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具體時間不可考,反正那會兒身份證還沒發明),中原大地上的人類還過著一種極其樸素的生活——
白天追兔子,晚上數星星,業餘活動主要是和野生動物玩“誰吃誰”的生存遊戲。
這時,一位改變人類命運的天選打工人——
伏羲氏,閃亮登場。
伏羲,風姓,又名宓羲注意,不是蜜餞),三皇之首,中華文明首席產品經理。
他出生就是頂配:人首蛇身據說是女媧的親哥哥兼老公,但咱們先不討論這複雜的家庭關係)。
當時的原始社會,生產力低下到連“生產力”這三個字都還沒被發明出來。
人們餓急了就生啃野果,凍傻了就搶熊的皮草通常搶不過),感情生活更是混亂到連“爹”是誰都算不明白。
伏總裁一看這狀況,痛心疾首!
“這屆人類不行啊!活得跟野生動物似的,連個kpi都沒有!我得做點什麼,不然這文明進度條卡在0.1不動了!”
於是,他決定從最基礎的“吃飽飯”問題入手。
當時的人們抓魚,主要靠手。
效率低不說,還經常被魚尾巴扇耳光。
伏總裁蹲在河邊觀察了三天,終於靈感爆發——
他扯了幾根藤蔓,隨手編了個網!
“兄弟們!看好了!這叫‘網’!以後抓魚,不用下水跟魚比遊泳了!咱們直接一網打儘,實現魚類自由!”
群眾們圍觀過來,一臉懵逼:“這玩意兒能抓魚?不如直接跳下去啃?”
伏羲當場演示,一網撒下去,撈上來半桶魚蝦。
群眾頓時沸騰了:“伏總牛逼!這波操作堪稱原始互聯網——萬物皆可互聯!”
伏羲趁機推出“漁業改革計劃”,開辦了史上第一個“捕魚培訓班”,親自授課,學費隻需三條魚。
很快,部落實現了漁業量產,人們再也不用擔心餓肚子了雖然吃多了會膩)。
後來,伏羲被尊為“漁業部部長”,但他謙虛地表示:“我隻是個搬運工,真正的英雄是魚自己。”
吃飽喝足後,伏羲又開始琢磨人類的情感生活。
當時的人們,婚姻製度極其隨意,看對眼就在一起,看不對眼就打一架!
孩子生下來隻知道媽不知道爹,家庭關係亂得像一鍋野菜粥。
伏總裁再次拍案而起:“這不行!得規範!不然以後遺產都沒法分!”
於是,他大膽推出了“婚姻製度1.0版”——
規定一夫一妻製,男方負責打獵,女方負責織布,孩子歸雙方共同撫養雖然當時還沒發明結婚證,但儀式感要有)。
他還貼心地製定了“彩禮標準”:兩張鹿皮、三筐野果,不能再多了!
群眾們一開始是拒絕的:“憑什麼!我們以前多自由!”
伏羲隻好開宣講會:“朋友們!一夫一妻製是為了你們好!以後孩子能認爹,家庭關係和諧,社會穩定性提高!再說了,你們想不想以後有人給你養老?”
眾人一想:“好像有點道理……”
於是勉強接受了這項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