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的大磨兩年一鍛,一鍛兩盤。往常鍛磨的都是沙井的老汪,自打老汪得了黃病之後,古井的小石匠替代了老汪。做手藝的年輕的不如年老的吃香,小石匠就是吃了這樣的虧,來苗家莊三次,竟然一炮生意沒做成。小石匠都恨死老汪了,可是沒用,老汪沒死,黃方山套裡就沒有他的飯碗。老汪病了,跟死差不多,小石匠知曉後,暗道一聲好,錘頭鏨子一背,直奔苗家莊。
鍛磨的規矩,一盤磨二十文工錢,管一頓飯。送茶的活計當然落到花妮身上。那是個槐花如雪的早飯後,小石匠半坐在磨盤上,一手拿錘一手拿鏨,半眯著眼叮叮當當敲擊磨盤的時候,花妮被他靈巧的手藝吸引了。石末紛飛,一道道清晰如溝壑的磨槽像圖畫一樣在花妮麵前展開。那是十七歲的花妮第一次怦然心動,世間還有如此靈巧的手,如此靈巧的人。
小石匠年方二十,卻是一個走鄉串戶三年的手藝人了。那天小石匠來苗家鍛磨,半盤磨的時間,花妮已經芳心大動,走路不穩了。這個走街串巷的年輕人一頓海捧胡吹,勾走了花妮年輕的心。陪伴了苗褚氏十餘年的丫環花妮,實質上被苗褚氏當作姐姐尊著,花妮有了那份心思,大小姐不能裝糊塗,和男人一商量,決定成人之美,成全了花妮和小石匠。小石匠高興的幾乎暈了,直接在磨道上就給大小姐磕了三個響頭,接著對天發誓,一定對花妮好,否則天打五雷轟。
出嫁那天,花妮哭得霧滔滔的,她怎麼也沒有想到會有如此的命運,本來以為,將會陪著小姐終老一生,最好的結局無非跟了苗肇慶當填房丫鬟,給他生兒育女,直至終老。依照老例,陪嫁丫環做填房的多,可苗褚氏大小姐當慣了,不允許男人除她之外再有彆的女人。再說,民國了,提倡一夫一妻,大小姐把陪嫁丫環嫁出去,獲得了頗多的讚賞,那段時間,整個山南地區到處傳頌著苗家的仁義和良善。
花妮命薄,嫁過去第二年死於難產。小石匠來送信的時候,眼圈紅紅的,一個勁埋怨自己,沒有照顧好花妮,愧對了苗家的。苗褚氏的心都碎了,抬手給了小石匠一個耳光。當初,之所以把花妮許配給小石匠,是看在他的實在能乾,沒想到嫁過去年吧,活生生的一個人難產死了,這怎能不令大小姐生氣難過。
挨了一巴掌,小石匠倒是老實,一聲不吭,任憑苗褚氏數落了半天。
人死了,相當於娘家人的苗家行了一份大禮。苗肇慶沒讓女人參加花妮的葬禮,怕她哭壞了身子,當時她好不容易懷上的的孩子才剛剛三個月。苗肇慶燒紙回來,告訴苗褚氏,花妮的公婆嫌棄兒媳婦沒給生下一男半女,不顧旁人的笑話,弄了一個小匣子,草草地把花妮埋了。埋了不說,還逢人便說兒媳婦的不是,這個死了的兒媳實在坑人,讓他們家人財兩空,與其花錢厚葬,倒不如省下來給兒子再娶房媳婦。苗褚氏又氣又疼,睡了一天一夜。自此,兩家算是斷了來往。
小石匠以後又來過苗家莊鍛磨,隻是不再做苗家的生意,對人說無臉見苗家人。苗家已經放心了那事,隻覺得這小石匠變了,不再像先前單純。據說,小石匠又娶了房女人,頭胎生了個女兒。再後來,老汪的兒子替代老汪成了小汪石匠,小石匠就慢慢不見身影了。
如今哥哥又提起陳年往事,苗褚氏仍然忍不住心疼。想想,花妮若不死,兒子應該也快二十了。花妮走後,苗褚氏連個說體己話的人都沒有,是以,苗家莊的人都說苗肇慶的媳婦到底是大小姐,架子大,眼眶高。為此,大小姐大小姐的叫開了,婦孺皆知。
公公看苗褚氏辛苦,做主找了個使喚的,不曾想那人好吃懶做,沒幾天就被苗褚氏攆走了。事後聽青石街上的人說,那人是個街華子,專吃這碗飯。這以後,苗褚氏就斷了再找使喚的念頭,和婆婆一起操持著男人和公公的吃喝,倒也不是太過勞苦。
丫環當然不能和兒媳相提並論。苗褚氏找的是兒媳,能給她生大胖孫子的兒媳婦。臨走前,苗褚氏拿出了小時候撒潑的本事,對大哥褚亞青說,我不管,割完麥子你就得給我回話,你大外甥的親事就放你身上了。
嫂子笑了,跟男人褚亞青擠眼,意思你快答應吧。
褚亞青雙手一攤,你這不是訛人麼,你還有四個哥呢,咋單逮我算計,我都這把老骨頭了,你就讓我清閒清閒吧。
苗褚氏頭一仰,很無賴地說,我不管,誰叫你是我大哥呢,對了,誰叫你是永昶的親大舅呢。
褚亞青無奈地歎口氣,行行行,可是我可不敢給你打包票,還割完麥就給你回話,我給你捏也捏不出來呀,總之,我儘快行不行?你要是不行我真沒法,彆逼我,逼急了我去徐州躲去,讓你找不到。
嫂子笑說,你看看你們兄妹倆,還小吧?也不怕人家笑話,他姑,你彆走了,在這吃飯,我讓人準備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苗褚氏沒顧上吃飯,來的路上,靠山的坡地已經有人拿鐮了,若不是郭五傳啟刺激了她,她才不會臨麥口急急慌慌回娘家呢。坐在驢背上,苗褚氏想想都想笑自己,也不怨哥哥說,自己真是沒兒媳婦淡糊了,還立馬疊橋的讓哥哥割完麥子就回話,真是蠻不講理。
苗褚氏坐在驢背上的樣子村裡人第一次見到。他們不解地看著這個眾人口中的大小姐坐在驢背上急急慌慌出了村子。許多人都一個念頭,苗家定然出了什麼事了,否則為什麼那麼急。誰不知道大小姐一向穩重的很,就連男人去世也沒見她如一般女人一樣,叉腿坐在地上歇斯底裡的哭。
緊張繁忙的麥季,終於過去了。打乾揚淨曬乾,入了倉,苗褚氏也沒等到哥哥傳來的好消息。就在苗褚氏準備再回一趟娘家督促的時候,大亮來了,騾子背上馱了滿滿登登的兩個口袋。卸下口袋,大亮這才告知苗褚氏,東家讓他轉告,利國驛的大戶周鐵農家有個待字閨中的二小姐,和永昶年齡相仿,若有意的話,他就給對方回話。
苗褚氏喜不自禁,忙得給大亮倒茶,說哪能不願意呢,就怕人家不願意咱家永昶。大亮笑說,永昶哪孬的,個有個,人有人,還有一肚子墨水。苗褚氏不無自豪地褒貶說,一肚子墨水,叫我看充其量也就是半瓶醋,哪有老秀才肚子裡的墨水多呀。大亮一口氣喝乾一碗水,抹抹嘴,兩碼事,那都是大清朝的事了,現在是民國呢,新社會嘍。
苗褚氏請老秀才給永昶代寫了一封信,大意是家裡有事,速歸。寫完信,老秀才透過眼鏡的上方看苗褚氏,這不年不節不收不種的,他想不透苗褚氏讓永昶這個時候回來會有什麼事。看著苗褚氏笑吟吟的樣子,老秀才隨即明白過來。這些日子,苗家莊除了郭修謀的五兒子傳啟,剩下的就是有關苗家急著給永昶說親的傳言了。
離畢業還有個把月的時間,人心已經慌慌起來。有誌向的同學準備報考北大山大等著名學堂,如永昶一般成績尋常的學生,早已打定主意,回家弄個小學教員當當,好歹能混口飯吃。永昶沒有那樣的壓力,對於未來,他沒有想那麼多,反正豐裕的家境足以支撐他不必擔心將來的飯碗。
每逢星期天,同學黃德勝就召集他們宿舍的幾個同學去濟南遊泳池學習遊泳,門票每人一角。自小永昶就喜歡玩水,可母親管教極嚴,不讓永昶跟著一幫男孩子去村南的黑石崖戲水,說水裡有引雞子,專門抓小孩吃。黑石崖水深,河底布滿黑石,村裡的胡小就是在那淹死的。苗褚氏之所以不讓永昶去黑石崖,實在是怕永昶有個三長兩短。
第一個孩子夭折三年後,才有了永昶,對於這個來之不易的大頭兒子,苗褚氏嗬護得簡直有些過火。在永昶一歲的時候,苗褚氏找人給永昶看了,說是個童子,這更加深了苗褚氏的恐懼,凡是有水的地方都看得緊緊地,幾乎寸步不離。為保永昶的萬世久安,按照神嬤嬤的指示,給永昶打了副銀鎖子戴在腳脖上,以示鎖住了這個童子。
年幼的永昶體弱多病,更加坐實了童子的身份。好在七八歲之後,漸漸趨於正常,身體也是和一般孩童無異。饒是這樣,苗褚氏看護得也是極緊,生恐永昶有個閃失。若是偶爾有個磕碰,那就不得了了,心呀肝呀的,比自己磕碰了都緊張,為此,苗永昶自小便得了一個嬌蛋的諢名。
永昶學會遊泳還是跟父親苗肇慶學會的。夏日傍晚,父親從窯廠收工回來,先是坐在樹下的椅子上慢慢啜飲完一杯茶,然後扯下繩上的毛巾,隨便往肩膀上一搭,領著永昶去黑石崖的上口洗澡,永昶就是那時候學會的遊泳。同去的同學基本上都會遊泳,但都是鄉野間那種鄉巴佬狗爬式打澎澎,正規的自由式、蛙式遊泳並不會,很快,永昶他們幾個就上了癮,樂此不彼地個個周日去。
剛到校門,看門的老張頭喊住了永昶,遞給他一封信。幾個同學圍上來,打趣永昶,是哪個女生寫的。待知道是永昶家裡來信後,都散了,讓永昶快一點看,他們先走。
永昶接到母親來信時,心咚咚連著跳了好幾下,以為家裡出了什麼大事。在濟南上學的三年,母親從未給永昶打過信。家裡有急事,都是遣人親自過來通知他,這突兀的一來信,永昶由不得先把自己嚇了一跳。信裡隻說有事,見信後速歸,隻字沒提母親的身體有恙與否,永昶想了好半天也沒想出家裡能發生什麼事,有可能是舅舅家裡有事,永昶這樣想著,就直接去火車站,買了一張票踏上了南去的列車。
永昶聽說讓他去相親,鼻子都氣歪了,大熱的天,他饑荒忙卻的趕來卻是這事,永昶不由地跟母親發火,我不去,學還沒上完呢,說媳婦說媳婦,你就是媳婦迷。苗褚氏絲毫不驚奇永昶的表現,她樂嗬嗬地看著永昶,扳著指頭數給永昶聽,村裡誰誰誰娶親了,誰誰誰傳啟了,誰誰誰的孩子都能挪步了,甭說十七歲,老汪村的大泉十二都娶親了,娶親那天還光腚逮魚呢,你都十七了,再不說媳婦就讓人挑了了。說著說著,苗褚氏竟然哭了起來,你爹臨死前交代我,一定要照顧好你,及早給你娶房媳婦,省的苗家後繼無人....永昶慌了,長這麼大,除去父親去世時見到母親哭過,十幾年間,母親給予永昶的印象全是剛強嚴厲的家長形象,這冷不丁的一哭,永昶頓時手足無措起來。
雖然排斥母親要給說親的事實,但永昶的心裡還是有一些屬於男孩子的虛榮,畢竟有媳婦和沒媳婦在村人麵前感覺還是不一樣的,尤其村裡那些定了親的小夥,走路都帶著不屬於他們這個年齡的驕傲。在玩耍和調侃上,自覺不自覺地,劃分了兩個陣營,就像小時候的打仗,好的和壞的。虛榮歸虛榮,永昶還是不想這麼早成親,他感覺還沒有玩夠,他可不想和大滿哥一樣,過早地操心一家人的吃食和穿戴,那樣的日子有什麼意思,又有什麼盼頭。可是,一切的一切,永昶可不敢忤逆母親的意願,更不忍心看著母親哭。
麥子入了倉,棒子搾把高了,一場透地的喜雨徹底把農人們解脫出來。永昶回家的第二日,就被母親揪著去了敏河大舅家。本來永昶不情願這麼早就相親的,無奈母親的一番哭訴讓永昶心懷愧疚,隻得答應。
喜歡一個家族的斷代史請大家收藏:()一個家族的斷代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