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洪荒殘境,人族微芒
龍漢初劫的餘燼尚在洪荒大地上彌散,不周山腳下的黃土坡上,一縷縷灰褐色的煙塵隨著朔風卷過,露出地麵下零星散落的獸骨——那是三族混戰遺留下的痕跡,如今已被風沙半掩,隻剩斑駁的骨殖訴說著昔日的慘烈。就在這片劫後餘生的土地深處,一道狹窄的山縫裡,正蜷縮著數十個單薄的身影,他們便是剛被女媧以息壤造出不久的人族。
為首的老族長“石”,額前刻著深深的皺紋,雙手布滿裂口,正用粗糙的石片費力地刮著一塊凍硬的獸肉。獸肉是昨日族裡最壯實的青年“山”冒著生命危險從一頭垂死的凶獸巢穴旁撿來的,帶著腥膻的血味和泥土的氣息。石將刮下來的碎肉分給身邊的孩童,孩子們接過肉,連咀嚼都顯得艱難,生冷的肉塊在齒間摩擦,有幾個年幼的孩子嚼著嚼著,眼眶就紅了,不是因為疼,而是因為難以下咽。
“咳……咳咳……”角落裡,一個名叫“芽”的少女蜷縮著身子,雙手緊緊抱著膝蓋,嘴唇凍得發紫。她前日跟著山去河邊找水,不小心踩進了冰窟窿,雖然被及時拉了上來,卻染了寒症,如今每一次呼吸都帶著細碎的咳嗽聲。石看在眼裡,卻隻能歎了口氣——他沒有辦法,族裡沒有能取暖的東西,隻能任由寒風從山縫的縫隙裡灌進來,帶走族人們僅存的體溫。
山站在山縫口,望著外麵灰蒙蒙的天空,眉頭緊鎖。他手裡握著一根磨尖的木矛,矛尖已經有些開裂。昨日撿來的獸肉不多,頂多夠族裡人撐一天,今天必須再出去尋找食物。可外麵太危險了,龍漢初劫後,許多凶獸失去了棲息地,變得更加狂暴,稍有不慎就會成為它們的腹中餐。更讓他擔心的是,再過幾日,寒潮就要來了,到時候彆說找食物,光是寒冷就能凍死人。
“族長,我今天再去東邊的林子裡看看,說不定能找到些野果。”山轉過身,聲音沙啞地說道。石抬起頭,看著山結實卻消瘦的肩膀,沉默了片刻,才緩緩點頭:“小心些,若是遇到凶獸,彆硬拚。”山重重應了一聲,正準備動身,突然聽到遠處傳來一陣輕微的腳步聲,腳步聲很輕,卻帶著一種奇異的韻律,不像是凶獸的沉重踏擊,也不像是人族的踉蹌邁步。
眾人瞬間警惕起來,山將木矛橫在胸前,石也扶著山縫的岩壁慢慢站起身。隻見黃土坡的儘頭,一道身影緩緩走來。那人穿著一件用葛藤編織的粗布衣裳,腰間係著一塊刻有古怪紋路的木牌,長發及腰,麵容溫和,眉宇間帶著一股看透世事的從容。他走得很慢,目光掃過地上的獸骨,又望向山縫裡的人族,眼神中沒有絲毫惡意,反而帶著一絲憐憫。
“你是誰?”山喝問道,握著木矛的手緊了緊。那人停下腳步,微微一笑,聲音清澈如溪水:“吾名伏羲,自陳地而來,觀此地有生靈之氣,特來一訪。”他的聲音不大,卻仿佛帶著一種安撫人心的力量,山緊繃的身體不由自主地放鬆了幾分。石看著伏羲身上的氣息,不同於凶獸的凶戾,也不同於那些高高在上的先天神隻的威壓,反而像春日裡的陽光,溫暖而平和。
伏羲緩步走到山縫前,目光落在芽凍得發紫的嘴唇上,又看了看石手裡的生獸肉,輕輕歎了口氣:“爾等以生食為食,以寒風為鄰,這般下去,不出半月,恐難存活。”石聞言,臉上露出苦澀的神情:“吾等也想尋溫暖、覓熟食,可洪荒之大,除了生冷的獸肉、野果,再無他物。寒風刺骨,吾等隻能躲在這山縫裡,苟延殘喘。”
伏羲點點頭,目光轉向遠處的山林,又望向腳下的河流,若有所思。他知道,人族剛誕生不久,蒙昧未開,既沒有巫族那般強悍的肉身,也沒有妖族那般通天的神通,隻能在洪荒的夾縫中求生。但他從人族身上看到了不一樣的東西——那是一種在絕境中仍不放棄的韌性,一種潛藏在弱小身軀裡的生機。他想起自己不久前在陳地觀星象、演八卦時,曾看到一縷微弱卻不斷壯大的氣運,那氣運的源頭,正是眼前這群不起眼的生靈。
“爾等不必絕望,”伏羲轉過身,看著眾人,語氣堅定,“吾雖不能賜爾等通天之力,卻可授爾等生存之法。其一,可引天火以驅寒暖身、烹煮食物;其二,可織羅網以捕撈河鮮、捕獲小獸。若能學會這兩法,人族或可在這洪荒之中,求得一線生機。”
山和石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疑惑。“天火?”石喃喃自語,“那是天上的雷火嗎?那般狂暴,如何能引?”伏羲搖了搖頭:“非也,吾所言之火,非天雷之火,而是取之於木,生於手間之火。”他一邊說著,一邊蹲下身,從地上撿起一根乾燥的樹枝,又找了一塊帶著凹槽的木塊,“且看吾如何取火。”
第二章鑽木求火,星火破寒
伏羲將帶凹槽的木塊放在地上,又撿起一根細一些的樹枝,將細枝的一端削得尖尖的,然後把尖端正對木塊的凹槽。他抬頭看向身邊的山:“取一些乾草、絨絮來,越乾燥越好。”山雖然仍有疑惑,但還是快步走進山縫,很快抱來了一堆曬乾的茅草和從獸皮上扯下來的細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伏羲將茅草和絨絮鋪在木塊凹槽的旁邊,然後雙手握住細樹枝的上端,開始快速地轉動起來。細樹枝與木塊摩擦,發出“吱呀吱呀”的聲響,一開始並沒有什麼動靜,山和石等人都屏住呼吸,緊緊盯著伏羲的動作。轉了約莫一刻鐘,伏羲的額頭滲出了細密的汗珠,他卻絲毫沒有停頓,依舊保持著均勻的轉速。
突然,一絲微弱的紅點從木塊的凹槽裡冒了出來。“有了!”山忍不住低呼一聲。伏羲眼中閃過一絲笑意,繼續轉動了幾下,待紅點變得更亮一些,才停下動作,小心翼翼地用手指將紅點撥到旁邊的茅草上。他輕輕吹了口氣,茅草遇到火星,先是冒出一縷青煙,緊接著,火苗就“噌”地一下竄了起來。
“火!是火!”山縫裡的孩子們看到火苗,都興奮地圍了過來,卻又因為害怕被燙傷而不敢靠得太近。芽也掙紮著坐起身,看著那跳動的火焰,眼睛裡閃爍著從未有過的光亮——那火焰是暖紅色的,不像寒風那般冰冷,反而散發著讓人安心的溫度。
伏羲將燃燒的茅草放進一個用石頭壘成的簡易火塘裡,又添了幾根乾燥的細樹枝,火苗很快就變得旺盛起來。他站起身,對石和山說道:“此乃鑽木取火之法,關鍵在於三點:其一,木塊需選乾燥無脂者,如榆木、樺木,濕木難燃;其二,細枝需削尖,與木塊接觸麵積越小,摩擦越易生熱;其三,轉動時需用力均勻,不可急功近利,待火星出現,需及時引至乾草絨絮之上,再輕輕吹氣助燃。”
石走到火塘邊,伸出手靠近火焰,感受到一股溫暖的氣流包裹著手心,多年來因寒冷而僵硬的手指,竟然有了一絲知覺。他激動地看著伏羲:“伏羲大人,此法當真神妙!有了這火,吾等再也不用受凍,也能吃上熟肉了!”伏羲笑著點頭:“此法需多加練習,方能熟練。山,你身強力壯,可先學此法,待你學會,再教給族中其他人。”
山立刻走到火塘邊,按照伏羲的指點,撿起木塊和細枝,開始嘗試。一開始,他的動作很生疏,要麼是細枝轉著轉著就偏離了凹槽,要麼是用力過猛,把細枝折斷了。試了好幾次,手心都磨出了水泡,卻連一絲火星都沒弄出來。山有些沮喪,把細枝扔在地上:“這般難學,吾怕是學不會了。”
伏羲走過去,撿起細枝,重新削尖,然後握住山的手,幫他調整姿勢:“莫急,轉動時手臂要穩,手腕發力,而非用蠻力。你感受一下,細枝與木塊的摩擦點,要始終保持在凹槽中心。”他一邊說著,一邊帶著山的手轉動細枝。山跟著伏羲的力道,慢慢找到了感覺,細樹枝再次發出“吱呀”的摩擦聲。這一次,他沒有急於求成,而是保持著均勻的轉速,漸漸地,他感覺到手心傳來一絲溫熱,凹槽裡也開始出現細小的粉末。
“再加把勁,火星就快出來了。”伏羲鼓勵道。山深吸一口氣,加快了轉動的速度。又過了一會兒,一縷火星終於從凹槽裡冒了出來。“有了!”山興奮地喊道,按照伏羲教的方法,趕緊將火星撥到乾草上,輕輕吹氣。很快,火苗再次燃起,雖然比伏羲剛才弄出來的小一些,卻足以讓山激動得滿臉通紅。
“學會了!我學會了!”山舉著燃燒的乾草,跑到石麵前炫耀。石看著火苗,又看了看山手心的水泡,眼眶有些濕潤:“好,好啊!人族有救了!”伏羲看著這一幕,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知道,這小小的火苗,不僅能驅散寒冷,更能照亮人族蒙昧的心智,讓他們在洪荒之中,第一次擁有了對抗自然的力量。
接下來的幾日,伏羲一直留在人族部落。白天,他教族人們識彆適合取火的木材,指導大家練習鑽木取火的技巧;晚上,他坐在火塘邊,給族人們講洪荒的故事,講日月星辰的運轉,講山川河流的分布。族人們圍坐在火塘邊,聽著伏羲的講述,看著跳動的火焰,再也沒有了往日的恐懼和不安。
芽的寒症在火塘的溫暖下漸漸好轉,她也學著幫大家收集乾草和細枝。有一次,她看到火塘邊的木柴快要燒完了,便獨自跑到附近的林子裡撿樹枝。剛撿了幾根,突然聽到身後傳來一陣低沉的嘶吼聲。芽回頭一看,隻見一頭體型龐大的黑熊正盯著她,黑熊的嘴角還掛著血絲,顯然是剛捕獵過。
芽嚇得渾身發抖,轉身就想跑,卻被腳下的石頭絆倒在地。黑熊一步步逼近,就在這危急時刻,一道身影突然從旁邊竄了出來,正是山。山手裡握著木矛,擋在芽身前,對著黑熊怒喝:“凶獸,休傷我族之人!”黑熊被山的氣勢震懾了一下,卻很快又發起了攻擊,揮著巨大的熊掌拍向山。
山雖然學會了鑽木取火,但麵對凶獸,依舊顯得弱小。他勉強躲過黑熊的第一拍,木矛卻被熊掌拍斷了。就在黑熊準備再次攻擊時,伏羲的聲音突然響起:“山,引火攻之!”山愣了一下,隨即反應過來,趕緊從懷裡掏出一塊乾燥的絨絮和一根細枝,快速轉動起來。黑熊見狀,以為山在做無用功,再次撲了過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就在黑熊靠近的瞬間,山終於弄出了火星,他將燃燒的絨絮扔向黑熊的皮毛。黑熊的皮毛厚實,卻也怕火,火苗沾在皮毛上,立刻燒了起來。黑熊痛得嗷嗷直叫,轉身就往林子裡跑,很快就消失在了樹林深處。
山鬆了一口氣,癱坐在地上,芽也跑過來,緊緊拉著山的衣角:“山哥,你沒事吧?”山搖了搖頭,看向伏羲,眼中滿是感激:“多謝伏羲大人提醒,若非火,今日吾與芽怕是難敵這凶獸。”伏羲走過來,拍了拍山的肩膀:“火不僅能取暖烹食,亦能驅獸禦敵。往後外出,務必隨身攜帶引火之物,可保安全。”
隨著族人們逐漸掌握鑽木取火之法,部落裡的火塘再也沒有熄滅過。每天清晨,都會有人負責添柴,讓火焰保持燃燒。族人們開始將打來的獸肉放在火上烤,烤肉的香氣彌漫在山縫周圍,再也沒有了生肉的腥膻味。孩子們第一次吃到熟肉,都吃得狼吞虎咽,臉上滿是滿足的笑容。石看著族人們的變化,心中對伏羲充滿了感激——他知道,伏羲帶來的不僅僅是火,更是人族生存下去的希望。
第三章觀蛛悟網,經緯連生
解決了取暖和熟食的問題,人族的生存壓力減輕了不少,但食物短缺的問題依舊存在。山每天帶著族裡的青年出去尋找食物,雖然有火可以驅趕一些弱小的凶獸,但能找到的野果和獸肉依舊有限,有時候甚至會空手而歸。
這日,伏羲跟著山等人來到河邊找水。河邊的水很清澈,卻也很冰冷,山蹲在河邊,看著水裡遊動的小魚,歎了口氣:“若是能抓到這些魚,也能給族裡添些食物,可這魚遊得太快,用手根本抓不住。”伏羲聞言,也看向河裡的魚,若有所思。他抬起頭,目光落在河邊的一棵大樹上,隻見一隻蜘蛛正在樹枝間織網,蛛絲在空中拉出一道道細密的紋路,很快就織成了一張八角形的網。
蜘蛛織完網後,便躲在樹枝後麵,靜靜等待。不一會兒,一隻飛蟲不小心撞進了網裡,蛛絲立刻將飛蟲纏住,任憑飛蟲如何掙紮,都無法掙脫。伏羲看著這一幕,眼中閃過一絲靈光——蜘蛛靠網捕食,若是人族也能織出類似的網,豈不是也能用來捕魚?
“山,你看那蜘蛛。”伏羲指著樹上的蜘蛛網說道。山抬頭看去,疑惑地問:“伏羲大人,看蜘蛛做什麼?”伏羲笑道:“蜘蛛以網捕蟲,吾等亦可仿蜘蛛之法,織網捕魚。蛛絲纖細,卻能困住飛蟲;吾等若用麻繩織網,定能困住河裡的魚。”
山順著伏羲的思路想了想,眼睛頓時亮了起來:“伏羲大人,您的意思是,織一張大網,扔到河裡,魚遊進去就會被纏住?”伏羲點頭:“正是。不過蛛絲乃蜘蛛天生所吐,吾等需尋可織網之材。河邊的藤蔓、樹皮,皆可製成麻繩,再以麻繩編織成網,便可捕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