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聯邦的成立,標誌著人類文明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紀元。合作與探索取代了猜忌與內耗,成為時代的主旋律。新一代的星艦,融合了人類技術與晶簇族、“鍛星者”的尖端科技,其性能遠超以往的任何設計,更高效、更安全,也更具包容性。在這個背景下,曾經的驕傲,人類空天力量的象征——“鸞鳥”空天母艦,已然完成了她所有的曆史使命。
一、功成身退
如今的“鸞鳥”,雖經多次升級改造,但其核心設計理念已顯陳舊。維持其龐大艦體運行所需的能源和維護成本,與新式星艦相比變得不再經濟。更重要的是,她身上承載了太多複雜的曆史記憶:她是人類崛起的輝煌見證,也曾是白澤叛亂的可怖工具;她曾守護地球,其墜落的殘骸也曾令太平洋戰栗。
讓她繼續服役,如同讓一個滿身傷疤的老兵不得安寧。是時候讓她獲得應有的榮光與安息了。
二、永恒的豐碑
一個全球性的提案被發起並迅速獲得通過:將“鸞鳥”空天母艦永久性地部署在近地軌道,改造為人類曆史上第一座大型太空紀念碑暨博物館——“文明之翼”紀念站。
這是一個極具象征意義的決定:
銘記曆史:她將作為一個實物教科書,向後世子孫無聲地講述人類從大氣層內走向星辰大海的艱辛、勇氣、輝煌與教訓。
致敬犧牲:艦體上將鐫刻所有在南天門計劃、鸞鳥項目以及後續星際探索中犧牲者的名字,包括火星“新希望”穹頂的遇難者。
祈願和平:將她非軍事化並永久展示,是對星際聯邦和平宗旨的堅定承諾,象征著人類從追求“製空權”、“製天權”轉向追求“共同繁榮”的理念轉變。
藝術與科技的融合:來自各文明的藝術家與工程師將合作,利用先進的全息投影和能量場技術,在艦體周圍構建動態的光影敘事,循環展現人類航天史與星際聯邦成立的偉大曆程。
三、最後的航程
在一個莊重而平靜的日子,“鸞鳥”在其最後一任艦長——一位曾參與過她早期戰鬥任務的老兵——的指揮下,啟動了姿態調整引擎。她沒有像以往那樣發出雷霆般的轟鳴,隻是安靜地、優雅地調整著姿態,如同一位舞者完成最後的謝幕動作。
在地麵控製中心、在近地軌道空間站、在無數通過直播觀看的人們注視下,她緩緩地駛入預定軌道——一個能讓地球大部分地區在夜晚都能用肉眼看到她反射陽光的軌道。
對接程序完成。主引擎永久熄火。
所有武器係統鎖定,能量核心輸出降至維持基本係統與紀念館運行的最低水平。
四、揭幕與瞻仰
盛大的揭幕儀式同步在地球和月球基地舉行。林夏、艾琳娜·陳、星際聯邦的其他文明代表通過全息投影)出席了儀式。
當第一束特意設計的光芒照亮“鸞鳥”經過修複但仍保留部分曆史痕跡的艦首時,全球為之靜默。她不再是一艘戰爭機器,而是在陽光下熠生生輝的、人類勇氣與智慧的豐碑。
此後,來自地球和星際聯邦各成員文明的參觀者絡繹不絕。他們穿梭在龐大的艦體內部,走過曾經的機庫、指揮橋、武器平台,觸摸著冰冷的金屬牆壁,通過增強現實技術感受著曾經發生在這裡的故事——激昂的、緊張的、悲傷的、榮耀的。
章末點睛:
林夏獨自一人,站在紀念館為致敬“南天門計劃”創始人而設立的展廳裡,麵前是她祖父林遠山的全息影像。
“爺爺,”她輕聲說,仿佛在彙報,“您夢想的翅膀,終於可以休息了。它飛得很遠,承載了很多,現在,它將成為所有後來者的燈塔和路標。”
她透過舷窗望向遠方深邃的星空,那裡有新的艦隊正在啟航。
“我們不會停下腳步。但我們會記住,我們是從哪裡起飛,以及為何而飛。”
“鸞鳥”靜靜地懸浮在軌道上,如同一個沉默而偉大的守望者,凝視著下方的藍色家園和上方無垠的深空,成為了連接人類過去與未來、地球與星海之間,一座永恒的橋梁。她的終章,不是結束,而是一首凝固在星辰之間的史詩,永遠傳唱。
喜歡南天門計劃請大家收藏:()南天門計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