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中,臨安城。
“曲苑”是一處典型的江南園林,亭台樓閣,小橋流水,荷香陣陣,與帝都的恢弘大氣截然不同,充滿了婉約靈秀之氣。
詩會便設在水榭環繞的主廳“流觴閣”內。
斯語一襲簡約的深色夏裝,出現在會場時,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在場的有白發蒼蒼、德高望重的老前輩,也有意氣風發、眼神銳利的年輕才俊。
他們來自不同地域,帶著各自的文化烙印和些許不易察覺的審視。
總會會長沈鈞儒老先生親自將斯語引薦給各地分會的代表。
“這位便是斯語小友,想必他的《春江花月夜》,諸位都已拜讀過了。”沈老笑容和煦。
江南分會的會長,一位清臒的老者撫須笑道:“‘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如此佳句,出自如此年輕的俊傑之手,實令我江南文壇既感欣喜,又覺汗顏啊。”
語氣溫和,但話語間也隱隱點出了江南文壇的底蘊。
中原分會的一位壯碩老者聲若洪鐘,“斯語小友的《歸嵩山作》亦是氣度不凡,頗有我中原山河之雄渾!好!”話語間帶著北地的豪爽與認同。
其他幾地的代表也紛紛上前寒暄,言辭客氣,但目光中的探究之意卻絲毫未減。
斯語隻是從容應對,話不多,卻滴水不漏。
詩會正式開始。
“流觴閣”內,香茗氤氳,文氣彙聚。
當沈鈞儒會長宣布第一項為“對聯比拚”時,在場所有文人的精神都不由為之一振。
這既是才學的較量,亦是急智與底蘊的試金石。五大分會的代表們,眼神中或流露出躍躍欲試的鋒芒,或藏著沉穩內斂的自信。
沈老目光掃過窗外滿池碧荷,略一沉吟,朗聲道:“老夫這上聯是——‘池中荷葉魚兒傘’。”
上聯一出,滿座皆微微頷首。
此聯看似信手拈來,描繪夏日常見景致,實則巧妙地將“荷葉”比喻為“魚兒”的“傘”。
既生動形象,又平添幾分童趣與雅致,平仄和諧,是個看似簡單實則不易對得精妙的好上聯。
西北分會的代表,一位身材魁梧、麵容粗獷的中年學者趙擎嶽率先開口。
他性格如西北風沙般直接,急於為分會拔得頭籌,略一思索,便洪聲道:“我對‘梁上蛛絲燕子簾’!”
他對仗尚算工整,“蛛絲”對“荷葉”,“燕子簾”對“魚兒傘”。
話音落下,他環視四周,臉上帶著幾分自得,認為此聯捕捉了簷下細微景致,與上聯的池中景象形成呼應。
然而,幾位老成者卻微微蹙眉。江南分會那位氣質溫婉的女先生蘇芷柔輕輕搖頭,心道:
“趙兄此聯雖巧,然‘蛛絲’之意象,終嫌纖弱陰鬱,與這盛夏荷塘的明朗生機不甚相合,格局稍遜。”
她並未直言,隻是端起茶盞,掩去眸中思量。
嶺南分會的年輕才子陳逸風,素以才思敏捷著稱,見趙擎嶽被隱晦否定,心中暗喜,自覺機會來了。
他折扇輕搖,朗聲道:“在下對‘院裡梧桐鳳凰枝’!”
喜歡文豪:我什麼都略懂一二請大家收藏:()文豪:我什麼都略懂一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