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基礎配方裡的核心。她把卡片遞給記者,從今天起,每月第一個周六,我會在店裡教家屬們做回憶係列麵點。願意來的都可以學。
記者眼睛一亮:您是說,公開教學?
宋小滿點頭,有人記不住親人,那就讓食物替他們記著。我不怕誰學會,就怕沒人願意做。
旁邊的攝像機已經開始拍攝。鏡頭裡,她站得筆直,旗袍領子扣得嚴實,頭發一絲不亂。
有位老太太顫巍巍地扶著女兒進來,看到宋小滿就抹眼淚:姑娘,我老頭子昨天吃了你們的撥浪鼓饅頭,突然喊我小名了……三十年沒這麼叫過了。
宋小滿走過去,輕輕握住她的手:您放心,以後還能常吃著。
記者追問:您不怕彆人拿去商用嗎?不怕被抄襲?
她淺淺一笑:抄得走手藝,抄不走回憶。我娘留給我的不是幾張紙,是半夜擀麵的聲音,是她邊包餡邊哼的歌。這些,誰也拿不走。
攝像機一直對著她。她沒有躲閃,也沒有緊張。反而主動拿起模具,現場演示怎麼把麵團捏成撥浪鼓的形狀。
這裡要留個小孔。她一邊做一邊說,蒸出來才能有聲響。老人一聽這聲音,就知道是小時候那個。
陳硯舟在灶台那邊聽著,手裡的麵團已經揉好,分成小劑子,一個個擺在案板上。他沒有打斷她,也沒有靠近,隻是偶爾抬頭看一眼。
陽光從玻璃窗照進來,落在操作台上。麵粉像細雪一樣在光柱裡輕輕飄浮。
記者拍完一段,湊過來問:您以後打算收徒弟嗎?
宋小滿停下動作,望向陳硯舟。
他正把一屜新包的餃子放進蒸籠,聽到問題也沒有抬頭,隻說了句:手藝傳人,不傳賊。
她笑了。
我想收。她說,隻要是真心想學,肯為彆人做飯的人,我都願意教。
前廳陸續有人進來。有預約的家屬,有看過新聞特意趕來的觀眾。一個小女孩拉著媽媽的手問:阿姨,我也能學嗎?我想給我奶奶做個會響的饅頭。
宋小滿蹲下來,與她平視:當然能。你先學會揉麵,再學會聽聲音。等你做的饅頭能讓人笑出來,就算出師了。
小女孩用力點頭。
記者最後問:您覺得,這門手藝最珍貴的是什麼?
她站起身,走到展示架前,把那張寫著配方的卡片夾進一本舊筆記本的封麵。本子上寫著《麵點手記》,頁角都已經磨毛了。
最珍貴的不是秘方。她說,是有人吃完你的點心,眼裡突然有了光。
她轉身準備去洗手,迎接第一批來學麵點的家屬。
灶台邊,那碗空了的安神粥還放在原地,碗沿留下一圈淺褐色的印子,是粥乾涸後的痕跡。
陳硯舟掀開蒸籠,熱氣撲麵而來,模糊了玻璃窗。
他伸手把一碟剛出鍋的鍋貼擺上取餐口,油花還在滋滋作響。
喜歡廚神覺醒:從擺爛到美食巔峰請大家收藏:()廚神覺醒:從擺爛到美食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