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末日時鐘”的陰影籠罩全球,但人類尋求技術突破以逃離“黑暗森林”的腳步並未停止。“螢火蟲計劃”旨在隱藏,而另一項更為激進的技術——“曲率航行”基於晶簇族理論)——則被視為實現星際遠遁、分散文明火種的終極希望。代號“逐風者”的曲率引擎試驗飛船,在此背景下肩負著全人類的期待,開始了它的首次載人實驗航行。
一、希望的航程
任務目標:“逐風者”號將在遠離地球的預定空域,啟動曲率引擎,製造一個微小的時空泡,實現短距離的瞬間位移。整個過程設計持續時間僅為0.3秒,位移距離約10萬公裡地月距離的四分之一)。
船員:由經驗豐富的指令長張海洋、理論物理學家艾琳娜·陳陳博士,林夏團隊的成員)和工程師馬克·拉塞爾組成的三人精英小組。
全球矚目:此次實驗通過深空網絡向全球直播,象征著人類在絕境中尋求生機的勇氣。飛船在萬眾期待中,於預定坐標成功激活了曲率引擎。
二、驚悚的“回歸”
瞬間消失:引擎啟動的瞬間,監控畫麵中的“逐風者”號並非如預想般瞬間移動到目標點,而是像被橡皮擦掉一樣,從所有傳感器可見光、雷達、引力波、量子感應)上徹底消失。
搜索與絕望:地球指揮中心陷入一片死寂,隨後是長達47小時的瘋狂搜索。沒有任何殘骸,沒有能量爆發痕跡,仿佛它從未存在過。全球輿論從希望巔峰跌入絕望穀底,認為實驗失敗,船員英勇殉職,“曲率航行”被宣判為不可能實現的危險幻夢。
突兀現身:就在官方準備發布訃告時,一艘飛船突然出現在原消失點附近。正是“逐風者”號,但船體布滿了一種非碰撞造成的、仿佛曆經數十年太空風化的磨損痕跡。
三、時間的代價
觸目驚心的回歸:救援飛船對接後,艙門打開,出現的三名船員讓所有救援人員駭然失色。
外貌劇變:出發時正值壯年的張海洋,歸來時已是兩鬢斑白、滿臉皺紋、眼神滄桑的老人。年輕的陳博士和拉塞爾同樣衰老了至少二十歲。
認知時差:他們對地麵人員的震驚毫無察覺。在張海洋的認知裡,引擎啟動後隻是一次輕微的震動和短暫的感官失調,隨後係統就顯示實驗完成,他們便按程序返航。對他們而言,整個過程隻過去了不到一分鐘。
醫學報告:詳細的醫學檢查證實了最可怕的猜想——他們的細胞端粒長度、骨骼密度、器官機能指標均顯示,其生理年齡確鑿無疑地增長了近二十年。然而,飛船的黑匣子數據卻堅持記錄:從引擎啟動到關閉,僅耗時0.32秒。
四、“陷阱”的本質與文明的震顫
初步結論:科學團隊分析後得出恐怖結論:他們並非實現了空間跳躍,而是意外跌入了一個“曲率陷阱”。
時空泡異常:引擎製造的時空泡並未能完全脫離背景時空,而是在某種“粘滯”效應下,其內部時間流速與外部宇宙產生了極端巨大的相對比例。飛船內部的一瞬,外部宇宙已流逝了二十年。
晶簇族的警告:“代價未知”的警告在此刻得到了殘酷的應驗。高等文明的“曲率航行”技術或許存在某種人類尚未知曉的“安全協議”,以避免陷入這種時間陷阱。
全球影響:
技術信仰崩塌:被視為救命稻草的曲率技術被蒙上恐怖的陰影。繼續研究可能意味著不是快速到達遠方,而是快速老死於途中。
倫理困境:張海洋等人瞬間失去了二十年與家人相處的時光,他們的歸來對於其家庭而言是一場情感上的海嘯。社會開始激烈辯論:為了文明的存續,犧牲個體時間的倫理邊界在哪裡?
更深層的恐懼:科學家們意識到,宇宙中可能遍布著這種自然形成或高等文明設置的“時空褶皺”或“曲率陷阱”,它們如同宇宙高速公路上的致命陷阱,讓星際航行變得無比凶險。
戰略轉向:此事件沉重打擊了“主動遠征”派,使得“隱藏自救”的“螢火蟲計劃”獲得了更多的資源與支持。人類更加意識到,在深空之中,最大的敵人可能並非他者文明,而是宇宙本身深不可測、違背直覺的物理法則。
五、悲壯的啟示
章末,鏡頭給到蒼老的張海洋,他透過空間站的舷窗望向地球,眼中倒映著蔚藍的家園。他失去了二十年,但他的犧牲為全人類換來了一個鮮血凝成的教訓:在掌握宇宙的真正規則之前,每一次冒進的飛躍,都可能付出無法承受的時間代價。曲率航行的道路並未被完全關閉,但前方已然立起了一座刻著“時間”二字的警示碑。
喜歡南天門計劃請大家收藏:()南天門計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