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無忌聞言,心中愈發沉重。他起身走到窗邊,望著北平府的方向,沉思片刻道:“你回去轉告丐幫長老,多謝他們送來如此重要的消息。另外,讓丐幫在浙江以北的分舵暗中相助逃荒百姓,若有百姓能順利抵達北明疆域,各州府需妥善安置,不可讓他們再受顛沛之苦。”
他頓了頓,繼續道:“至於張士誠的苛政,我會即刻命人草擬文書,昭告天下,揭露他的所作所為,讓天下百姓知曉其真實麵目。同時,調派斥候密切關注張士誠的動向,若他敢派兵侵擾北明邊境,咱們定要給他一個教訓。”
玄色勁裝的丐幫弟子躬身應道:“屬下遵命,這就返回浙江,向長老傳達王上的指令。”待他離去,張無忌拿起案上的密信,再次仔細閱讀。窗外的陽光透過窗欞灑進來,卻未能驅散他心中的憂慮——張士誠的苛政,不僅是百姓的苦難,更是天下動蕩的又一隱患,北明要想守護北方安穩,未來要應對的,還有更多挑戰。
歲月如奔湧的江河,三年時光倏忽而過。
這三年裡,張無忌始終恪守保疆自守的初心,將全部心力傾注於北明疆域的治理——燕雲十六州的風煙漸息,雍州的沃土重煥生機,豫州的城郭固若金湯,昔日飽受戰亂侵擾的土地上,終於重現炊煙嫋嫋、阡陌縱橫的太平景象。他廢除舊朝苛捐雜稅,推行“輕徭薄賦、與民休息”之策,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整頓吏治、廣開言路,讓北明官場風氣清明;興修水利、開墾荒地,讓糧倉充盈、府庫豐實。民心如草木,向陽而生,北明境內的百姓,早已將這位不慕帝位、隻重民生的明稷王奉若神明,提及張無忌之名,無不肅然起敬,為其赴湯蹈火。
百姓們還為他立起宗廟,每月祈福,虔誠而真摯。
而北明的兵力,也在這三年間臻至鼎盛。其中最令四方震顫的,便是張無忌親自締造的王牌精銳——碧血營。
這支部隊由兩大勁旅融合而成:一是張無忌早年親授武學的洛陽騎,二是王勝一手帶出來的王家軍,取“碧血丹心,以衛家國”之意,號為碧血營,成了北明疆域最堅固的屏障,冠絕北境。
洛陽騎的威名,早已傳遍北境。他們人人配備百斤重的純鋼拳甲,拳甲無鋒無刃,卻暗藏千斤之力,憑的正是“一力降十會”的霸道。十年前,張無忌將武當九陽功、太極功的內家心法傾囊相授,又輔以金鐘罩、鐵布衫的橫練功夫,外功更傳下擒龍功、獅吼功,大伏魔拳以及八級、長拳、六合、南拳等諸般實戰拳術。三年來,洛陽騎的老兵們日夜苦修,個個練就鋼筋鐵骨,內勁渾厚如淵海,外功剛猛如驚雷。衝鋒時,他們無需兵刃,僅憑一雙拳甲,便能砸碎敵軍甲胄、撞破營寨壁壘;近身搏殺時,擒龍功可隔空攝物、鎖拿敵將,獅吼功一聲長嘯便能震潰敵軍陣型;金鐘罩與鐵布衫護體,尋常刀槍箭矢難傷分毫。每逢操練,洛陽騎列陣而行,虎賁之氣直衝雲霄,氣血浩蕩如熾烈明光,仿佛能吞天鎮萬疆,那股一往無前的悍勇,足以讓任何強敵望而生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王家軍則是另一番鐵血風貌。他們同樣修習武當九陽功打底,內勁綿長醇厚,再輔以易筋經的淬體之術與鐵布衫的防禦法門,更得張無忌改良聖火令神功的靈動,運功時內力猶如烈焰,附在槍中,招式剛柔並濟、變幻莫測。王家軍最擅用槍,以嶽家槍法的“精忠報國、一往無前”與楊家槍法的“巧變靈動、虛實相生”為根基,多年征戰中更融入實戰心得,演化出一套套克敵製勝的槍法絕技。戰場上,王家軍的鐵騎錚錚作響,槍芒如燎原之火,槍尖寒光閃爍,所過之處,外敵紛紛落馬;防守時,長槍結成槍陣,密不透風,如銅牆鐵壁般阻截敵軍攻勢,浴火封疆,誓要除儘一切外來魍魎。
這一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張無忌心念一動,身影已在北平府宮城之內消失——他的乾坤大挪移與聖火令神行百步步法早已練至登峰造極之境,瞬移之間,便能跨越千山萬水。下一刻,他已立於北境一座巍峨山巔之上。
山巔狂風獵獵,吹動他素色勁袍,獵獵作響。張無忌負手而立,身姿偉岸,目光掃過腳下連綿的疆域:燕雲十六州的草原上,牧民趕著牛羊悠閒放牧,炊煙與白雲共舞;雍州的平原上,良田萬頃,稻浪翻滾,農夫們揮汗勞作,臉上帶著安穩的笑意;豫州的城郭之內,商旅往來不絕,市井喧囂熱鬨,孩童們在街巷間嬉笑奔跑。這三年的心血,化作了眼前這幅國泰民安的畫卷,讓他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豪情。
他能清晰地感受到,一股無形的力量在北境大地上彙聚——那是民心,是千萬百姓對他的信賴與擁戴,以他為中心,凝聚成一股磅礴浩瀚的意誌。這意誌純粹而熾熱,帶著對太平的渴望、對守護的期許,如百川歸海般湧向山巔,環繞在他周身。張無忌閉上眼,心神與這片土地共鳴,與千萬百姓的心聲相通,那份被萬民信奉、敬若在世天帝的歸屬感,讓他胸中激蕩著萬般豪情壯誌。
忽然,陽光刺破雲層,灑在張無忌身上,將他的身影鍍上一層金色光暈。他周身彙聚的無形之氣驟然翻騰,如浪潮般湧動、凝聚,漸漸化作盤坐在九重天上盤坐的人影。
都閃爍著琉璃般的光澤,栩栩如生;周身散發著光暈,氣吞寰宇,仿佛能撕裂蒼穹;一雙目光如炬,威嚴赫赫,俯瞰著這片被守護的土地。
仿若仙王臨九天。
人影盤坐在山巔雲海之上,人首微微低垂,似在向這位蓋世君王致意,又似在守護這片疆土,那股睥睨天下的氣勢,讓天地都為之失色。
山腳下,幾名恰巧路過的獵戶抬頭望見山巔的人影異象,頓時驚得匍匐在地,叩拜不止,口中高呼“明王顯聖,天佑北明”!
聲音裡滿是敬畏與虔誠。這人影,是民心所聚,是堯舜之意,是張無忌三年來護境安民、勵精圖治的印證。
然而,張無忌隻是淡淡瞥了一眼天上盤坐的自己,神色依舊平和,沒有半分張揚。他心中雖有吞天納地的豪情,有護佑萬民的壯誌,卻始終記得初心——他不貪圖皇圖霸業,不願因征戰而讓百姓再受苦難;但他也有私心,有對這片天下的執著,執著於讓更多人遠離戰亂、安居樂業,執著於守護這份來之不易的太平。
心念微動,九重天上的蓋世帝威化作無形之氣,重新融入這片土地。張無忌依舊負手立於山巔,目光望向南方的天際。那裡,朱元璋已一統江南,勢力強盛;明夏國割據蜀地,不偏安一隅;張士誠的苛政雖引發民怨,卻仍據守浙北一帶。天下三分的格局雖暫穩,卻暗藏洶湧,北明要想長久太平,仍需時刻警惕。
狂風依舊吹拂著他的衣袍,卻吹不散他眼中的堅定。這位蓋世君王,胸中藏著萬千丘壑,卻始終保持著平和沉穩的心態;身懷通天徹地的本領,卻隻用之於守護。他知道,前路或許布滿荊棘,但隻要民心在、碧血營在,他便能率領北明,抵禦一切外敵,守護這片土地的安寧。
山巔之上,張無忌的身影與天地融為一體,那份內斂的豪情、深沉的守護之心,如豐碑般矗立,讓人心生敬畏,忍不住跪地叩拜。
豪情壯誌藏於胸,平和初心守四方。
這位蓋世君王立在山巔之上,身影如峰,目光如炬,靜靜等待著未來的風雨,也默默守護著眼前的山河與蒼生。北明的傳奇,仍在繼續,而他的名字,也將隨著這份守護與執著,永遠銘刻在百姓心中,流傳於千古歲月之中。
喜歡倚天霸業記請大家收藏:()倚天霸業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