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錄史緣起:鴻蒙宗之責
餘名玄空,乃起源殿龍宇道尊座下首徒,掌鴻蒙宗典籍庫,司“錄洪荒之變,存劫運之痕”之職。自龍漢初劫後,道尊於東海之濱立鴻蒙宗,以起源珠鎮宗,聚天地源氣,避巫妖紛爭,卻非置身事外——道尊曾言:“劫運如潮,避之不及,唯記其脈絡,方知洪荒未來走向。”故餘每日攜“源晶簡”,或隱於雲端,或藏於巫營妖庭之側,觀兩族動向,錄一言一行,至今已積簡三千餘卷。
巫妖並立已逾千年,初時兩族雖有摩擦,卻仍守“妖掌天,巫管地”之約,洪荒尚能維持平衡。然自帝俊太一建妖庭於天庭,命十日巡天,巫地南境遭烈日炙烤,草木枯焦,巫民死傷過半,兩族積怨漸深。十二祖巫聚不周山議事時,餘曾隱於山巔雲霧中,見共工祖巫怒拍石案,聲震山穀:“妖族欺人太甚!若不伐天,巫族顏麵何存?”玄冥祖巫卻凝眉勸道:“帝俊太一有東皇鐘護持,妖庭萬妖環伺,此時開戰,恐遭滅族之禍,當待時機。”彼時餘便知,巫妖之劫已在弦上,隻待一聲驚雷。
今歲孟秋,句芒祖巫巡西境,遭妖師鯤鵬偷襲,隕於昆侖山下。餘親至現場,見地麵殘留大片金色羽毛——那是鯤鵬的妖羽,其上還沾著祖巫的巫血,殷紅刺眼。西境的風卷著落葉,掠過句芒祖巫冰冷的身軀,其手中仍緊握著伴生先天靈寶“青木杖”,杖身已斷,翠綠的木靈之氣消散殆儘。餘蹲下身,以源力收殮祖巫殘魂,見其魂影中仍映著偷襲的畫麵:鯤鵬自雲層後突襲,以“北冥氣”纏住句芒,再以“裂海爪”洞穿其胸膛,動作狠戾,毫無征兆。
此役非止折損一位祖巫,更掀巫妖大戰之狂潮——十二祖巫本是巫族根基,句芒隕後,祖巫隻剩十一人,十二都天神煞陣威力大減,巫族戰力驟降。餘歸鴻蒙宗後,道尊立於起源殿前,望著西境方向,輕歎:“句芒一隕,劫火更旺,洪荒怕是再無寧日。”遂命餘作此篇錄,詳記此事本末,藏於典籍庫最深層,待後世觀之,知巫妖劫深之始。
二、句芒巡境:西境風雲起
句芒祖巫乃十二祖巫之一,掌木之法則,司東方與春季,平日喜著青衫,攜青木杖,所到之處,枯木逢春,百草生長。巫族上下皆敬之,稱“木神”,巫民常求其賜草木生機,以解饑寒。此次巡西境,非因閒遊,實因西境近來異動頻發——妖兵屢次越界,騷擾巫民村落,掠走糧食與巫器,共工祖巫本欲親往,卻因北境寒冰帶擴張,需坐鎮穩固巫地靈脈,故句芒自請代巡,言:“西境乃巫族西大門,若失之,妖兵可直搗不周山,吾必守之。”
出發前一日,句芒往玄冥祖巫的北境冰窟辭行。餘彼時恰奉道尊之命,送“禦寒丹”至冰窟,撞見兩人對話。玄冥祖巫遞過一枚“冰魄符”,道:“鯤鵬近來常在西境出沒,此符可擋其北冥氣,你帶在身上,多加小心。”句芒接過符,笑答:“玄冥放心,吾有青木杖護身,縱使鯤鵬來犯,也能與其周旋一二。”玄冥仍憂心忡忡:“妖族素來狡詐,切勿輕敵。若遇危險,以巫血燃符,吾必馳援。”句芒點頭應下,次日便率百名巫兵,往西境而去。
西境本是草原與林地交錯之地,因靠近妖巫界裂穀,靈氣紊亂,草木生長艱難。句芒至西境後,先往受損最嚴重的“青禾村”——此前妖兵突襲,村中半數巫民被殺,房屋被焚,田地焦黑。句芒見此景,心疼不已,取出青木杖,注入木之法則,隻見焦黑的土地上,嫩芽破土而出,枯樹抽出新枝,片刻間,青禾村恢複了幾分生機。巫民圍上前,跪地哭求:“祖巫救救我們,妖兵再來,我們便活不成了!”句芒扶起巫民,沉聲道:“吾在此一日,便護你們一日,定不讓妖族再傷你們分毫。”
此後十日,句芒率巫兵巡西境各村落,一邊以木之法則修複土地,一邊布“青木陣”防禦——此陣以草木為引,若有妖兵靠近,草木會纏縛敵人,發出警報。巫兵們皆士氣大振,稱:“有木神在,西境無憂!”然誰也未曾想,危險已在暗中蟄伏。
第十一日清晨,句芒接到探報,稱“妖兵百餘人在妖巫界裂穀附近聚集,似欲越界”。句芒即刻率三十名精銳巫兵前往查看,餘因需記錄西境動向,亦隱於其後。裂穀兩側,一邊是巫族的青草地,一邊是妖族的黑土地,風從裂穀中吹過,帶著血腥氣。句芒命巫兵埋伏於草叢,自己則持青木杖,立於裂穀邊緣,喝問:“妖族小兒,為何在此聚集?若敢越界,休怪吾不客氣!”
裂穀對岸並無妖兵現身,隻有一陣陰冷的笑聲傳來:“句芒祖巫,彆來無恙?”話音落,鯤鵬自裂穀上空的雲層中俯衝而下,其身形龐大,雙翼展開,遮天蔽日,北冥氣自雙翼間溢出,凍得周圍的草木瞬間結冰。句芒一驚,忙取出冰魄符,欲燃之求援,卻見鯤鵬速度極快,已至身前,裂海爪直取其胸膛。“小心!”巫兵們驚呼著上前,卻被鯤鵬的北冥氣掃開,死傷慘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句芒揮青木杖抵擋,木之法則化作青藤,纏向鯤鵬。然鯤鵬乃上古妖神,實力遠超普通巫將,隻見其雙翼一振,青藤儘數斷裂,北冥氣裹住青木杖,使其動彈不得。“句芒,你巫族與妖族為敵,今日便是你的死期!”鯤鵬冷笑,裂海爪再次襲來。句芒雖奮力躲閃,卻仍被爪尖劃傷胸膛,巫血噴湧而出。他想起玄冥的叮囑,欲燃冰魄符,可鯤鵬已纏住他的身軀,北冥氣侵入其經脈,凍住了他的動作。
“祖巫!”殘存的巫兵嘶吼著衝來,卻被鯤鵬一一擊殺。句芒望著倒地的巫兵,眼中滿是不甘,他用儘最後力氣,將青木杖擲向昆侖山方向——那是玄冥祖巫所在的北境,他想以此傳遞求救信號。然鯤鵬豈容他如願,一爪拍斷青木杖,再一爪洞穿其胸膛。句芒的身軀緩緩倒下,木之法則消散,周圍的草木瞬間枯萎,西境的風,似乎也變得悲涼起來。
三、鯤鵬偷襲:妖族之詭謀
鯤鵬偷襲句芒,非一時興起,實乃妖庭蓄謀已久。餘事後潛入妖庭,偷聽帝俊與鯤鵬議事,方知其中原委。自上次巫妖談判破裂,蚩尤祖巫敗走後,帝俊便一心想削弱巫族戰力,而十二祖巫中,句芒掌木之法則,能為巫族提供糧草與生機,若除之,巫族將麵臨糧草短缺之困,戰力自會下降。故帝俊召鯤鵬,密令:“句芒在西境巡防,你可伺機襲殺,務必做得乾淨,勿讓巫族抓住把柄。”
鯤鵬本就與巫族有怨——此前他率妖兵掠巫地,遭句芒以青木陣困住,險些喪命,心中早已懷恨。接到帝俊之令,他欣然應下,暗中前往西境,觀察句芒動向多日,摸清其巡防路線與習慣,才定下偷襲之計。他深知句芒有青木杖護身,正麵難敵,故選擇在裂穀附近設伏——此處靈氣紊亂,可乾擾木之法則,且遠離巫村,援兵難至。
偷襲當日,鯤鵬先命少量妖兵在裂穀附近虛張聲勢,誘句芒前來,自己則藏於雲層中,待句芒放鬆警惕,再突然發難。他算準句芒會率少量巫兵前往,也算準巫兵的戰力不足以抵擋自己,故一擊得手。擊殺句芒後,鯤鵬並未久留,隻取走句芒的一縷殘魂——欲獻給帝俊,證明任務完成,隨後便振翅返回妖庭。
餘追至妖庭外,見鯤鵬向帝俊複命,獻上句芒殘魂。帝俊大喜,讚道:“鯤鵬不愧是妖師,此舉削弱巫族根基,待吾再尋機會,除玄冥、共工,巫族便不足為懼!”太一亦笑道:“下次開戰,十二都天神煞陣威力大減,吾等定能一舉滅巫!”妖臣們紛紛附和,妖庭內一片歡騰,無人顧及那縷殘魂背後,是一位祖巫的隕落與無數巫民的悲痛。
更令人齒冷者,鯤鵬竟向帝俊提議:“句芒已死,西境無主,吾可率妖兵趁勢攻西境,奪巫族土地,掠其糧草。”帝俊沉吟片刻,道:“不可,句芒新隕,巫族必怒,此時進攻,恐遭反撲。待過些時日,巫族銳氣漸消,再攻不遲。”遂命鯤鵬暫守妖巫界裂穀,監視巫族動向。鯤鵬雖未得進攻之令,卻也得意洋洋,自恃功高,在妖庭內愈發驕橫。
餘將所見所聞一一錄於源晶簡,心中感歎:妖族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偷襲之舉雖得一時之利,卻也將巫妖仇恨推向極致,此乃“飲鴆止渴”之舉。道尊曾言:“戰爭最忌失德,妖族行詭謀,雖能傷敵,卻失天道人心,長遠觀之,必遭反噬。”今觀鯤鵬與帝俊之舉,果不其然。
四、祖巫哀悼:巫族之悲戚
句芒隕落的消息傳回不周山,巫族上下震動。共工祖巫聽聞後,怒不可遏,摔碎了議事殿的石桌,吼道:“鯤鵬小兒,竟敢殺吾兄長!吾必提兵伐妖,將其碎屍萬段!”祝融祖巫亦雙目赤紅,道:“妖族欺人太甚,此仇不報,吾巫族誓不為人!”其餘祖巫雖未失態,卻也麵色凝重——他們深知,句芒之死,對巫族意味著什麼。
玄冥祖巫接到消息時,正在北境冰窟煉“冰巫丹”,聽聞句芒隕於鯤鵬偷襲,手中的丹爐“哐當”落地,丹藥散了一地。她猛地起身,不顧巫力反噬,率百名冰巫兵,疾馳向西境。餘在途中遇見她,見其麵色蒼白,眼中滿是悲痛與自責,喃喃道:“都怪吾,若吾堅持與他同去西境,他便不會出事……”
玄冥趕至裂穀時,句芒的身軀仍躺在地上,巫血已凝固,青木杖斷成兩截。她蹲下身,輕輕抱起句芒,淚水滴落於其青衫上,冰巫兵們皆跪地,不敢抬頭。玄冥緩緩閉上眼,以冰之法則護住句芒的身軀,不讓其腐朽,隨後對身後的巫兵道:“抬上祖巫,回不周山,吾要為他舉行最高規格的葬禮。”
三日後,不周山舉行句芒的葬禮。十二祖巫實則十一人)立於祭台之上,下方是數萬巫兵與巫民,皆著黑衣,神色悲戚。祭台上,擺放著句芒的身軀與斷折的青木杖,玄冥祖巫主持葬禮,聲音沙啞:“句芒祖巫,掌木之法則,護我巫族,今遭妖族偷襲,隕於西境……此仇不共戴天!吾等必滅妖族,為句芒報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滅妖族,報仇雪恨!”數萬巫兵與巫民齊聲呐喊,聲音震徹不周山,連山間的鳥獸都被嚇得四散奔逃。隨後,祖巫們將句芒的身軀葬於不周山巔——此處是巫族聖地,隻有對巫族有大功者,方能葬於此。葬畢,帝江祖巫掌空間法則,為祖巫之首)召開議事會,決定:“暫緩對妖族的進攻,先加固西境防禦,尋機會為句芒報仇。”玄冥祖巫補充道:“鯤鵬狡猾,不可輕敵,吾等需製定周密計劃,確保一擊必中,勿再折損祖巫。”
葬禮結束後,餘見玄冥祖巫獨自立於句芒墓前,久久不願離去。她取出那枚未曾燃儘的冰魄符,放在墓前,輕聲道:“句芒,你放心,吾定會殺了鯤鵬,為你報仇。”風拂過,墓旁的鬆柏輕輕搖曳,似在回應她的誓言。餘知,此刻的玄冥,已不再是那個勸“待時機”的祖巫,句芒的隕落,點燃了她心中的複仇之火,也點燃了巫族的複仇之火——巫妖之間,再也無和解的可能。
五、劫深之兆:洪荒之異變
句芒隕落後,洪荒的異變愈發明顯,處處透著“劫深”之兆。餘每日巡查洪荒各地,將所見異變一一記錄,歸總起來,可分為三方麵:地貌之變、靈氣之變、人心之變。
其一,地貌之變。西境因句芒的木之法則消散,原本剛恢複生機的草木再次枯萎,青禾村等巫村又變回焦土,且範圍不斷擴大,逐漸與妖巫界裂穀相連,形成一片“死寂帶”——此處無草木生長,無鳥獸棲息,隻有風卷著沙塵,一片荒涼。北境的寒冰帶則加速擴張,原本隻覆蓋北境邊緣,如今已向中部蔓延,不少巫民被迫南遷,途中凍死、餓死之人不計其數。不周山的靈脈也因句芒之死而進一步減弱,山巔的積雪開始融化,岩石裸露,昔日巍峨的不周山,竟有了幾分“衰敗”之態。
其二,靈氣之變。洪荒的靈氣本是均衡分布,然自巫妖大戰加劇,靈氣愈發紊亂。妖庭所在的天庭,因帝俊太一聚集萬妖,靈氣被大量消耗,變得稀薄;巫族所在的不周山,靈脈減弱,靈氣不足,巫兵修煉速度變慢;唯有鴻蒙宗與起源殿,因有起源珠鎮護,靈氣仍保持穩定。更嚴重的是,妖巫界裂穀處的靈氣已開始“汙濁”——混雜著妖族的妖氣與巫族的巫氣,形成一種有害的“濁氣”,靠近者會頭暈、乏力,甚至走火入魔。餘曾見一名年輕巫兵誤闖裂穀附近,吸入濁氣後,竟發狂攻擊同伴,最終被玄冥祖巫以冰之法則製服,卻也成了廢人。
其三,人心之變。巫妖兩族的仇恨已深入骨髓,巫民見妖族便殺,妖民見巫族便砍,毫無餘地。此前尚有部分巫民與妖民不願開戰,如今卻也被複仇之火裹挾——青禾村的一名老巫民,其子死於妖兵之手,他竟手持柴刀,獨自闖妖境,欲殺妖報仇,最終被妖兵分屍;妖庭的一名小妖,其母死於巫兵刀下,他偷偷溜出妖庭,往巫村投毒,毒死了數十名巫民。除兩族外,人族等弱小種族更是惶惶不可終日——他們夾在巫妖之間,稍有不慎便會遭殃,不少人族部落被迫遷往深山,躲躲藏藏,不敢露麵。
餘將這些異變稟報給道尊,道尊立於起源殿前,望著洪荒大地,歎道:“句芒一隕,如斷其一臂,巫族亂,妖族驕,洪荒失衡,劫運已深。吾等雖能記錄,卻難逆轉,隻能靜觀其變,待劫火燃儘,方能見洪荒新生。”隨後,道尊命餘將此篇錄史藏於典籍庫最深層,加設源力封印,言:“此篇乃巫妖劫深之證,非至劫末,不可輕啟,以免擾亂人心。”
六、錄史結語:劫運之沉思
餘作此篇錄史,自句芒隕之始,至洪荒異變之末,曆時一月,詳記其事,非為批判巫妖兩族,隻為存洪荒之真,留劫運之痕。今錄史已畢,靜坐典籍庫中,望著滿架的源晶簡,心中有諸多沉思,願書於此,供後世觀之。
句芒之隕,看似是鯤鵬一人之偷襲,實則是巫妖兩族長期積怨的爆發。自龍漢初劫後,妖族掌天,巫族管地,本可相安無事,然帝俊太一欲擴妖庭之權,十日巡天,炙烤巫地;十二祖巫欲護巫族之利,奮起反抗,兩族皆不願退讓,仇恨便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句芒之死,不過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即便無鯤鵬偷襲,也會有其他事件點燃巫妖大戰的導火索——劫運已至,非一人一事可擋。
妖族行詭謀,雖得一時之利,卻失天道人心;巫族懷仇恨,雖有複仇之理,卻恐遭滅族之禍。餘觀洪荒數萬年,凡靠武力與詭謀稱霸者,終難長久——龍漢初劫時,三族龍、鳳、麒麟)
喜歡源道龍宇洪荒劫紀請大家收藏:()源道龍宇洪荒劫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