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心殿內,武懿拉著葉展顏的手,懇請他說人話。
這一舉動讓他感覺又驚又喜!
驚的是,太後竟然罵他不說人話。
喜的是,太後好像對他的話很重視。
於是,葉展顏連忙告罪,然後收斂了一些跳躍思維。
起碼,後麵不敢再提什麼現代理論了。
不然的話,太後真該覺得他不是“人”了。
隨後,葉展顏又列舉出了掌控家眷穩軍心方法。
比如,他提議太後可效法“質子”古意而更隱晦柔和。
以體恤將士、優撫眷屬為由,在京城設立環境優良的“將校眷屬聚居區”或“功臣子弟學堂”,提供優渥生活與教育機會。
此舉表麵是浩蕩皇恩,實則是將重要將領家眷置於京畿“善意關照”之下,形成無形而強大的心理牽製。
此為成本最低、效力最長遠的保險栓。
第三步,他又提議太後借勢正名,行水到渠成之事,即以法統與事功收束兵符。
這個策略的重點是法理為盾固根基。
太後日後一切行動,務必高舉“祖宗成法”、“維護幼主”、“安定社稷”之大旗。
任何觸及軍權的舉措,皆需精心包裝於合乎禮法、冠冕堂皇的行政命令或製度微調之下,如“厘清軍餉舊弊”、“整飭京營操練廢弛”。
隻有占據道德與法理製高點,才能使反對者難以公開指摘。
聽到這些,武懿頻繁點頭,甚是展開奏章認真閱讀起來。
同時,她示意葉展顏繼續,不要停下。
於是,他隻好整理一下思緒繼續說。
葉展顏建議太後在危局時儘顯擎天手段,靜待或“引導”適當時機。
如遇局部叛亂、嚴重邊患或重大天災引發的社會動蕩,此乃天賜良機。
屆時太後當挺身而出,以“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為由,果斷運用已培植的力量和掌控的情報後勤,親自協調平亂或賑災中的軍事部署,直接將領兵實權授予核心親信將領,並在事成後以“護國有功”為由,使其名正言順地掌控更大地盤或更精銳部隊。
此乃“危機領導力”的極致運用,化危為機,積小勝為大權。
對於類似秦王這種勢力,太後需要明升暗降削強藩,對尾大不掉、難以直接掌控的實力派老將,運用“彼得原理”的反向思維。
說到這裡,葉展顏輕輕打了下嘴,連續“呸”了幾聲。
武懿見狀忍不住莞爾一笑,此時她卻已經習慣了對方的“胡言”。
不過,葉展顏還是換了一種說法解釋。
他說,太後當知秦王之眾的長處,在於戰場而非廟堂。
所以,他建議太後可以“入樞參讚軍機”、“加封太保榮銜”等明升之策,尊其位而奪其實權,將其調離直屬部隊。
空出之關鍵位置,則由太後已精心培養、羽翼漸豐的少壯親信循序補入。
溫水煮蛙,其力自消。
最後一步,也就是第四步,乃是居安思危,綢繆深遠。
這個策略的核心之核心,務求至忠!
他建議,情報頭目、禁軍統領、後勤總管等絕密要害職位,人選務必是經過長期考驗、身家性命與太後完全綁定的“死士”,寧缺毋濫。
忠誠度永遠高於能力值。
他還提出狡兔三窟備退路策略,即密設數條互不知曉的緊急聯絡通道和預設安全地點。
核心機密信息,分由絕對可靠的少數幾人各自保管片段,非太後親臨,無人能窺全豹。
此為“冗餘備份”與“分權製密”原則!
最後,葉展顏總結說道。
“此非一日之謀,更非匹夫之勇。”
“太後欲執軍權,須如靜水流深,於無聲處聽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