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原本叫囂著棄書的讀者,默默刪除了評論,選擇了“拭目以待”。
一些文學評論人也開始重新審視這個情節,發表文章探討“悲劇美學”與“人物弧光”在武俠文學中的運用。
認為言吾此舉雖大膽,卻可能蘊含著將武俠文學推向更高藝術層次的野心。
斯語的圍博如同一塊巨石投入洶湧的輿論浪潮,激起的不僅是更高的浪花,更是一種深層的流向改變。
最初的爆炸性憤怒和謾罵,在這番充滿哲思與力量的回應後,雖然並未完全消失,但勢頭明顯減弱,言辭上也出現了微妙而確實的緩和。
啟航中文網《神雕俠侶》的書評區,依舊充斥著大量的負麵情緒,但仔細看去,已然有所不同:
【雖然言吾大大說得有道理,但我心裡還是堵得慌……龍姑娘太可憐了。】點讚1.8)
【唉,棄書是舍不得的,就是需要時間緩一緩。希望過兒能好好對龍兒。】點讚1.5)
【媽的,尹誌平這個畜生!老子還是意難平!但……言吾,我暫且信你一次,你要是後麵寫崩了,我噴死你!】點讚1.3)
【‘共同承載最深的痛苦’……好吧,我被說服了。追下去,我要看他們怎麼走出來。】點讚1.1)
【心情複雜,既心痛又期待。言吾老師,請務必給龍兒和過兒一個配得上這份痛苦的未來!】點讚9k)
那些極端的、純粹宣泄情緒的言論比例在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更多表達了“心痛”、“難以接受但選擇相信”、“期待後續”的複雜聲音。
讀者們依然為小龍女的遭遇感到痛心,那份喜愛與心疼並未改變,但斯語的話像是一劑強心針,也像是一盞微弱的燈塔,讓他們在情感的暴風雨中看到了堅持下去的可能和意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們不再僅僅是被動的情緒發泄者,而是開始嘗試著理解創作者的意圖,帶著一種“傷痕文學”般的預設,去期待故事後續的發展。
這種轉變是細微的,卻至關重要。
它意味著讀者群體開始從單純的感官刺激追求,向更深層次的情感共鳴和藝術鑒賞層麵分化。
雖然爭議遠未結束,但最危險的堤壩崩塌的危機,似乎已經過去。
風暴眼暫時恢複了相對的平靜,而所有人,都在等待著接下來的劇情,將如何印證斯語那番關於“成長”與“不朽”的誓言。
導演張黎,也在第一時間看到了這條圍博。
他反複咀嚼著那幾句話——“用布滿傷痕的雙手,將自己和彼此重新拚湊起來”、“因能共同承載這世間最深的痛苦,而成為不朽”。
他原本緊鎖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眼中重新燃起了光芒。
“我明白了……”張黎喃喃自語,“他不是在毀滅,他是在鍛造!用最殘酷的火焰,鍛造最堅韌的感情!這……這如果拍出來……”
他猛地站起身,對助理說道:“回複言究堂,我們的合作意向不變!不,是更加堅定了!我相信言吾先生!”
一場足以摧毀一部經典作品的輿論危機,在斯語這寥寥數語,卻重若千鈞的回應中,雖然未能完全平息,卻已然被扭轉了方向。
從單純的憤怒與抵製,轉向了帶著傷痛、卻更多是期待與思考的複雜情緒。
人們開始意識到,他們追讀的,或許不僅僅是一個快意恩仇的武俠故事,更是一段關於人性、愛情與成長的深刻寓言。
而此刻,始作俑者斯語,在發完那條引發軒然大波的圍博後,便不再關注後續的紛擾。
他的目光,已經投向了書桌上那份剛剛由顧磊送來的、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合作處的信函。
喜歡文豪:我什麼都略懂一二請大家收藏:()文豪:我什麼都略懂一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