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駛在黃土高原崎嶇的道路上,揚起的塵土如同一條黃色的長龍,久久不散。李寶山坐在顛簸的卡車副駕駛座上,揉了揉布滿血絲的眼睛,望著窗外熟悉的隴原風光,心中卻沒有多少歸鄉的喜悅。
裝甲試驗支隊和第五、第六師在前線浴血奮戰數月,如今終於換防返回甘肅境內休整,每個人都盼著能好好喘口氣,彌補一下連日來的疲憊與傷痛。
“李,你說咱們這次能安生幾天?”駕駛座上的魏克斯操著一口略帶生硬的中文問道。他是這支裝甲試驗支隊的技術顧問,數月的並肩作戰,早已和李寶山等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李寶山苦笑一聲,搖了搖頭:“難啊,你沒瞧見咱們回來時,沿途那些部隊駐地的動靜?我估摸著,用不了多久,咱們就該‘身不由己’了。”
話音剛落,卡車就駛入了休整駐地。營區裡一片忙碌景象,戰士們正忙著搭建帳篷、檢修裝備,空氣中彌漫著機油和塵土的混合氣味。
然而,這份忙碌中卻透著一股不同尋常的氣息。李寶山剛下車,就看到幾個穿著軍裝的軍官正站在營區門口,眼神熱切地朝著他們這邊張望。
“李師長!魏克斯司令!可把你們盼回來了!”為首的一名軍官快步走上前來,熱情地握住了李寶山的手,“我是第三師的趙剛,早就想向你們請教請教前線作戰的經驗了!”
李寶山心中暗道不妙,臉上卻隻能擠出笑容:“趙師長客氣了,都是自家兄弟,談不上請教,就是互相交流交流。”
可這“交流交流”一旦開了頭,就一發不可收拾。接下來的幾天裡,駐地的門檻幾乎被各路軍官踏破。
第五師師長周建軍原本打算讓部隊好好休整,補充兵員和裝備,結果每天都被其他部隊的主官圍著,從戰術部署問到裝備使用,連睡覺都不能安穩。
“這些家夥,真是不把我們當外人啊!”周建軍揉著發脹的太陽穴,對李寶山打電話抱怨道,“我這腦子都快被他們問成漿糊了,再這麼下去,我肯定會被逼瘋的。”
李寶山也是一臉無奈:“誰說不是呢?我原本想低調點,讓兄弟們好好恢複恢複,可現在倒好,咱們成了香餑餑,想躲都躲不掉。”
其實,李寶山等人並非不願分享經驗,隻是連日的戰鬥讓部隊傷亡慘重,戰士們身心俱疲,他們實在不忍心再讓大家為了應付交流而勞心費神。
可同僚們的熱情實在難以抵擋,那些沒上過前線的部隊,對實戰經驗的渴望幾乎到了極致。
前線傳來的戰鬥要報早已送達各部隊,但那些用文字記錄的敵我兵力、戰鬥經過、繳獲傷亡、主要優點和主要教訓,在這些渴望實戰經驗的軍官們眼中,顯得太過冰冷和抽象。
“百聞不如一見”,可實地考察參觀畢竟隻能是少數軍官的權力,更多的人還是希望能通過麵對麵交流,獲取最直接、最有效的經驗。
“光看那些文字報告,根本體會不到戰場上的瞬息萬變。”前來交流的第四師參謀長王鵬誠懇地說道,“就拿你們在那次山地阻擊戰來說,報告裡隻寫了你們成功阻擋了敵軍的進攻,可具體怎麼利用地形優勢,怎麼調配兵力火力,這些細節隻有你們親身經曆過的人才最清楚。”
這樣的話語,李寶山等人聽了無數遍。他們也明白,這些同僚並非故意打擾,而是真的迫切想要學習實戰經驗,以便在未來的戰鬥中少走彎路,減少傷亡。
就在李寶山等人左右為難之際,常敬之的命令傳了下來。作為轄區內的最高指揮官,常敬之在第一時間就得知了部下們的這些需求。
對於學習總結,他一貫持鼓勵態度,深知隻有不斷從實戰中汲取經驗教訓,部隊才能不斷成長進步。
在裝甲試驗支隊和第五、第六師返回駐地一周後,常敬之下達命令:允許其他部隊輪流與這三支參加過實戰的部隊進行交流學習,交流形式不限,旨在讓更多的軍官和士兵能夠學到真正有用的實戰經驗。
命令一下達,整個轄區內的部隊都沸騰了。各部隊紛紛製定交流計劃,按照順序前往三支參戰部隊的駐地。
一時間,原本冷清的休整駐地變得熱鬨非凡,到處都能看到不同番號的軍官和士兵圍在一起,或激烈討論戰術,或仔細研究裝備,或傾聽老兵講述見血的戰鬥經驗。
魏克斯的裝甲試驗支隊成了交流的重點區域。許多軍官都是第一次近距離接觸這些先進的裝甲裝備,圍著坦克和裝甲車問個不停。
魏克斯雖然忙碌,卻也樂在其中,他耐心地解答著各種問題,從裝備的性能參數到維護保養,再到實戰中的戰術運用,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這樣的交流不僅讓軍官受益匪淺,也讓士兵對戰場的殘酷和生存有了深刻理解。在與大家的討論中,一些新穎的戰術思路和裝備改進建議,陸續出爐。
第五師和第六師的駐地同樣熱鬨。周建軍和第六師師長吳海濤索性將部隊拉到野外,模擬實戰場景,向來訪的軍官們展示戰術部署和協同作戰。從陣地構築到火力配置,從步兵衝鋒到裝甲突擊,每一個環節都講解得細致入微。
“在野外作戰,最重要的就是利用地形。”周建軍指著一處高地說道,“上次我們在這裡與敵軍遭遇,就是借助這種地形的掩護,成功伏擊了敵軍的先頭部隊。”
來訪的軍官們聽得聚精會神,不時拿出筆記本記錄,有的還拿出地圖,對照著實地地形進行分析。一些老兵則被圍在中間,講述著戰鬥中的親身經曆。
“當時敵軍的炮火很猛,我們的陣地幾次被突破。”一名老兵回憶道,“關鍵時刻,連長帶著我們組成敢死隊,抱著炸藥包衝向敵軍的永備工事。現在想起來,還心有餘悸。”
這樣的交流持續了三個多月。在這段時間裡,李寶山、魏克斯、周建軍等人雖然忙碌不堪,卻也親眼見證了其他部隊的成長。那些原本缺乏實戰經驗的軍官和士兵,通過麵對麵的交流和實地觀摩,對戰場有了更直觀的認識,戰術水平和協同作戰能力都有了明顯提升。
而對於裝甲試驗支隊和第五、第六師的戰士們來說,在與同僚的交流中,他們也重新審視了自己在戰鬥中的表現,總結了更多的經驗教訓。一些之前被忽略的細節問題,在與其他部隊的討論中被一一指出,為後續的訓練和作戰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喜歡重生民國之我在西北當軍閥請大家收藏:()重生民國之我在西北當軍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