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蘭山道裹著層灰蒙蒙的霧氣,官道上的車轍印被新雨泡得軟爛。
常老爹坐在馬車上,狼皮坐墊後麵的銅煙杆硌得他後腰生疼。前幾日在督軍府的屈辱感還在胸腔翻湧,茶盞裡的龍井泛著冷光,督軍撚著翡翠扳指漫不經心地說:老常啊,省防軍缺個輜重營統領......話裡話外都是要把常家民團拆骨入甕。
馬車碾過石橋時發出吱呀巨響,驚飛了蘆葦叢中的白鷺。常老爹掀開氈簾,望見遠處自家老宅的碉樓刺破雲層。
那是用青石與鐵砂新築成的壁壘,四角炮眼黑洞洞地望著曠野,牆根還嵌著從常恒手裡搞到的高射炮的。
想起這些,他嘴角扯出冷笑——想調虎離山?每次上頭有異動,蘭山七縣的山道就會冒出白蓮教的賊兵賊將,燒糧倉、劫商隊,鬨得省府焦頭爛額。
書房裡的鬆煙墨香混著炭火氣息,常老爹將最近新繪製地圖重重拍在榆木桌上。常恒、三叔、大商叔圍攏過來,燭火將四人影子投在牆上,恍若四尊石刻武士。
督軍要調咱們去剿匪。常老爹用煙杆戳著地圖上的,那片區域恰好橫亙在常家勢力範圍與省內其他人家的勢力範圍之間,明擺著要把咱們當槍使,等耗得差不多了,再卸磨殺驢
爹,咱們擴軍。常恒展開被常老爹翻著泛黃的《步兵操典》,書頁間夾雜著附近勢力分布圖。
蘭山到七縣雖窮,但青壯有的是。三叔摩挲著腰間駁殼槍,槍柄纏的紅布條還沾著三個月前剿匪的血跡:新兵好訓,那些吃慣了空餉的舊軍爺,十個裡九個是軟骨頭。大商叔推了推自己緊促的眉頭,把算盤珠子撥得劈啪響:隻是糧餉難解決。
物資我來解決。常恒掌心沁出薄汗,暗自把意識沉浸到係統空間裡麵,看著裡麵堆積如山的物資不由得出聲道。
自遊學歸來,他每日都會把自己簽到的物資在係統儲存空間裡分明彆類。從煤油燈到馬克沁機槍,從罐頭牛肉到磺胺藥片,源源不斷的簽到物資一一歸納。除了家裡親近的之外,沒人知道,這個被視作調皮搗蛋的少爺,才是常家軍隊真正的底氣。
半月之後,常家老宅前的校場熱鬨非凡,人聲鼎沸,仿佛一口沸騰的大鼎。三千名身強力壯的青年男子整齊地排列成方陣,他們身著粗布衣裳,衣襟上沾染著泥土,但每個人都挺直了腰板,精神抖擻。
常老爹站在高高的點將台上,俯瞰著台下那一雙雙閃爍著光芒的眼睛。這些青年都是各村保長連夜舉薦而來的子弟,有的剛剛放下手中的鋤頭,有的甚至還帶著獵戶的弓箭繭。
“記住!”常老爹的聲音如同寒風吹過,帶著絲絲涼意,“在這裡,偷奸耍滑比子彈更加致命!”他的話語如同重錘一般,敲打著每個人的心頭。
與此同時,新兵營的夯土圍牆不斷向外擴張,原本破舊祠堂改造的學堂也被改造成了更寬敞的講堂,白天孩子們用,早上晚上士兵用。從各個地方抽調而來的老兵們正用刺刀在沙盤上劃出一道道清晰的防禦線,他們神情專注,一絲不苟。
而在草料場,堆積如山的穀堆比碉樓還要高出許多,每一袋糧食都烙著常家的虎頭印,彰顯著常家的威嚴和實力。
不僅如此,常老爹還特意從省城請來了一位技藝精湛的鐘表匠。這位鐘表匠在倉庫門前安裝了三道複雜的密碼鎖,而鑰匙則分彆由常老爹、常恒以及大商叔三人掌管。每當夕陽西下,餘暉灑在守庫士兵的刺刀上,那冰冷的寒光在暮色中顯得格外刺眼,遠遠望去,宛如一片鋼鐵荊棘,令人不寒而栗。
隨著勢力不斷膨脹,越來越多的人前來投奔,人數之多猶如過江之鯽。常老爹端坐在太師椅上,悠然自得地抽著旱煙,目光落在堂下跪著的一眾舊軍官身上。這些人有的身著破舊且帶有補丁的軍裝,有的則小心翼翼地捧著已經褪色的委任狀,言辭懇切地表示願意“為常帥效犬馬之勞”。
然而,麵對這些人的請求,常老爹卻隻是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冷笑。他緩緩站起身來,吩咐站在一旁的管家給每個人發放十塊大洋,然後不緊不慢地說道:“常家這座小廟,實在是容不下諸位這樣的大佛啊。”
待那些人領了大洋後,紛紛起身,一臉失望地離去。常恒站在一旁,看著這些人的背影漸行漸遠,心中充滿了疑惑。他轉頭看向常老爹,不解地問道:“爹,這些人裡麵可是有不少神槍手和消息靈通的人啊,您為何不收下他們呢?”
常老爹聞言,不慌不忙地敲了敲手中的煙杆,然後語重心長地對常恒說:“兒啊,你仔細看看這些人走路的樣子,有的是八字腳,有的是羅圈腿,這都是長期抽大煙把身子給抽壞了啊!這樣的人,就算他們自己有些本事,可他們帶出來的兵,又能有多少戰鬥力呢?恐怕連三天的急行軍都扛不住吧!”
他起身指著牆上的軍事地圖,那是常老爹自己用銅尺畫的,咱們要的是能看懂地圖、會算彈道的新式軍人,不是隻會磕頭請安的酒囊飯袋。
春去秋來,常家民團的操練聲震得山鳴穀應。當省城的探馬回報常家有一旅之眾時,督軍府的茶盞第三次被摔得粉碎。
而此時的常老爹,正帶著新兵在山澗進行泅渡訓練。他望著士兵們在激流中搏擊,心中很是滿意。
夜幕降臨,新兵營的煤油燈次第亮起,宛如繁星墜入人間。常老爹站在碉樓上,聽著遠處傳來的口令聲,煙鍋裡的火光忽明忽暗。
他知道,那些覬覦常家勢力的人不會善罷甘休,但隻要倉庫裡的物資不斷,隻要子弟兵的忠誠如鐵,這蘭山七縣,終將成為誰也啃不動的硬骨頭。
喜歡重生民國之我在西北當軍閥請大家收藏:()重生民國之我在西北當軍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