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比胡師傅小些,也快六十了。
她原是江南評彈團的古箏伴奏,後來評彈不景氣,她就回了老家,在一個古鎮的茶館裡彈琴,一彈又是二十年。
她的古箏,不是那種追求響亮快速的,而是‘吟揉綽注’,極其細膩,每一個音符都像是從水裡撈出來、又在心裡濾過一遍才彈出來的。
她最擅長表現江南水鄉的那種婉約、柔美和淡淡的愁緒。
聽她彈《高山流水》,你真能聽到山風與水聲。
她也沒什麼顯赫的獎項,但在我們這些老家夥心裡,她那手功夫,是得了真傳的。”
“蘇老師的箏,確實有味道!
以前有幸聽過一次,回味無窮。”
一位年輕的笛子演奏家也出來證明。
斯語看著群裡的討論,心中一動。
這兩位老師傅的經曆和眾人評價,恰恰擊中了他所尋求的那種脫離了程式化、紮根於生活與傳統的“活”的音樂。
他立刻私信了周老,詳細詢問了兩位老師的聯係方式,並鄭重道謝。
接下來的聯係過程略有些周折。
胡炳權師傅起初接到顧磊的電話時,還以為是騙子。
直到斯語親自用微信與他視頻,在公園的一角找到了正在拉琴的他,他才將信將疑地答應來試一次課。
蘇秀娥老師則更為淡泊,起初以自己隻是在茶館彈琴、不擅教學為由婉拒。
直到斯語表示僅僅是交流學習,不為考級考證,並提及了周老的推薦,她才勉強同意。
試課的地點依舊在雲頂苑。
胡炳權師傅穿著一件洗得發白的舊棉襖,背著一個用布仔細包裹的二胡琴盒,腳上的布鞋還沾著些許雪水泥漬。
他看起來有些拘謹,但當他打開琴盒,拿出那把看起來頗為老舊、琴筒甚至有些磕碰痕跡的二胡時,整個人的氣質瞬間變了。
他沒有拉那些高難度的名曲,隻是隨手調了調弦,然後信手拉了一段不知名的、帶著濃鬱北方鄉土氣息的曲調。
那琴聲一出來,斯語便知道,找對人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聲音不追求絕對的圓潤明亮,甚至帶著一點恰到好處的“沙啞”,但裡麵蘊含的情感卻無比真摯飽滿。
仿佛在講述一個古老而鮮活的故事,有泥土的芬芳,有生活的艱辛,也有苦中作樂的豁達。
他拉琴時微閉著眼,身體隨著旋律自然晃動,完全沉浸在自己的音樂世界裡。
斯語要求的,正是這種能與樂器、與音樂本身融為一體的狀態。
蘇秀娥老師則是一身素雅的深色棉袍,舉止從容安靜。
她帶來的古箏也非名貴材質,但保養得極好。
她也沒有彈奏複雜的樂曲,隻是幾個簡單的刮奏、按音和揉弦,那清泠如水、溫潤如玉的音色便流淌出來,瞬間營造出一種寧靜悠遠的江南庭院氛圍。
她演示了一個小小的“哭腔”技法,手指在弦上細微地按壓顫動,那音符便仿佛真的帶上了哽咽抽泣之感,情感傳達直接而深刻。
她話不多,但每一句關於指法、氣息、意境的講解,都直指核心,簡潔明了,卻蘊含著多年的實踐體悟。
斯語幾乎是在聽完兩位老師傅的演示後,便立刻做出了決定。
他需要的,正是這種超越了純粹技巧、充滿了生命體驗與傳統文化底蘊的音樂表達。
他恭敬地向兩位老師表達了希望跟隨學習的意願,並給出了遠比市場價更為優厚的課時費。
胡師傅顯得有些手足無措,連連擺手說“用不了這麼多”,蘇老師則隻是微微頷首,淡然接受。
喜歡文豪:我什麼都略懂一二請大家收藏:()文豪:我什麼都略懂一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