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到陳陽在人群中心時,孫正陽幾乎是小跑著擠了過去,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陳……陳司長!您可算來了!昨晚……昨晚下關碼頭的事,我……我……”
陳陽抬手,輕輕拍了拍孫正陽的手臂:“孫廳長,過去的事情就不說了,金陵治安,還需你這位父母官多費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說話的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入孫正陽耳中,也落入周圍幾位豎起耳朵的官員耳裡。
簡單一句話,既肯定了孫正陽的職責,又含蓄地點明了他知道孫正陽並非完全乾淨,但此刻“穩定”大局高於一切,暫時不會動孫正陽,他需要孫正陽在後續整合江南書院、平衡地方豪強勢力時發揮作用。
孫正陽瞬間領會,連連點頭,腰杆都不自覺地挺直了些:“當然!維穩部門一定全力以赴!”
陳陽不再看孫正陽,目光轉向其他幾位核心人物,臉上露出溫和而極具掌控力的笑容,主動伸出手,一一問候,姿態從容,禮數周全:
“吳司長,一路辛苦,智能航道項目是國家重點工程,發改委的指導至關重要。”
“劉書記,蘇省是智能航道的核心區域,需要您的大力支持。”
“邰主任,航道升級涉及大量國有資產重組和資本運作,國資委的統籌協調是關鍵。”
“鄒院士,郭院長,張總工,技術是項目的靈魂,有你們在,我就放心了。”
他步履沉穩,聲音溫和有力,與每一位官員、專家握手時,目光都帶著專注的交流,仿佛對方是此刻最重要的人。這種禮賢下士卻又自帶強大氣場的氣度,讓在場無論是位高權重的封疆大吏,還是心高氣傲的技術專家,都感到一種被重視的熨帖,同時也清晰地感受到誰才是這個龐大項目真正的核心與靈魂。
“陳司長客氣了,我們一定全力配合!”眾人紛紛回應,態度恭謹。
寒暄過後,眾人走向港區深處。
巨大的港區如一個精密運轉的鋼鐵王國。
巨大的橋吊將集裝箱從萬噸貨輪上精準地抓起、移動、放下,發出沉悶而有力的轟鳴。
無人駕駛的agv小車自動導引運輸車)沿著地麵鋪設的磁條或依靠激光導航,在堆場間靈活穿梭,運送著集裝箱,秩序井然。
軌道吊在專用軌道上平穩滑行,進行著集裝箱的堆碼作業。
遠處,長江浩蕩,煙波浩渺,一艘艘滿載的貨輪拉響汽笛,緩緩駛離泊位,劈波斬浪駛向遠方。
“壯觀!真是大國重器,氣象萬千!”國家發改委的吳振華副司長忍不住發出感慨,他指著遠處正在作業的自動化橋吊,“這種自動化程度,效率比傳統碼頭提升了至少50!陳司長提出的‘智能航道’構想,從港口智能化切入,真是抓住了內河航運升級的牛鼻子!”
“是啊,”蘇省省委書記劉石屹接口道,他指著繁忙的堆場,“港龍潭作為長江下遊最大的內河集裝箱港,也是我們智能航道升級的首批示範點。按照規劃,這裡將率先實現‘船港車貨’全鏈條信息互聯互通。北鬥高精度定位、5g專網覆蓋、智能理貨係統、無人集卡運輸……這些都在緊張部署中。”他語氣帶著自豪,也隱含著一絲壓力,“不過,陳司長,阻力也不小啊。地方上,一些傳統碼頭運營方、運輸公司,對新技術有抵觸,擔心被淘汰,安置問題、再就業壓力很大。還有,數據共享的壁壘,涉及到各方的商業機密和利益,協調起來非常困難。”
陳陽目光掃過遠處正在調試新型岸電樁的工人:“阻力必然存在。技術革新,必然帶來陣痛。我們要做的,是引導轉型。華立聯合金陵市政府,可以啟動‘內河航運產業工人技能提升與轉型安置計劃’,聯合金陵航運學院、蘇省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提供免費技能培訓和就業對接。至於數據共享……”
他看向華立的技術總監張嘉:“張總,你們和北鬥星通聯合開發的‘長江船聯網安全數據交換平台’,進展如何?”
張嘉立刻上前一步,語氣充滿自信:“平台架構已完成,核心加密模塊通過了國家密碼管理局和國安部門的雙重認證。采用‘可用不可見’的聯邦學習框架,各參與方包括船公司、港口、物流公司的數據在本地加密處理後,在平台上進行模型訓練和優化,最終共享的是優化後的‘知識’和‘決策’,而非原始數據本身。這樣既保證了數據安全,又能實現整體效率的提升。下個月將在港龍潭和江城港進行小範圍試點運行!”
“好!”陳陽讚許地點頭,“這就是破局之道!用技術解決信任問題,用規則保障各方核心利益。劉書記,蘇省可以在政策上給予先行先試的支持,鼓勵企業接入平台,對首批接入並貢獻數據的單位,在岸線使用費、港口服務費上給予一定優惠。”
“沒問題!回去我就讓相關部門研究落實細則!”劉石屹立刻應承。
國資委主任邰斌也適時開口:“陳司長,關於智能航道建設涉及的國有資產整合,特彆是沿江一些老碼頭、老船廠的改造升級,我們初步梳理了方案。原則是‘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多方參與’。對於有發展潛力的,引入華立、中遠海運等戰略投資者進行混合所有製改革;對於確實需要退出或功能轉換的,做好資產評估和職工安置,土地資源納入省市土地儲備,優先用於支持智能航道配套產業園區建設。目前最大的難點是曆史債務包袱和人員安置成本……”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錢的問題,可以多渠道解決。”陳陽思路清晰,“發改委的專項引導資金要爭取足額到位。省、市兩級財政配套。更重要的是,要吸引社會資本!華立可以牽頭組建‘長江智能航運產業投資基金’,聯合國開行、社保基金理事會以及有實力的民企共同參與。用未來的收益預期,吸引當下的投入。智能航道帶來的物流效率提升、成本降低、綠色減排效益,是巨大的經濟和社會價值,本身就是最好的‘抵押品’!關鍵是要把賬算清楚,把前景描繪清晰,讓投資者看到實實在在的回報!”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眾人,語氣帶著強大的感染力:“同誌們,當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傳統增長動能減弱,社會就業壓力突出。我們推動智能航道、東海風電這樣投資巨大技術密集的國家級項目,不僅僅是為了航運升級或能源轉型!更是拉動內需、穩定增長、創造高質量就業的‘壓艙石’和‘發動機’!”
“一個智能航道項目,從核心設備研發製造,比如新型ng動力船舶、智能岸電係統、船聯網設備,到港口自動化改造,包括智能橋吊、agv小車、無人集卡,再到配套的綠色能源加注網絡的ng加注站、岸電樁、大數據中心、智慧物流園區建設……這背後,能帶動多少產業鏈?能創造多少高價值的研發、管理、技術崗位?又能消化多少傳統產業轉型出來的勞動力?這是萬億級的產業集群!是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我們不是在花錢,我們是在播種!播種的是國家未來的競爭力,是萬千百姓的飯碗和希望!”
在場的官員和專家們,眼中都燃起了鬥誌和憧憬。他們仿佛看到了這條古老的黃金水道,在智能化的浪潮中煥發新生,成為驅動整個區域乃至國家經濟破浪前行的強大心臟!
眾人來到本次考察的核心。
那是一艘嶄新的、體型龐大的ng液化天然氣)動力集裝箱船旁。它停靠在專用泊位,船身漆成藍白相間的環保色,船體線條流暢,與旁邊那些傳統柴油動力船舶的笨重感截然不同。
船名:“長江新星”號。
船艏位置醒目標注著“ngpoered”字樣。
“各位領導,這就是我們江南造船集團為長江智能航道量身打造的首艘萬箱級ng動力集裝箱船!”江南造船集團總工程師鄒凱院士聲音帶著自豪。
鄒院士指著船體介紹道:“船長199.9米,型寬32.2米,設計吃水6.5米,最大載箱量teu標準集裝箱),專為長江下遊航道優化設計。核心動力采用兩台國產化率超過85的瓦錫蘭12v46df雙燃料主機,可燃燒ng或傳統燃油,ng模式相比傳統重油船舶,硫氧化物排放降低99,氮氧化物排放降低85,顆粒物排放降低95,二氧化碳排放降低20以上!完全滿足國際海事組織最高排放標準和華夏內河船舶最嚴環保要求!”
“好!國之重器!綠色航運,未來可期!”國家發改委吳振華副司長連連點頭。
“這船看著就提氣!”劉石屹書記也讚道。
“陳司長,各位領導,請隨我登船參觀。”鄒院士在前麵引路。
金陵港務集團的負責人隨即恭敬地遞上白色安全帽。
陳陽接過安全帽,穩穩地戴在頭上,目光掃過眼前這艘寄托著長江航運綠色未來的巨輪,又望向煙波浩渺的江麵。
“好,登船。”他聲音沉穩,率先踏上舷梯。
劉石屹、王淵、吳振華、張嘉等一眾核心人物緊隨在後。
就在他們踏上甲板的那一刻,不遠處,幾個穿著沾滿油汙工裝、剛從另一艘船上檢修下來的碼頭工人停下了腳步。
工人們好奇地望著這邊被眾多官員簇擁著的陳陽。
“乖乖,那個年輕人是誰?排場這麼大?省委書記都跟在他後麵?”一個年輕工人低聲問旁邊的老師傅。
老師傅眯著眼,抹了把臉上的雨水和汗水,咂咂嘴:“不曉得咧,看這派頭,怕是中央來的大官?管他呢,反正聽工頭說,這艘新船來了,咱們港區以後活更多,工資說不定還能漲點!這年頭,能多掙點錢養家糊口,比啥都強!”
“是啊是啊,聽說這船燒氣,沒黑煙,咱這乾活也能少吸點灰!”另一個工人附和道,樸實的臉上帶著對改善生活的期盼。
他們的話語,隨著江風飄散。
喜歡最強老公,打遍天下無敵手請大家收藏:()最強老公,打遍天下無敵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