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士俗不可醫_文豪:我什麼都略懂一二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80章 士俗不可醫(1 / 2)

西北趙擎嶽眉頭擰成了疙瘩,盯著那叢翠竹,仿佛在審視一個強大的對手。

他慣於詠誦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對於這江南柔韌之物,一時有些無處下手。

他握緊拳頭,心中焦灼:“竹……雖直,卻無木之剛硬;雖韌,卻少藤之纏綿。其風骨究竟何在?難道隻能寫其虛心表象?”

他來回踱步,試圖從竹的挺拔中硬生生擠出幾分北地的豪邁來。

嶺南陳逸風這次徹底收起了所有的輕視與浮躁。

他知道,在斯語那般驚才絕豔的表現之後,任何取巧或流於表麵的吟詠都將是自取其辱。

他閉目凝神,努力回憶典籍中關於竹的典故,以及嶺南特有的竹海景象,試圖從中挖掘出獨特的意象。

他指甲下意識地掐著掌心,告誡自己,“必須深挖!必須找到與眾不同的切入點!哪怕隻有一句出彩……”

巴蜀李慕白也收起了酒壺,罕見地露出了嚴肅的表情。

他撫摸著腰間一枚竹節形的玉佩,眼神飄忽,似乎在回憶蜀地那漫山遍野、雲霧繚繞的竹林,以及竹林七賢那般瀟灑不羈的典故。

他喃喃自語,“竹之性,在直,在空,在韌……亦在那一份不與世爭的隱逸之氣乎?”

中原周文淵老先生端坐如鐘,目光深邃。

他並未急於構思詞句,而是先在內心中構建關於“竹”的文化意象體係——其形、其性、其德、其與文人精神的契合。

他手指在膝上虛劃,推敲著如何將“格物致知”的理學思想融入對竹的詠歎之中,賦予其更厚重的道德分量。

他心中已有數個腹稿,但都在與記憶中前人佳作對比後,覺得略有不足,仍在尋求那畫龍點睛的一筆。

江南蘇芷柔輕輕起身,走到軒外,伸出纖指,小心翼翼地觸碰那帶著雨珠的竹葉。

冰涼的觸感傳來,她感受著竹的挺拔與葉的柔韌。

作為江南女子,她對竹更為熟悉,但也正因熟悉,更難跳出窠臼。

她思索著:“畫竹者眾,詠竹者繁,如何才能不落‘清影’、‘高節’之俗套,寫出竹之魂,而非僅描其形?”

她試圖將自己對生命堅韌、對歲月靜好的理解,融入對竹的觀照之中。

斯語依舊站在原處,目光平靜地掠過那叢翠竹。

他的大腦再次進入高速分析狀態:

命題是“詠竹”,經典題材,地球與藍星文化中皆有深厚積累。

核心意象:虛心、有節、挺拔、堅韌、清高、隱逸。

眾人大概率會圍繞上述核心意象展開,比拚的是語言精度、意境營造和思想深度。

周老可能偏向道德寓意,蘇芷柔可能側重風姿韻味,趙擎嶽可能強調其“直”,陳逸風可能挖掘其“異”。

他需要選擇一首在地球上經過檢驗,能在此類題材中脫穎而出,且其核心思想能無縫融入藍星文化語境的詩。

這首詩不能僅僅是描寫,最好能蘊含獨特的生活哲理或鮮明的人生態度,形成降維打擊。

腦海中相關詩作飛速閃過。

鄭板橋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突出堅韌,但略顯直白;

王維的竹裡館獨坐幽篁裡)偏向意境,但“詠”的力度稍弱;

杜甫、白居易等亦有相關詩作……

最終,一首詩清晰地浮現出來——蘇軾的《於潛僧綠筠軒》。

此詩並非通篇詠竹,但其核心觀點,恰恰能跳出單純詠物,直指文人與竹的精神內核,且語言詼諧巧妙,哲理深刻。

他的思考定位於此,就是它了,不過要改個詩名。

此詩前半部分以議論入手,後半部分點明主旨,既能展現思辨深度,又能以出人意表的觀點和接地氣的語言引發共鳴。

與之前《飲湖上初晴後雨》的比喻妙趣有異曲同工之妙,且更顯智慧鋒芒。

香已燃過半。


最新小说: 山裡那點破事 退圈後,我靠直播帶貨成了千億霸 醫毒贅婿之隱世高手 讓你當吸血鬼,沒讓你養成女皇啊 聖殿星魂 榨儘人間富貴血 九界吞噬者:淩雲破天 修仙嗎?社死那種 修者夜深行 【鳳臨墨庭】我的靈根是混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