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主張支持劉謹?”
“正是。”蒯越點頭,“況且,劉謹此人,讓我想起一個人。”
“何人?”
“當年的劉景升。”蒯越意味深長地說,“同樣胸懷大誌,同樣銳意進取。可惜這些年來,主公年事漸高,愈發保守。或許劉謹的到來,能重新點燃荊州進取之心。”
想當年,劉表單騎入荊州,鼎定八郡,何其壯哉!
隻是現在的劉景升,老了!
蒯良沉吟片刻:“既然如此,明日朝會,我們當力主出兵。”
與此同時,蔡府內卻是另一番景象。
蔡瑁怒氣衝衝地摔碎手中的酒盞:“蒯氏兄弟竟幫襯外人,莫非已被劉謹收買?”
座中一位幕僚低聲道:“將軍息怒。蒯越向來精明,他們支持劉謹,必有所圖。”
“圖什麼?”蔡瑁冷笑,“圖那虛無縹緲的勤王之功?圖那遠在長安的天子封賞?”
另一人道:“將軍,開放水道事關重大。若讓揚州軍船自由通行,我荊州水軍優勢將不複存在。況且糧草轉運,必經我蔡氏封地,其中利害,不可不察。”
蔡瑁重重拍案:“明日朝會,定要說服主公,絕不能讓劉謹得逞!”
次日清晨,州牧府議事廳內,氣氛比昨日更加凝重。
劉表端坐主位,左右分彆是以蔡瑁為首的本土將領和以蒯氏兄弟為首的謀士團。
劉謹立於堂中,神情坦然。
蔡瑁率先發難:“劉公子昨日所言勤王之事,我等思之,仍覺不妥。荊州之兵,守土有餘,進取不足。若貿然北上,恐壞主公多年安居之業,且袁術勢大,劉揚州之前連失江北之地,恐怕非袁術對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謹從容應答:“袁術輕啟兵釁,不僅與我揚州結仇,又發兵掠徐州之地,俗話說,雙拳難敵四手,況其內部勢力龐雜,立足未穩,短期內必無力西進。”
“即便如此,糧草何來?”蔡瑁追問,“荊州雖富,但要支撐北上勤王之糧,力有未逮。更何況,若真的朝廷東返,洛陽已經被董卓反賊焚毀,朝廷百官,庶民百姓,數十萬人嗷嗷待哺,哪裡有那麼多的糧草供應?”
“這正是需要開放水道的緣由。”劉謹轉向劉表,“水路運糧,可省三分之二損耗。家父已經在揚州備糧草數十萬石,隻待水道開通,即可運往洛陽。”
眾人這才了然,若不是揚州與洛陽之間的通道被袁術所斷,恐怕劉繇都不需要荊州的協助。
蒯越適時補充:“主公,若能水陸並進,確可事半功倍。我軍自襄陽出發,沿漢水北上,直指南陽;揚州軍自東而來,兩軍會師,成鉗形之勢,或可解陛下之危。”
蔡瑁怒視蒯越:“異度!你一再為外人說話,究竟是何居心?”
蒯良緩緩開口:“德珪此言差矣。我等皆為荊州謀劃,何來內外之分?劉公子代表揚州劉公,同是漢室宗親,共謀勤王,正是合則兩利。”
劉表靜靜聽著雙方爭論,手指輕輕敲擊案幾。
劉謹見時機成熟,上前一步,聲音鏗鏘:“伯父!當今天下,漢室傾頹,諸侯各懷異心。公為漢室宗親,坐鎮荊州八郡,帶甲十萬,若不能挺身而出,還有何人能擔此重任?”
他環視堂上眾人,繼續道:“李傕、郭汜禍亂長安,挾天子以令諸侯,其誌不在小。若待其反悔,整合涼州軍團,平定北方,揮師南下,屆時荊州獨木難支。不若趁其羽翼未豐,聯合各方義士,共舉大事。此舉非為一己之私,實為天下蒼生!”
這番話擲地有聲,堂上一時寂靜。
蒯越向劉表深深一揖:“主公,劉公子所言,乃金玉良言。望主公三思。”
蔡瑁還要反駁,劉表突然抬手:“夠了。”
所有人屏息凝神,等待劉表的決定。
劉表緩緩站起,目光掃過眾人:“漢室危難,吾身為宗親,豈能坐視?子慎。”
“在。”
“回去告訴你父親,荊州願與揚州結盟,共舉勤王大事,我許你率三千兵馬過我荊州地界,為我軍北上之先鋒。”
蔡瑁臉色大變:“主公!”
劉表不容置疑地繼續說道:“即日起,開放長江、漢水通道,準許揚州糧船通行。具體事宜,由蒯越、張允負責協調。”
劉謹深深一揖,眼中閃過喜悅之色:“伯父英明!”
劉表接著走過來,拍了拍蔡瑁的肩膀,沉聲說道:“德珪啊,你是我荊州柱石,此番北上勤王,非你不能成行,你即刻揀選一萬精銳兵馬,屯駐新野,待子慎從揚州歸來,北上勤王!”
蔡瑁是荊州最大的豪族,也是劉表的小舅子,劉表也知道不能讓他寒心,隻能委以重任。
蔡瑁聽到劉表的話,也就不再反對,他掃了劉謹一眼,眼神中閃過一絲殺意,拱手應諾。
“黃祖,你率一軍前出至宛水,監視宛城的張濟駐軍。”
黃祖與蔡瑁互相交換了一個眼神,也點頭應諾。
劉表走下台階,來到劉謹麵前,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年輕人,希望你不要辜負荊州的信任。”
“謹定當竭儘全力,不負所托!”
朝會散去後,蒯越特意追上劉謹:“劉公子請留步。”
劉謹轉身,見是蒯越,連忙行禮:“多謝蒯公今日在堂上仗義執言。”
蒯越微笑搖頭:“非是為你,而是為荊州,為天下,為陛下。”他頓了頓,低聲道,“蔡瑁雖暫時被壓製,但必不會善罷甘休。後續糧船通行,還需謹慎安排。”
劉謹點頭:“謹明白。有勞蒯公費心。”
二人並肩走出州牧府,秋日的陽光灑在襄陽城的青石板上,泛起淡淡金光。
蒯越忽然道:“劉公子年少有為,他日必成大器。若有機會,願與使者多敘。”
劉謹會意:“能與蒯公這樣的智者交談,是在下的榮幸。”
望著遠去的漢水,蒯越意味深長地說:“這荊州,沉寂太久了。或許,你的到來,正是改變的契機。”
劉謹目光堅定:“漢室複興,任重道遠。但有諸位相助,謹必不負使命。”
江風拂過,吹動二人的衣袂。襄陽城頭,“劉”字大旗依然在秋風中飄揚,但荊州的天,似乎正要開始變了。
喜歡三國第一公侯請大家收藏:()三國第一公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