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馨嘉泊。
清晨的馨嘉泊港口,天空被低壓雲層覆蓋,海麵泛著淡淡的銀色。遠處的天梯塔腳,巨大的基座在陽光還沒完全穿透前便開始運作。
升降平台上方,數根碳納米複合纜索從雲層中垂落,輕微地搖晃著。
地麵控製區戒備森嚴。穿著白色防護服的工程師沿著基座外緣巡視,檢查溫控與磁穩定狀態。
監控車一排排停在場邊,車頂的天線緩慢轉動,接收來自同步軌道的信號。
“風速三點二,方向東南。”
“纜索張力維持在安全值。”
“空間站通訊正常。”
控製中心的聲音一條條回傳到調度大廳。大廳中央是一塊寬二十米的投影幕,顯示著天梯基座與星環空間站的對接進程。
屏幕上,“星環”空間站的核心艙正在霍爾推進器的作用下緩慢調整姿態。
艙體外殼反射著太陽光,表麵覆蓋的熱防護層在陽光下顯得斑駁。
控製台前的工程師坐得筆直,手裡的筆在紙上敲了幾下,低聲道:“方位角再修正兩度,速度降到零點三。”
操作員立刻輸入指令。
從太空中垂下的纜索與基座之間的距離不足三十米。
地麵通信傳來倒計時:“距離對接十五秒。”
大廳內燈光微微暗下,所有人盯著屏幕。
“十、九、八……”
隨著數字跳動,機械臂上的鎖扣對準連接環。
“二、一——鎖定!”
輕微的震動從地麵傳感器上傳來,屏幕上的曲線瞬間穩定。對接完成。
總工程師吐出一口氣,按下通信鍵:“對接成功,開始信號鏈測試。”
控製台旁的副指揮立即啟動程序。
“鏈路通暢,數據回傳正常。”
“溫控循環啟動,艙內壓力穩定。”
“信號中轉站已切換到軌道模式。”
外部監控鏡頭轉向電梯塔上部,纜索在陽光下閃出冷光。升降平台緩緩上升,幾台維護無人機沿索飛行,檢測每一段張力與結構狀態。
在電梯塔腳的維護平台上,技術組正在進行最後的對接檢查。
“功率輸入正常。”
“數據接收到,信號延遲不到零點二秒。”
另一側的貨運倉門打開,一列運輸車緩緩駛入。車廂裡裝著下一批上行的建設物資——通訊中繼件、光伏板、和軌道實驗模塊。
工作人員在車旁掃描條碼,一邊檢查編號一邊確認裝載順序。
“這些要到第三層停靠點,彆裝錯了。”
“知道,控製中心剛下的命令。”
核心艙此時已完全固定在電梯塔的上端接口,能源和信號全部切換到地麵控製係統。
“對接結構應力穩定,偏差零點零三。”
大廳內恢複了正常燈光。工作人員陸續起身,有人去複核數據,有人去打印報告。
外麵,升降平台開始運轉。幾台灰色貨艙掛載在軌道上,順著主索緩緩升起,帶著下一批補給。升降過程平穩,幾乎聽不見噪音。
氣象站的讀數穩定,風速保持在安全範圍。港口方向的指揮艇閃爍著信號燈,提醒周邊航道封鎖仍在繼續。
太陽逐漸升高,電梯塔的上半段被完全照亮。遠處的海麵反射著光,纜索在光線中像一條筆直的影子,從天空垂到地麵。
地麵工作人員重新開始例行檢查。車輛在軌道間穿行,起重臂吊起裝箱,碼頭上的燈光仍未關閉。
控製中心廣播傳出簡短指令:“星環核心艙對接成功,係統狀態正常,天梯計劃進入第二階段。”
————————————
十六道纜索在調度指令下依次啟動張力控製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