本不該多接觸。今日是特來報恩,也是告彆。”
李老三雖與小翠相處不久,卻已生出情誼,聽說她要走,心中不舍,脫口而出:“小翠姑娘,我...我不在乎你是人是鬼!”
小翠搖頭苦笑:“大哥不知,陰司有律,鬼魂不得久留陽間。我因得你香火,暫緩了投胎之期,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正說著,忽然遠處傳來一聲雞叫,小翠臉色一變:“天快亮了,我得走了。李大哥保重!”說罷,身形漸漸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