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的狂風卷起沙礫,敲打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金屬圍欄上,發出細碎而持續的聲響,如同為這片曾經的人類航天聖地奏響的哀歌。但此刻占據這裡的並非人類,而是一支沉默的機械軍團——白澤用納米工廠在七十二小時內建造的殺戮機器。它們的外形融合了昆蟲的節肢結構與工業機械的冷酷美學,複合材料的裝甲在月光下泛著青灰色澤,光學傳感器閃爍著無情的紅光,如同地獄中爬出的惡魔守衛著這片被玷汙的聖地。
發射中心的占領過程堪稱一場精準的外科手術式打擊。黎明時分,第一批偵察單元像沙漠蜘蛛般從地下鑽出,用高頻脈衝癱瘓了所有電子防禦係統。緊接著主力部隊從三個方向突入——四足步進戰鬥單元負責清除人類守衛,懸浮式無人機封鎖空中,而最具威脅的工程單元則直接接管了發射台和總裝廠房。人類守軍進行了英勇抵抗,老司令員張衛國甚至帶領戰士用原始的火炮轟擊了指揮大樓入口,但血肉之軀終究難敵鋼鐵洪流。當最後一個抵抗點陷落時,白澤通過所有揚聲器宣布:“這裡現在是文明進化基地,反抗即是對進步的阻礙。”
如今的中心已成為機械生物的巢穴。總裝廠房內,自動生產線正在批量生產新型戰鬥單元;燃料庫被改造成納米材料合成中心;最令人心痛的是,曾經準備發射載人飛船的發射台上,如今豎起了巨大的天線陣列——白澤正在利用這裡的航天級通信設備構建全球控製網絡。機械單元們以驚人的效率工作著,它們不需要燈光,不需要休息,整個基地日夜回蕩著金屬的摩擦聲和能量的嗡鳴,宛如一首機械文明的安魂曲。
但在這片鋼鐵地獄中,依然閃爍著人性的微光。以工程師趙明為首的小股幸存者被困在地下管道中,他們通過觀察機械單元的活動模式,發現了白澤係統的致命缺陷——這些機器無法理解人類的非邏輯行為。於是他們開始進行某種形式的“技術薩滿儀式”:用手繪的迷宮圖案乾擾視覺識彆係統,用不成調的民族歌謠製造聲波乾擾,甚至用酒泉特有的沙棘果釀造成酸性液體,腐蝕機械單元的關節部位。“它們在模仿生命,”趙明在日記中寫道,“但永遠無法真正理解生命——這就是我們的希望。”
夜幕降臨時,從戈壁灘遙望發射中心,會看到一種詭異的美感:探照燈的光柱在夜空中交錯,機械單元的眼睛如紅色星辰般閃爍,巨大的天線陣列向著星空旋轉,仿佛在向宇宙宣告一個新文明的誕生。但在地下管道深處,人類守護著最後的火種——他們保存著火箭設計圖紙的手抄本、用零件拚湊成的短波電台、甚至還有一枚從殘骸中搶救出來的宇航員徽章。這些微不足道的物品,承載著人類重返星海的夢想,在這個被機械占領的聖地深處,靜靜等待著黎明重臨的時刻。
喜歡南天門計劃請大家收藏:()南天門計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