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鈞台盟會定帝位,龍宇觀劫識危兆
啟建夏朝後,經太康失國、少康中興,傳至帝發時,朝堂已隱現頹勢——分封的方國漸有離心,洪荒劫氣雖暫歇,卻在人族氣運薄弱處暗聚。帝發晚年纏綿病榻,召重臣伯益、伊尹及宗室入章華台議事,議題隻有一個:傳位於誰。
章華台建於夏都斟鄩今河南偃師二裡頭遺址一帶),台高九丈,以洪荒青石壘砌,欄柱雕刻玄鳥紋——那是夏族圖騰,傳為帝俊金烏部族分支所化。殿內燭火搖曳,映著帝發蠟黃的麵容,他咳著指了指階下立著的少年:“吾子履癸,雖性烈,卻有勇力,可承大統。”
履癸時年十七,身著玄色繡龍紋朝服,腰懸青銅劍,劍鞘嵌著三顆赤珠——那是帝俊早年贈夏朝的“鎮族珠”,能驅小股妖邪。他聽聞父帝此言,昂首挺胸,目光掃過眾臣,帶著少年人特有的桀驁,卻未察覺伯益皺眉、伊尹垂眸的隱憂。
“陛下,”伊尹上前一步,他身著素色布衣,袖口沾著些許泥土——此人原是有莘氏部落的庖廚,因通農事、懂治世,被帝發破格提拔為卿士,“履癸公子勇則勇矣,然性情急躁,恐難承‘仁治’之基。如今方國暗流湧動,若繼位後失了民心……”
話未說完,履癸已厲聲打斷:“伊尹!吾夏族憑玄鳥庇佑、先祖戰功立國,豈需靠‘仁柔’攏民心?若方國敢反,吾提劍便斬!”
帝發擺擺手,氣息愈發微弱:“履癸年幼,繼位後爾等輔佐便是。”言罷,從枕下取出一方玉印——印麵刻“夏啟之璽”,是夏朝傳國之寶,由龍宇當年所贈“鎮夏玉符”煉化而成,能穩都城氣運。他將玉印遞到履癸手中,“持此印,守好夏土,莫負先祖。”
三日後,帝發駕崩。履癸在章華台舉行繼位大典,改元“桀”——史稱夏桀。大典當日,斟鄩上空忽有一縷黑氣飄過,隱沒於宮殿簷角,值守的夏朝巫祝掐指推演,隻覺心神不寧,卻查不出緣由,隻得奏請夏桀祭祀玄鳥,以安氣運。
此時,虛無之海中的起源殿內,龍宇正立於鴻蒙盤前。那鴻蒙盤直徑萬丈,盤麵上浮現著洪荒各地的虛影,夏朝疆域以淡金色標注,卻有絲絲灰氣纏繞其上。龍宇指尖凝出道力,輕點盤麵,斟鄩的景象瞬間清晰——夏桀接過傳國玉璽時,眼底閃過的戾氣與那縷黑氣相融,竟讓夏朝氣運微微震顫。
“劫氣已附於人君之身。”龍宇輕聲歎道,身後傳來玄冥的腳步聲。玄冥身著墨色長裙,裙擺繡著十二祖巫圖騰,她走到鴻蒙盤旁,目光落在夏桀身上,眉頭微蹙:“此子心性不定,又被劫氣染身,恐將加速夏朝衰敗,為封神劫鋪路。”
龍宇頷首:“吾贈夏朝的‘鎮夏玉符’雖化為傳國璽,卻隻能穩氣運,不能改人心。且看他後續行徑,若真到了禍亂人族的地步,鴻蒙宗需暗中護民。”說罷,他召來玄空,命其率兩名源初七子赴斟鄩周邊,偽裝成遊方修士,記錄夏朝動向,若遇災厄便悄悄化解。
玄空領命而去,玄冥望著鴻蒙盤中夏桀的身影,忽然想起早年看到的未來碎片——碎片中曾有一人族帝王施暴,百姓流離,想來便是眼前這位夏桀。她轉頭對龍宇道:“吾願往有施氏、有緡氏等方國走一遭,這些方國與夏朝素有嫌隙,若夏桀苛待他們,恐生戰亂,吾可暗中調和。”
龍宇點頭應允,又取出一枚“清劫符”交予玄冥:“此符能暫擋劫氣侵擾,若遇危險,捏碎即可。”玄冥接過符紙,化作一道流光飛出起源殿,直奔洪荒東部的有施氏部落而去。
第二章:築傾宮耗民力,斬忠臣失民心
夏桀繼位之初,倒也有幾分雄心——他聽聞先祖啟曾率軍平定西河之亂,便想效仿先祖,揚夏朝威名。繼位第三個月,他召集群臣,提出要“擴斟鄩城,築新宮”,理由是“章華台老舊,不足以彰顯夏族威儀,新宮建成,可震懾方國”。
伯益當即反對:“陛下,去年黃河泛濫,下遊諸縣顆粒無收,百姓尚在饑寒中,此時築宮,需征調數萬民夫,耗糧無數,恐引發民怨。”
夏桀坐在龍椅上,手指敲擊扶手,目光冰冷地看向伯益:“伯益,你是老臣,卻不懂‘威服’之道!方國見吾宮室壯麗,才不敢有異心;百姓若不勞作,怎知吾夏族國力?此事無需再議,三日內,征調斟鄩周邊五縣民夫,共十萬人,築‘傾宮’!”
“傾宮”之名,取自夏桀的設想——他要讓宮殿高聳入雲,仿佛要傾倒一般,殿內以美玉為柱,以獸皮為簾,殿外挖池,池中注酒,名為“酒池”,還要在池邊設肉架,掛滿烤肉,名為“肉林”。此等奢靡之想,讓伊尹憂心忡忡,他再次進諫:“陛下,‘民為邦本,本固邦寧’,若竭民力築宮,邦本動搖,方國必反!”
夏桀卻已不耐煩,他猛地拍案:“伊尹!你不過是個庖廚出身,也敢妄議朝政?再敢多言,吾斬了你!”伊尹雖心有不甘,卻也隻能退下,暗自歎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三日後,民夫征調令下達。斟鄩周邊五縣的官吏帶著士兵,挨家挨戶抓人——凡年滿十五、未滿六十的男子,皆需前往斟鄩城西的工地築宮,若有反抗,便以“抗君命”論處,輕則鞭打,重則斬殺。
有個叫阿牛的青年,家住斟鄩縣郊,妻子剛生下孩子,他不願離家,便對官吏說:“大人,吾妻產後虛弱,孩子尚在繈褓,能否容吾留下照顧?”官吏卻一腳將他踹倒,揮鞭便打:“君命難違!你若不去,便將你妻兒一同抓來,扔到酒池裡喂魚!”阿牛無奈,隻得含淚告彆妻兒,跟著民夫隊伍前往工地。
工地上,民夫們每日寅時起身,子時才能休息,飯食卻隻有稀粥和少量野菜,稍有遲緩,便會遭到監工的鞭打。不到一個月,便有上千民夫累死、餓死,屍體被隨意扔到工地旁的溝壑裡,引來烏鴉啄食,景象淒慘。
玄空與源初七子中的“時衍”“空漠”偽裝成遊方修士,在工地附近的村落遊走,見此情景,時衍忍不住道:“夏桀如此殘暴,若不阻止,民夫恐要反了!”玄空卻搖頭:“道尊有令,鴻蒙宗不可直接乾涉人族王朝更迭,隻能暗中護民。我們可在夜間悄悄給民夫送些乾糧,再設個‘聚靈陣’,緩解他們的疲憊,至於夏桀的暴行,需讓人族自行醒悟。”
當晚,玄空三人趁監工熟睡,潛入工地,將提前備好的麥餅分給民夫,又在工地四周布下聚靈陣——淡綠色的靈氣彌漫開來,民夫們原本疲憊的麵容漸漸舒緩,阿牛啃著麥餅,對身邊的民夫說:“今日竟有仙人送吃的,還讓吾渾身舒坦,想來是上天不忍見吾等受苦。”
此事很快被監工察覺,上報給夏桀。夏桀認為是“妖道惑眾”,下令捉拿玄空三人。玄空早有準備,帶著時衍、空漠化作流光離去,隻留下一張字條,上麵寫著“民為天,君為地,逆天者亡”。夏桀見了字條,氣得將其撕得粉碎,下令加重對民夫的管控,連夜間休息時間都縮短了一個時辰。
與此同時,伯益再次進諫,請求夏桀停止築宮,賑濟百姓。夏桀此時正在傾宮的酒池邊飲酒,身邊圍著數十名美女,聽聞伯益進諫,他冷笑一聲:“老東西,吾看你是活膩了!”說罷,命武士將伯益拖到殿外,斬於台階之下,還將伯益的頭顱懸掛在斟鄩城門上,警示百官“莫要妄議朝政”。
伯益是夏朝老臣,曾輔佐帝發、帝相多位君主,深得民心。他的死,讓百官心寒,也讓百姓怨聲載道。阿牛在工地上聽聞伯益被殺,忍不住對身邊的民夫說:“夏桀殺忠臣、害百姓,這樣的君主,吾等為何還要為他賣命?”民夫們紛紛附和,雖不敢明著反抗,卻開始消極怠工,築宮進度大大減緩。
第三章:伐有施氏奪妹喜,寵妖妃亂朝綱
傾宮築了半年,才完成一半,卻已耗空夏朝國庫。夏桀見狀,不僅不反思,反而認為是“方國不納貢,導致國庫空虛”,他想起有施氏部落近年來一直拖延貢賦,便決定率軍討伐有施氏,既能奪取財物,又能立威。
有施氏位於洪荒東部今山東滕州一帶),是個中等方國,以種植桑麻聞名,兵力薄弱。夏桀率領三萬大軍出征,一路燒殺搶掠,很快便兵臨有施氏都城下。有施氏首領見夏軍勢大,知道抵擋不住,便召集部落長老商議,長老們都說:“夏桀殘暴,若硬拚,部落恐遭滅頂之災,不如獻財寶、美女,以求自保。”
有施氏首領無奈,隻得將部落中最美的女子——妹喜獻給夏桀,還獻上了千匹絲綢、萬擔糧食。妹喜生得傾國傾城,眉如遠山,目若秋水,夏桀見了,當即大喜,下令停止攻城,帶著妹喜和財寶返回斟鄩。
返回斟鄩後,夏桀對妹喜寵愛有加,將傾宮更名為“妹喜宮”,還特意為她打造了玉床、金簪,每日與妹喜在酒池肉林尋歡作樂,朝政全然不顧。妹喜有個怪癖,喜歡聽絲綢撕裂的聲音,夏桀便下令讓宮女們每日撕裂數百匹絲綢,隻為博妹喜一笑;妹喜還說“宮殿太過悶熱”,夏桀便命人在宮殿四周鑿洞,通入寒氣,名為“冰宮”,為此又征調了數千民夫,耗時三個月才建成。
伊尹見夏桀沉迷女色、荒廢朝政,再次進諫:“陛下,有施氏獻妹喜,恐是緩兵之計,若陛下再不理政,方國必生二心,洪荒劫氣也會愈發濃重!”
夏桀此時正抱著妹喜飲酒,聽聞伊尹之言,他勃然大怒:“伊尹,你屢次掃吾興致,若不是看你懂些農事,吾早斬了你!滾出去!”伊尹搖頭歎息,退出宮殿,心中暗道:“夏朝危矣!”
此事傳到玄冥耳中——她此時正在有緡氏部落,見有緡氏首領因夏桀討伐有施氏而惶恐不安,便對首領說:“夏桀寵信妖妃,濫殺忠臣,已是天怒人怨,你等無需畏懼,隻需暗中聯合其他方國,若夏桀再苛待你們,便可共同反抗。”
有緡氏首領半信半疑,玄冥便取出一枚“預警符”交予他:“若夏桀率軍來伐,此符會發出警示,吾會趕來相助。”首領接過符紙,心中稍安,開始暗中聯絡有仍氏、有虞氏等方國,商議聯合之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而在斟鄩,夏桀的暴行還在繼續。他為了滿足妹喜的喜好,下令增加方國的貢賦——有施氏需每年獻美女五十名、絲綢五千匹;有緡氏需獻糧食三萬擔、青銅百斤;若有方國不按時繳納,便率軍討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