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是的。
理論是完美的。
但實現理論的“材料”,存在嗎?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何維身上。
這一次,何維沒有再賣關子。
“現在不存在。”他平靜地回答,“但不代表,我們創造不出來。”
他轉過身,將另一份早已準備好的文件,調取了出來。
那是一份全新的,【洛書一號】3d打印機的工藝參數方案。
“我們將采用一種全新的增材製造工藝。”何維解釋道,“我們不再是簡單地,將金屬粉末熔化、堆疊。”
“而是在打印的過程中,用一道功率稍低的激光束,對剛剛凝固成型的金屬薄層,進行一次高速的、高能量的‘激光衝擊強化’處理。”
何維的【啟示】ai,早已從超越時代的材料學數據庫中,找到了這項技術的理論基礎。
激光衝擊,可以在金屬材料的表層和亞表層,形成巨大的殘餘壓應力。
這種壓應力,就像給金屬穿上了一層無形的“緊身衣”,可以極大地提升其抗疲勞性能和強度。
“同時,”何維繼續說道,“我們還要對我們的‘祝融鋼’配方,進行微調。加入微量的‘鈦’和‘铌’元素,來進一步提升它的低溫韌性和彈性模量。”
“簡單來說,”何維做了一個總結,“我們不是要去尋找一種新材料。”
“而是要用一種全新的,融合了‘增材’和‘強化’的複合工藝,去‘馴化’我們已有的材料,讓它在保持剛性的同時,擁有我們需要的‘柔韌’。”
……
接下來的一個月,【洛書一號】再次變成了整個基地的焦點。
它不再打印完整的部件,而是開始打印一種全新的東西——薄如蟬翼帶有複雜波紋結構的金屬管。
每一次打印,都伴隨著兩束激光的協同工作。
一束負責熔化成型。
另一束則像一個無形的鐵錘,對剛剛成型的結構,進行著微觀尺度的反複“捶打”。
失敗,是家常便飯。
最初打印出的波紋管,要麼太脆,在壓力測試中直接爆裂。
要麼太軟,無法提供有效的緩衝。
整個團隊,在何維的帶領下,再次進入了那個充滿了枯燥與挑戰的“參數迷宮”。
激光衝擊的能量密度、脈衝頻率、衝擊點陣的排布方式……
每一個參數的微小變動,都會帶來截然不同的材料性能。
直到半個月後的一天。
當一根閃爍著奇異的,深邃的幽藍色金屬光澤的波紋管,被從【洛書一號】中取出時。
所有人都知道,他們成功了。
這根全新的“脈動緩衝器”原型,在接下來的測試中,展現出了驚人的性能。
它完美地通過了超低溫、超高壓環境下的,超過一百萬次的循環疲勞測試!
這意味著,它足以支撐一台可回收火箭,進行數十次甚至上百次的重複使用。
當這根如同藝術品般的“藍色幽靈”,被小心翼翼地安裝在了【祝融一號e型】那銀色的發動機主體上時。
它看起來是那麼的突兀,那麼的“非主流”。
卻又蘊含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充滿了智慧的和諧之美。
它就像一顆為了平息pogo振動這顆“心臟病”而準備的,獨一無二的“速效救心丸”。
而現在,到了檢驗藥效的時刻。
喜歡重生1982工業黑科技製霸全球請大家收藏:()重生1982工業黑科技製霸全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