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需說明一下電視台購劇的一些潛在規則。
通常,電視台在報價時會參考劇集的實際製作成本。
不過也有例外,比如湘省台這樣收視基礎雄厚的大台,同樣一部劇,放在人家電視台播出,收視率往往有保障,就是高於其他台。
而高收視意味著後續二輪、三輪乃至更多輪次播出的售價可以更高,從而彌補首輪價格的差距。
當然,並非所有製作方都看重收視潛力,也有人純粹以價高者得。
說回正題。
《何以笙簫默》實際拍攝了36集,包括32集正片和4集原著特彆版。
但因審查等原因,原著版版將僅在樂視播出。
所以按照道理來說,製作成本,應該申報為7000萬,但俞良俞良這種人,怎麼可能會如實報價?
反正對外口徑就是7400萬!
相信各電視台都知道。
因此,即便目前最高報價,也遠未達到他們宣稱的製作成本,包括湘省台這樣有收視托底的平台也不例外。
不過對於受關注的劇集,電視台通常會經過多輪商談,所以後麵還能談。
而隨著談判推進,已經有部分中小台已退出競爭。
但藍台、湘省台、江蘇台仍在競爭,也有一些中小台選擇聯合購劇,例如津市台與安徽衛視合作,遼寧台與東方衛視聯手,這種就是共同承擔費用、同步播出。
據身在巴厘島的俞良從濮倫處獲知,報價已經開始越來越高,但還是不夠。
價格仍有談判餘地。
尤其是藍台與湘省台之間競爭態勢明顯,雙方負責人甚至私下給出附加承諾,例如藍台方麵提出可提供廣告分成等條件。
當然,廣告分成的比例肯定不會太高,估計連10都沒有。
不過也可以了,儘管電視台的黃金時代漸近尾聲,但現在畢竟還沒過去,至少還能再維持一兩年,所以電視台目前資金依然有錢,網絡平台啊還是比不了,廣告收益相當可觀。
因此,即使隻分到幾個百分點,也意味著至少千萬級彆的收入。
當然,前提是劇的成績好。
但這不是現在考慮的。
而湘省台則拿出了獎項作為籌碼。
畢竟金鷹獎目前由他們承辦。
今年的金鷹節在十月份舉行,俞良的《火藍刀鋒》確實報名參評並已入圍,他本人也已確定出席。
當然,俞良心裡清楚,獲獎概率不大,畢竟沒有公關。
但湘省台為了得到劇,給了承諾。
金鷹獎視帝比較特殊,三個演員類獎項,你得有兩個才能被稱為視帝或者視後。
而這次雖然拿不到“視帝”,但為他爭取一個“最佳人氣獎”,還是沒問題的。
這獎,就是當年他好師姐楊蜜獲得後,被粉絲吹成“視後”的那個獎項。
咳咳...當然,這個條件吧,也不是所有都認。
因為有的製片方,和演員沒關係,合作一次就完事兒,不是自己公司的,所以並不太在意演員個人是否獲獎,更注重利益。
但《何以笙簫默》情況是,主演、老板和策劃人都是俞良自己。
而且俞良現在不僅求財,也看重名聲,畢竟是以“老藝術家”為目標的人。
雖然金鷹獎要同時獲得兩個主要獎項才能被公認為“視帝”,而湘省台目前隻承諾了“最佳人氣獎”,這還算不上視帝,但對俞良來說,有總比沒有好。
而且湘省台負責人還和濮倫暗示,《火藍刀鋒》這次可能不行,但隻要《何以笙簫默》在他們台播出成績理想,下一屆金鷹獎在“視帝”操作上就有更多空間。
當然,俞良明白這多少有點“畫餅”的性質。
金鷹獎是隔年一辦,一下屆要等到2016年,兩年間變數太多。
可俞良又覺得,即便隻是畫餅,但是也能鋪墊關係,為未來競爭金鷹視帝增加了幾分可能。
不過呢,他也有自己的底線。
如果湘省台僅以一個人氣獎為條件,卻在報價上過分壓低,超出了他的預期,他也不會接受。
雖然他重視名譽,但也看重利益,他不能當傻小子。
其實就是性價比。
總之呢,俞良決定等他回去後,根據各家電視台的最新情況再深入洽談。
最好能讓導演劉俊傑儘快剪出一兩集樣片給電視台觀看,這樣談判會順利很多。
這件事急不得。
......
“喝完。”
俞良端著一杯衝好的藥,坐在倚靠於床頭的糖嫣身邊,表情寵溺。
可他手上的動作卻毫不溫柔,幾乎是硬按著糖嫣把藥灌了下去。
糖嫣無可奈何,隻能勉強吞咽,臉上寫滿了痛苦。
“嗯……你接下來有什麼計劃?”喝完藥的糖嫣拿紙擦著嘴,同時輕聲問道。
俞良看著她擦去嘴角藥漬、眉頭仍因苦澀而微蹙的模樣,柔聲回答。
“喝完藥,好好睡覺。”
“你不說計劃,我睡不著。”
聽到這句話,俞良眼中的寵溺更濃了幾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