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李世民立刻裝出一副即將暴怒的樣子“程知節,連你也不信朕。”
“您說借糧,行!老臣我家裡勒緊褲腰帶,還能湊出些糧食,願意借給朝廷應急!但是!”他猛地一頓,如同戲台上的名角,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咱們得立字據!白紙黑字寫清楚了!這糧,是俺老程借給朝廷的!要是到時候…嘿嘿,陛下您說的那畝產二十石的祥瑞拿不出來,或者根本就是子虛烏有,怎麼辦?總不能讓我們這些忠臣白白虧了血本吧?依老臣看,得加倍賠償!借一石,還三石!這才公平!公道!”
他甚至還轉過身,環視著那些目瞪口呆的世家大臣,蒲扇般的大手一揮,仿佛在尋找支持者:“要是陛下真能拿出那祥瑞,證明老程我今天是有眼無珠,錯怪了陛下,那老程我借出去的糧食,一粒麥子都不要陛下還!全當給陛下賀喜,恭祝祥瑞降世!”
“可要是沒有…嘿嘿,陛下,您可是天子,金口玉言,可不能賴賬啊!得立下字據,用上玉璽!諸位同僚,你們給評評理,俺老程這話,在不在理?公不公道?!”
死寂!如同暴風雨前的死寂!
所有人都被程咬金這膽大包天、近乎訛詐的“混賬提議”驚呆了!借一還三?這簡直是趁國之危,赤裸裸的敲竹杠!這程咬金是瘋了不成?!
然而,極致的驚愕之後,那些原本打定主意一毛不拔的世家大臣們,心思卻如同被投入滾油的冰塊,瞬間炸開並活絡起來。
程咬金這老匹夫,混賬是混賬,可滿朝文武誰不知道他是個人精?從不乾賠本的買賣!他今天敢這麼囂張,敢壓上全部身家跟皇帝對賭?甚至不惜背上大不敬的罪名?這背後…難道真有他們不知道的依仗?
難道陛下手裡真握有什麼驚天動地的祥瑞?如果真有畝產二十石的糧種…那現在借點糧食出去,豈不是雪中送炭,天大的從龍之功?
將來優先得到種子,家族百年基業可保!就算萬一…萬一沒有,借一還三,這利潤也豐厚得足以讓人眼紅心跳!橫豎都不虧!
就在眾人心思電轉之際,長孫無忌適時地出班,一副老成持重、出來打圓場的模樣:“陛下息怒,程將軍雖然言語魯莽衝撞,但其擔憂…唉,其擔憂也並非全無道理。立字為憑,明算賬目,倒也…倒也合乎常情,能安諸位臣工之心。”
房玄齡和杜如晦也在一旁麵露“無奈”,微微頷首附和,仿佛雖然不讚成程咬金的方式,卻也無法反駁其道理。
李世民臉上青紅交錯,胸膛起伏,仿佛被程咬金這番混賬話頂到了南牆,騎虎難下。
他目光掃過程咬金,又掃過下麵那些眼神閃爍、明顯動了心思的世家大臣,最終像是耗儘了所有力氣,又像是被逼到極點豁出去了一般。
猛地一咬牙,從牙縫裡擠出聲音:“好!好!程知節!朕就依你所言!立字據就立字據!諸卿!今日誰願借糧於朝廷,皆按此例!白紙黑字,朕以玉璽為憑!朕…朕還怕了你們不成?!”
皇帝金口一開,字據成立,整個朝堂的氣氛瞬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陛下聖明!臣願借粟米三千千五百石!”
“臣家中尚有存麥四千石,願儘數借出,以解國難!”
“臣也借!五千石!即刻便可從洛陽調運!”……
“我博陵崔氏捐兩萬石,以解國難。”
“清河崔氏捐兩萬石,以解國難。”
“範陽盧氏捐兩萬石,以解國難。”
“隴西李氏捐兩萬石,以解國難。”
“趙郡李氏捐兩萬石,以解國難。”
“滎陽鄭氏捐兩萬石,以解國難。”
“太原王氏捐兩萬石,以解國難。”
最後幾條大魚壓軸入場,真個早朝59人,出去李世民、魏征(兩袖清風,比誰都窮)總捐出糧食四十萬石。完美解決災情。
方才還一個個哭窮訴苦、仿佛家裡都快揭不開鍋的世家大臣們,此刻仿佛瞬間都變成了家資巨萬、義薄雲天的豪紳巨賈,爭先恐後地報出數字,聲音一個比一個響亮,生怕借晚了就錯過了這場“千載難逢”、“穩賺不賠”的豪賭。
他們看向李世民的眼神,甚至帶上了一絲憐憫和“陛下您還是太年輕氣盛”的意味。
李世民努力維持著那副“被打壓”、“被脅迫”、“打落牙齒和血吞”的憋屈與憤懣表情,看著眼前這戲劇性逆轉的一幕,心中卻對杜遠那小子佩服得五體投地,幾乎要抑製不住仰天大笑的衝動。
這小子,簡直是把人心那點算計,摸到了骨子裡!
而始作俑者程咬金,看著那群爭先恐後跳進坑裡的“肥羊”們,得意地摸了摸鋼針般的絡腮胡,心裡美得冒泡:“杜小子這鬼主意,真他娘的絕了!這演戲,可比在戰場上真刀真槍砍人…刺激多了!”
喜歡老李,你想屁吃了!請大家收藏:()老李,你想屁吃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