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對著禦座上巍然端坐的父親恭敬一拜後,並未如常理般即刻起身歸位。
在文武百官驚疑不定的目光注視下,他緩緩轉向了杜遠、孫思邈和吳王李恪所在的方向,而後,在滿殿死寂之中,做出了一個令所有人瞠目結舌的舉動——他再次俯下身,深深地、極其鄭重地行了一個幾乎及地的大禮!
這一拜,石破天驚!太子乃國之儲貳,是君,而杜遠是臣,孫思邈是民,李恪雖是皇子亦是臣。
這一拜,完全逾越了森嚴的君臣禮製藩籬,其蘊含的意味,如同巨石砸入深潭,瞬間在每一位官員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就連龍椅上的李世民,眼中也飛快地掠過一絲訝異,但隨即,這訝異便被一種更深沉的、難以言喻的欣慰與讚賞所取代。
他看得出,兒子這一拜,並非一時衝動,而是發自肺腑的感恩,是曆經磨難後對情義與恩德的最高肯定。
李承乾直起身,年輕的臉龐上帶著一種超越年齡的沉穩與堅毅。他的目光緩緩掃過鴉雀無聲的大殿,最後定格在杜遠、孫思邈和李恪三人身上,聲音清晰、沉穩,卻蘊含著澎湃的情感力量,開始了他的陳情:
“父皇,諸位。”他開口,聲音在寂靜的大殿中回蕩,“方才這一拜,非循虛禮,非蹈常儀,而是承乾……劫後餘生,肺腑之言,謝杜縣伯、孫神醫、四弟李恪)……再造之恩!”
他語氣沉靜,卻仿佛帶著千鈞重量:“數月前,東宮墜馬,骨碎筋折,劇痛鑽心。太醫署眾醫官束手,斷言承乾此生……難免跛足之厄。”
他微微停頓,仿佛再次感受到那一刻的天崩地裂,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卻又迅速被更強的力量壓過,“那一刻,非止身軀之痛,更是心神俱碎。”
“儲君殘疾,非獨承乾一人之不幸,實乃朝廷之憾,國家之殤。幸賴天佑大唐,杜縣伯有鬼神莫測之奇思,孫神醫有回春再造之妙手,四弟有不畏流言、甘冒奇險之膽魄,行那前無古人之術,方為承乾,於絕望深淵之中,搏回了這一線生機。”
他略微停頓,目光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漫長而艱難的康複歲月,語氣中帶著深刻的感悟:“這百餘日臥榻,倚仗雙拐,寸步難行。承乾嘗遍了世態炎涼,亦想通了許多往日未曾深思的道理。”
“昔日,承乾年少氣盛,或行事孟浪,或慮事不周。然經此生死大劫,方知腳踏實地是何等珍貴,方知筋骨強健是何等幸福,更知骨肉親情、摯友良師之厚重如山,知身為國儲,肩負江山社稷之重,當如何惕勵自省,如何沉穩持重。”
“這雙腿,能重新穩健地站立於此,立於父皇與諸位臣工麵前,此恩……形同賦予承乾第二次生命,恩同再造,承乾……永生永世,不敢或忘!”
他的話語誠懇而深刻,帶著一種浴火重生後的通透與力量,不僅打動了李世民,讓這位帝王眼中滿是激賞,也令殿中不少原本中立甚至心存疑慮的官員暗自頷首,覺得太子經曆此番磨難,心性確實成熟堅韌了許多,褪去了浮躁,增添了沉穩,隱隱已有明君之風範。
然而,李承乾的話鋒就在這片漸生的感慨中,陡然一轉!他的語氣依舊保持著平靜,但在這平靜的表麵之下,卻仿佛有暗流洶湧,風暴凝聚。
他的目光變得銳利如鷹隼,緩緩地、極具壓迫感地掃過方才那些彈劾最為賣力、言辭最為惡毒的官員麵孔,最終定格在麵色慘白如紙、身體微微顫抖的裴寂、蕭瑀以及五姓七望眾人身上:
“然而,”他聲音陡然一沉,如同寒冰撞擊,“就在承乾於東宮一隅,謹遵醫囑,忍受傷痛,日日艱難康複,期盼重獲新生之時,卻聽聞朝堂之上,市井坊間,流傳著諸多……令人心寒齒冷之言論!”
他的聲音提高了幾分,那壓抑著的痛心與憤怒,如同即將噴薄的火山:“有人妄言,杜縣伯所行乃妖邪之術,必遭天譴!有人汙蔑,四弟李恪包藏禍心,其行可誅!有人詆毀,孫神醫老邁昏聵,晚節不保!”
“更有人……急不可耐,認定承乾已然成為廢人,視東宮如無物,視儲君之位如囊中之物,暗中串聯,上下其手,妄圖借此千載難逢之機,另立山頭,淆亂朝綱,動搖我大唐國本!”
每一個字,都像一把淬了冰的匕首,精準地刺入裴寂等人的心臟!他們的臉色由慘白轉為死灰,冷汗如同溪流般從額角、鬢邊涔涔而下,浸濕了衣領。一些人甚至不敢迎接太子那銳利如刀的目光,下意識地垂下了頭,身體抑製不住地微微戰栗。
李承乾的語氣愈發冰冷,帶著一種儲君的威嚴和受害者的悲憤:“這數月以來,承乾拖著傷腿,每一步都走得無比艱難。但比身體之痛更甚的,是聽聞這些誅心之論、寒心之語時的刺骨之寒!”
“我大唐立國,以仁孝治國,以忠信立朝!為何有人,對拚死救駕、穩固江山的功臣,非但無半分感激之情,反而極儘詆毀構陷之能事,恨不能立斃於杖下?為何有人,對尚在康複之中、心懷希望的儲君,非但無絲毫體恤之意,反而迫不及待地落井下石,妄加揣測,甚至……已然開始謀劃後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猛地抬起頭,目光灼灼地望向禦座上的李世民,眼中充滿了決絕的懇求與不容置疑的正氣。他再次撩起明黃色的袍服前襟,毫不猶豫地跪倒在金磚地上,聲音斬釘截鐵,清晰有力地傳遍大殿的每一個角落:
“父皇!兒臣此番劫後餘生,重返朝堂,非為聽此等宵小讒言,非為見此等黨同伐異之醜態!杜縣伯、孫神醫、四弟於兒臣有再造之恩,於朝廷有定鼎之功!此恩此功,天地可鑒!”
“如今,卻有奸佞之輩,顛倒黑白,混淆視聽,欲加害國之功臣,動搖我大唐千秋基業,其心可誅,其行當剮!兒臣懇請父皇,聖心獨斷,徹查此番誣陷構害之事,揪出幕後主使,明正典刑,以儆效尤!還杜縣伯、孫神醫、四弟一個朗朗清白!還我大唐朝堂一個風清氣正!亦請父皇……為兒臣這數月來所承受的不白之冤與身心煎熬,做主!”
這一番陳情,先是以情動人,展現儲君氣度與感悟;繼而以理服人,陳述事實與恩情;最後圖窮匕見,直指核心,將個人恩怨與國法朝綱緊密相連,邏輯嚴密,氣勢磅礴。瞬間將裴寂、蕭瑀及其黨羽置於不忠不義、禍國殃民的萬劫不複之地!
整個太極殿,陷入了一片極度壓抑的死寂之中,仿佛連空氣都凝固了。沉重的呼吸聲此起彼伏,所有人的目光,都如同被磁石吸引般,投向了龍椅之上那位麵色冷峻、目光如淵的大唐皇帝李世民身上,等待著他最終那必將石破天驚的裁決。風暴,已然降臨,雷霆之怒,即將傾瀉!
喜歡老李,你想屁吃了!請大家收藏:()老李,你想屁吃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