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連綿的清晨,偏遠的顧家村被一層薄霧籠罩。重案六組的警車艱難地駛過泥濘的山路,停在村頭一棟低矮的瓦房前。警戒線已經拉起,村民們遠遠地站著,交頭接耳的聲音被雨聲切割得支離破碎。
“死者叫劉芳,42歲,家庭主婦。報案人是她丈夫顧全,早上六點發現妻子倒在堂屋,家裡被翻得亂七八糟。”當地派出所的民警迎上來,臉色凝重,“顧全說昨晚他在鎮圖書館值班,回家就看到這一幕。”
楊震走進瓦房,一股濃重的血腥味混雜著泥土的濕氣撲麵而來。堂屋的木門被踹得變形,門閂斷裂在地,顯然凶手是強行闖入的。劉芳倒在灶台旁,頭部有鈍器擊打傷,身下的血泊已經凝固發黑,旁邊散落著幾個被打翻的抽屜,衣物和雜物扔得到處都是。
“死亡時間初步判斷在昨晚十點到十二點之間。”法醫蹲在屍體旁,小心翼翼地檢查傷口,“凶器應該是現場的石臼,上麵有血跡和毛發,正在送檢。”
季潔環顧四周,目光落在牆上的日曆上——最新的日期停留在三天前,旁邊用紅筆圈著一個記號。“顧全說他昨晚值班,有證明嗎?”
“鎮圖書館的監控顯示他確實在值班,但中間有一小時離開過,說是去廁所。”丁箭拿著筆錄本走進來,“最奇怪的是,這案子的作案手法,跟三天前市區14號樓吳教授被害案一模一樣——都是踹門入室,翻動現場,用現場的鈍器殺人。”
吳教授案至今沒破,凶手像人間蒸發了一樣。如果兩起案件是同一人所為,那就是典型的連環殺人案,性質立刻變得嚴峻起來。
楊震的眉頭擰成疙瘩,蹲下身仔細觀察門閂的斷裂痕跡:“不對,這斷裂麵比吳教授家的更粗糙,像是用了更大的力氣,但發力角度很生澀,不像是慣犯。”
就在這時,李陽的筆記本電腦屏幕突然亮起,他調出一個全新的係統界麵,上麵布滿了細密的參數。“楊隊,試試這個——現場線索字幕係統。”他指尖輕點,屏幕上的畫麵同步投射到現場的空氣中全息投影技術),一行行淡藍色的字幕開始在屍體周圍、門窗邊緣、凶器上浮現:
【屍體旁血泊:凝固狀態,邊緣有拖拽痕跡,判斷凶手曾移動屍體】
【石臼表麵:血跡屬於死者劉芳,毛發dna與死者一致,無凶手生物痕跡】
【木門內側:發現一枚模糊鞋印,尺碼44碼,鞋底花紋為卡車輪胎紋改造】以下蛛網高度180)】
【抽屜鎖扣:有撬動痕跡,但力度不均,疑似新手作案】
最讓人震驚的是,當李陽將光標移到石臼上時,字幕突然變成了動態推演:【凶器使用軌跡模擬:凶手舉起石臼時右手發力,左膝曾跪地支撐地麵有微量膝部壓痕),判斷為右利手,可能腿部有舊傷】
“這……這是怎麼做到的?”鄭一民看著懸浮在空中的字幕,眼睛都直了。這些字幕像一個個精準的向導,把肉眼難以察覺的線索全部標注出來,甚至能推演凶手的動作特征。
季潔、丁箭等人也驚呆了,他們隻知道李陽有黑客技術、模擬畫像、犯罪痕跡掃描等本事,卻從沒想過他還能搞出這種“現場字幕”——簡直是把案發現場變成了“帶注釋的電影”,每一個細節都被掰開揉碎了呈現。
“是基於微物證據和力學模擬開發的。”李陽解釋道,“屍體殘留的組織、現場的痕跡、甚至空氣流動帶來的細微變化,都能轉化成文字線索,還能根據這些線索反推凶手的行為模式。”
他切換到吳教授案的現場數據,同樣投射出字幕。兩相對比,差異立刻顯現:
【吳教授家木門:踹門發力角度刁鑽,門閂斷裂麵光滑,凶手熟悉此類門鎖結構】
【凶器獎杯):打擊軌跡穩定,力度均勻,判斷有格鬥或施暴經驗】
【現場足跡:步幅穩定,落地有力,無明顯身體缺陷】
“看出來了嗎?”楊震指著兩組字幕,“顧家村案的凶手動作生澀,有身體缺陷腿部舊傷),不熟悉門鎖;而吳教授案的凶手是老手,動作利落,身體健全。絕對不是同一個人!”
這個發現讓所有人鬆了口氣,但新的問題來了——模仿作案?還是巧合?
李陽的黑客技術同時發力,破解了顧家村周邊的監控:“昨晚十點半,有輛藍色貨車停在村口,司機下車進了村,半小時後離開。這貨車登記在一個叫張強的司機名下,他三個月前因為車禍左腿受傷,符合‘腿部舊傷’的特征!”
更關鍵的是,張強的貨車輪胎花紋,與顧家村案現場鞋印的改造原型完全一致!
“抓張強!”楊震下令。
審訊室裡,張強起初還想抵賴,但當李陽把現場字幕和他的貨車信息、就醫記錄擺在麵前時,他的心理防線徹底崩潰。
“我就是想搶點錢……”張強的聲音帶著哭腔,“三個月前車禍賠了一大筆錢,還欠了高利貸。我在新聞上看到吳教授的案子,就學著他的樣子……我沒想殺人,是那個女人看到了我的臉,大喊大叫,我一時慌了才動了手……”
而吳教授案的凶手,也在李陽的技術追蹤下露出了馬腳。通過分析吳教授的社會關係和現場字幕裡的“格鬥經驗”特征,鎖定了他的一個前學生——因學術剽竊被吳教授舉報而身敗名裂的物理係講師王磊。
當乾警們衝進王磊的住處時,他正準備銷毀作案時穿的鞋子。麵對李陽投射出的現場字幕,他麵如死灰,承認了因報複而殺人的罪行。
兩起看似關聯的血案,終於塵埃落定。雨還在下,顧家村的瓦房前,顧全抱著妻子的遺像,肩膀微微顫抖。李陽關掉電腦,那些淡藍色的字幕消失在空氣中,但每個人心裡都清楚,這項技術帶來的震撼,才剛剛開始。
“這技術……以後破案可真是如虎添翼了。”丁箭感慨道。
楊震看著遠山,語氣深沉:“技術再厲害,也得靠人去用。關鍵是彆讓線索被表象迷惑,就像這次,差點把兩起案子混為一談。”
秋雨洗刷著山村的血跡,也衝刷著每個人的思緒。他們知道,無論技術如何進步,破解案件的核心,永遠是對真相的執著和對細節的敬畏。
喜歡重案六組之李陽請大家收藏:()重案六組之李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