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龍宇觀華夏:以鴻蒙盤見華夏後世文明脈絡,確認“文脈不絕”
起源殿的穹頂垂落著淡金色的道韻流光,殿心懸浮的鴻蒙盤正緩緩轉動,盤麵上無數細碎的光點如星子般明滅,每一點光芒都藏著一段未顯的時光軌跡。龍宇一襲玄色道袍立於盤前,指尖輕抵盤麵,淡青色的道力順著指尖滲入鴻蒙盤,原本平緩的光暈驟然泛起漣漪,那些細碎光點瞬間連成絲線,在虛空裡織出一幅橫跨萬載的華夏文明長卷。
玄冥從殿外緩步走入,見龍宇凝視鴻蒙盤的目光裡滿是沉靜的暖意,便放輕腳步立於他身側,目光落在盤麵那片逐漸清晰的“大地”虛影上——那是後世華夏的疆域輪廓,此刻正有細微的光影在其上流動,像是生命在土地上紮根生長。“鴻蒙盤已尋到華夏文脈的主線了?”玄冥的聲音輕緩,不擾盤中正在鋪展的時光景象。
龍宇指尖微頓,鴻蒙盤上的光影驟然清晰。最先顯化的,是一片布滿甲骨文的龜甲,龜甲被火灼燒出裂紋,身著粗布麻衣的先民正圍著龜甲跪拜,口中念著古樸的禱詞。“你看,這是文字的起點。”龍宇的聲音帶著一絲欣慰,“從象形符號到甲骨成文,他們把對天地的敬畏、對生活的記錄,都刻進了這些紋路裡,這便是文脈的根。”話音未落,龜甲的虛影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卷鋪展開的竹簡,竹簡上的文字已從甲骨文演變為金文,筆觸間多了幾分規整,旁邊立著一位手持毛筆的史官,正伏案記錄著諸侯會盟的場景,竹簡頂端“周”字的印記格外清晰。
鴻蒙盤繼續轉動,光影流轉間,華夏大地的景象飛速更迭。龍宇的目光追隨著那些流動的光影,指尖偶爾輕點盤麵,將某段關鍵的時光景象拉得更近。他看到春秋戰國的烽煙裡,孔子率弟子周遊列國,車轍碾過泥濘的土路,卻始終捧著一卷《詩》《書》,在陳國斷糧時仍弦歌不輟;看到稷下學宮的講堂上,孟子、荀子與諸子百家辯難,思想的火花如星子般在空氣中碰撞,最終彙成“仁義禮智信”的底色;看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李斯奉詔整理文字,將六國異形文字統一為小篆,那些原本散落的文字如溪流歸海,終於凝成華夏文脈的主乾。
“文字不斷,文脈便有了承續的載體。”龍宇輕聲道,指尖再次劃過盤麵。這一次,光影裡出現了大漢的長安街,街旁的書肆裡堆滿了用帛書抄寫的《史記》,司馬遷的筆在竹簡上落下最後一個字時,鬢角已染滿霜雪;隨後是魏晉的蘭亭,王羲之帶著友人曲水流觴,酒盞停在麵前時,他提起狼毫,墨汁在宣紙上暈開,寫下“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筆鋒間藏著文人的風骨與灑脫;接著是盛唐的長安城,李白站在朱雀大街上,舉杯邀月,詩句從舌尖流淌而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隨著風傳遍全城,而杜甫在成都的草堂裡,握著筆記錄下“安得廣廈千萬間”的憂思,那些詩句如紐帶,將文人的情懷與百姓的疾苦緊緊相連。
玄冥的目光落在盤麵上一處閃爍的光點上,那是北宋的汴京,活字印刷術正在作坊裡被使用,工匠們將單個的泥活字排列整齊,刷上墨汁,鋪上紙張,輕輕一壓,便印出了一頁《論語》。“他們總能在時光裡找到讓文脈延續的法子。”玄冥的聲音裡帶著讚歎,“從甲骨到竹簡,從帛書到紙張,從雕版到活字,每一次改變,都讓文明的火種傳得更遠。”
龍宇點頭,指尖繼續引導著鴻蒙盤的光影。他看到南宋的臨安城,陸九淵在書院裡講授“心即理也”,台下的學子們聽得入神,筆記本上記滿了感悟;看到元朝的大都,郭守敬帶著工匠們修建天文台,渾天儀轉動間,算出了精準的曆法,而關漢卿在勾欄瓦舍裡寫下《竇娥冤》,那些貼近百姓生活的故事,讓文脈有了更鮮活的煙火氣;看到明朝的南京,鄭和率領船隊遠航,船上載著的不僅是絲綢瓷器,還有《論語》《孟子》的刻本,而李時珍背著藥簍走遍名山大川,筆下的《本草綱目》裡,藏著華夏人對自然的敬畏與探索;最後,光影停在了清朝的江南,曹雪芹在西山的茅屋裡,對著一盞孤燈修改《紅樓夢》,書稿上的字跡雖有些潦草,卻藏著對一個時代的思考,而龔自珍在書院裡寫下“不拘一格降人才”,筆尖裡滿是對文脈延續的期盼。
鴻蒙盤的光暈漸漸柔和,那些飛速流轉的光影慢了下來,最終凝成一幅完整的圖景:從甲骨文到簡體字,從《詩經》到現代文學,從青銅禮器到高鐵橋梁,華夏大地上,文字在傳承,思想在延續,技藝在革新。龍宇收回指尖的道力,鴻蒙盤上的光影並未消散,反而化作一道淡金色的絲線,纏繞在盤麵中央,如一條永不斷裂的紐帶。
“文脈不絕,如江河行地,日月經天。”龍宇轉過身,看向玄冥,目光裡滿是篤定,“我們當年護持華夏先民,守的便是這縷文脈。如今看來,他們不僅守住了,還讓這縷文脈在時光裡生長、繁盛,成了跨越萬載的文明長河。”
玄冥看著鴻蒙盤上那道金色絲線,輕輕點頭:“這便是人族的力量——或許會有戰亂,或許會有苦難,但隻要文脈不斷,他們總能從曆史裡汲取力量,重新站起來,繼續向前走。”
龍宇抬手,將鴻蒙盤收起,殿內的道韻流光也隨之漸弱。他走到起源殿的窗前,望著窗外星域裡閃爍的星辰,輕聲道:“往後,我們隻需繼續守在這起源殿,看著這縷文脈在華夏大地上繼續流淌,看著他們創造出更多屬於自己的輝煌。”
窗外的星光落在龍宇的身上,與他身上的道韻交織在一起,仿佛在呼應著那跨越萬載的華夏文脈——從洪荒碎塊上的小小部落,到後世繁榮的文明古國,從刻在龜甲上的簡單符號,到寫滿智慧的千萬卷典籍,這縷文脈從未斷絕,也終將在時光裡,繼續書寫屬於華夏的傳奇。
喜歡源道龍宇洪荒劫紀請大家收藏:()源道龍宇洪荒劫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