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專工老生的名家率先開口,聲音洪亮:“沈會長,各位同仁!這是天大的好事啊!咱們戲曲多少年沒這麼熱鬨過了!
我的意思是,趁熱打鐵!把我們壓箱底的好戲都拿出來!《定軍山》、《珠簾寨》!讓年輕人看看什麼叫老黃忠,什麼叫老當益壯!”
他說著,還下意識地看了一眼自己身邊帶來的一個年輕老生弟子。
他話音剛落,一位以花衫聞名的女藝術家立刻接話,“王老說的在理,但也要考慮多樣性嘛。
年輕人,尤其是女孩子,可能更喜歡看些情節曲折、扮相俊美的戲。
比如《貴妃醉酒》、《霸王彆姬》這些,身段美,唱腔也婉轉,更容易吸引人。”
她說著,也輕輕推了推身旁一位模樣俊俏的年輕旦角。
“我們武戲也不能落下啊!”
一位武生前輩聲如洪鐘,“《回馬槍》裡那段耍槍多受歡迎!《三岔口》、《挑滑車》!真刀真槍,翻打跌撲,那才叫熱鬨,才叫精彩!保證看得他們眼花繚亂!”
他身後幾個精乾的武生小夥子也挺直了腰板。
“我們醜角插科打諢,也能活躍氣氛啊!”
“我們花臉嗓門亮,有氣勢!”
一時間,會議室內仿佛變成了“搶角”現場。
各位老前輩、各派名家都希望能為自家行當、為自己的得意弟子爭取到更多在即將湧入的新觀眾麵前露臉的機會,把他們最拿手的、認為最能代表戲曲高度的劇目展現出去。
沈墨池會長安靜地聽著,沒有打斷,直到大家議論聲稍歇,他才用手指輕輕敲了敲桌麵,將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過來。
他環視全場,目光沉穩,聲音不高,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分量,“諸位的心情,我理解。
都想把最好的東西拿出來,都想讓自家的傳承發揚光大。
但是——”
他頓了頓,語氣加重:“我們首先要搞清楚,這次來的觀眾,是因為什麼來的?
是因為《回馬槍》!
是因為一種他們覺得‘新’、‘酷’、‘有意思’的形式!
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可能連西皮二黃都分不清,你上來就給他們唱全本的《四郎探母》、《大探二》,他們坐得住嗎?
會不會又被‘枯燥’、‘聽不懂’嚇跑了?”
他的話如同冷水滴入熱油,讓激動的眾人稍微冷靜了一些。
沈墨池繼續道:“我的意見是,一切,都要為了戲曲的未來讓步!”
他斬釘截鐵,“京劇,乃至所有戲曲劇種,不能一直高高在上,孤芳自賞。
老祖宗的東西是好,但傳承需要土壤,需要新的觀眾!
現在土壤來了,我們就必須學會,如何在這片新的土壤裡,把種子種下去,讓它發芽!”
他看向梅若鴻和淩雲,“《回馬槍》的成功,給了我們一個方向——迎合市場,不是低頭,而是換一種方式昂首!”
“所以,我提議,”沈墨池最終定調,“我們這次,不要急著把所有的家底都搬出來嚇唬人。
而是要精心挑選、甚至重新編排一批劇目。
要選擇那些故事性強、節奏明快、打鬥精彩、或者唱段相對通俗易懂、扮相美觀、年輕人可能喜歡的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