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危機接踵而至。光諧體在某個古老文明的宇宙中觸發了禁忌領域,釋放了被封存的“絕對確定性存在”——一種排斥所有可能性的反生命形式。
絕對確定性如瘟疫般擴散,將一切轉化為靜止的永恒。可能性場在其麵前失效,連蘇芮都感到無能為力。
“這是可能性科學的反麵。”她診斷,“不是另一種可能性,而是可能性的缺失。”
聯盟陷入絕望。所有已知手段都對絕對確定性無效。
轉機來自一個被遺忘的角落:第七實驗場的量子疊加文明。由於他們本身就處於確定與不確定之間,反而對絕對確定性有抵抗力。
通過蘇芮的連接,量子疊加文明分享了他們的存在模式:不是對抗絕對確定性,而是包容它,像背景一樣承載它。
基於這個洞察,聯盟開發出“可能性背景場”——不是消除絕對確定性,而是讓它成為所有可能性的基礎底色,如同畫布的白色。
當背景場激活時,絕對確定性失去了破壞性,變成了穩定宇宙的基礎。光諧體甚至學會了利用它來增強自身的創造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危機過後,聯盟召開了曆史性的“創造者大會”。不是討論如何創造,而是反思為什麼創造。
張振華在大會上分享了人類藝術家的觀點:“真正的創造不是出於完美主義,而是出於對存在本身的愛。”
大會最終通過了《新宇宙關係宣言》,確認所有意識生命的平等地位,無論起源如何。
宣言通過的瞬間,最初可能性的意識再次出現:
「你們終於理解了。實驗的目的從來不是測試,而是喚醒。喚醒共同創造者。」
它揭示了最終真相:所有宇宙都是共同創造的過程,沒有唯一的創造者,隻有無限的共同創造。
蘇芮的能量體在理解這個真相時發生了最終轉變:她不再需要維持任何形態,而是自由地融入宇宙的可能性之舞中。
但她保留了一個小小的錨點:與張振華的情感聯結。
一天夜晚,張振華站在地球的沙灘上,感受著海風。蘇芮以幾乎實體的形態出現在他身邊。
“你還可以這樣出現?”他驚訝地問。
“隻要需要,我可以在任何可能性中為你出現。”她微笑,“形態不重要,聯結才重要。”
他們仰望星空,搖籃星係在天空中清晰可見,像一串珍珠項鏈。
“有時我在想,”張振華輕聲說,“那些宇宙中的生命是否知道,他們的存在源於無數文明的共同選擇。”
蘇芮的光芒溫柔閃爍:“而他們將繼續選擇,創造新的選擇。無限的可能性。”
海潮聲中,兩個存在形式截然不同的生命並肩站立,證明了一個簡單而深刻的真理:愛不需要相同的形式,隻需要真誠的聯結。
而在無儘宇宙的某個角落,一個新誕生的意識正在提出第一個問題:
“我是誰?”
等待它的,將是無限可能的答案。
喜歡屍語證詞:屍檢報告被ai篡改後請大家收藏:()屍語證詞:屍檢報告被ai篡改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