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語在顧磊的陪同下步入“翰墨軒”,眼前的景象讓他微微挑眉,感到一絲不同於尋常商務宴請或現代派對的彆致趣味。
這裡沒有圓桌圍坐,取而代之的是錯落有致的自助餐台,上麵擺放著製作精巧的江南點心、時令鮮果和清茗美酒。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並非這些飲食,而是在廳堂四周、廊柱之間、甚至靠窗的明亮處,分散設置著數十處小巧的書案!
每一張書案上都整齊地陳列著文房四寶——質地上乘的宣紙、大小不一的湖筆、端硯徽墨,旁邊還配有清水與筆洗。
柔和的燈光聚焦在案頭,仿佛在無聲地邀請著賓客。
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墨香、紙香與食物香氣、草木清氣的混合味道,營造出一種既風雅又放鬆的獨特氛圍。
穿著素雅旗袍或中式短褂的服務生安靜地穿梭其間,添茶倒水,更換紙張。
這並非觥籌交錯、喧鬨敬酒的尋常宴會,而是一場以文會友、以墨抒懷的“文宴”。
斯語還是第一次參加這種形式的聚會,覺得頗為新奇。
他看到已經有不少人三三兩兩聚在書案旁,有的凝神靜思,有的揮毫潑墨,有的則圍在一旁低聲品評,不時發出會心的笑聲或讚歎。
年長者氣定神閒,年輕人躍躍欲試,男女皆有,粗略看去,怕是有近百人,遠非白日詩會那十幾位核心代表可比。這才是大秦詩詞協會更為廣闊的生態縮影。
“老板,這種文宴在協會內部傳統悠久,算是比較輕鬆的交流方式。”
顧磊在一旁低聲解釋,“大家可以隨意創作,互相觀摩,不拘題材,不論水平,重在參與和交流。”
斯語點點頭,信步走向一處人稍少的書案。
他自己的毛筆字水平,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算是脫離了“不堪入目”的階段,達到了結構平穩、筆畫清晰的“中等水平”。
放在普通人裡還算不錯,但置身於這文人墨客彙聚之地,恐怕也就隻是“能看”而已,與那些自幼習字、功底深厚者相比,差距明顯。
他並不在意。
取了一支中楷狼毫,在端硯中輕輕掭了掭墨,略一沉吟,並未寫自己那些“搬運”來的驚世之作,而是隨意默寫了一首地球上傳誦較廣、但意境清雅的小詩,內容與眼前荷塘夜色頗為應景。
他寫得不算快,力求每個字都工整到位。
寫罷,自覺尚可,便擱筆靜立,欣賞著墨跡未乾的字跡。
很快,他這邊也吸引了一些人駐足觀看。畢竟“斯語”之名,經過白日三輪,已是無人不曉。
“斯語先生這筆字……倒是質樸沉穩。”一位戴著金絲眼鏡的中年人仔細端詳後,委婉評價道。
旁邊幾人微微點頭,顯然也看出其書法並非所長,但出於禮貌,更多是稱讚其詩作選得好,意境清幽。
斯語坦然接受,微笑道:“書法一道,博大精深,我僅是初窺門徑,還需向諸位前輩同道多多學習。”
他態度謙和,毫無少年得誌的驕矜之氣,讓周圍不少原本因他才華過高而有些距離感的人,心生好感。
這時,不遠處傳來一陣略顯激烈的討論聲,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斯語也循聲望去。
喜歡文豪:我什麼都略懂一二請大家收藏:()文豪:我什麼都略懂一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