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咱們上回書講到,商朝始祖子契靠玄鳥快遞降生,用陶片合同和廣場舞治理部落,端的是位妙人。
但諸位看官可彆以為商族從此就躺在始祖功勞簿上吃老本啦!
時光如脫韁野馬,轉眼奔到第七代首領上台——
這位仁兄不但名字閃亮登場王亥),業務能力更是炸裂,堪稱商朝經濟騰飛的總設計師兼首席物流官!
話說當年王亥同誌接手的商族,雖然頂個“子契後裔”的光環,實際處境堪稱尷尬。
守著幾畝薄田,穿著粗麻衣服,青銅飯鍋常年缺斤少兩,肉食供應全看天意。
百姓眼神裡寫滿對蛋白質的渴望,族老聚會議題常年圍繞“昨天誰偷啃了我的粟米餅”展開。
王亥在茅草搭建的辦公室內環顧四周,一拍大腿:“再這麼坐吃山空下去,商族怕不是要改名叫‘傷族’?資源流動!必須流動!”
某日,王亥溜達到商族“牧場”其實就一灌木叢圈起的小圍欄)。
瞧見族裡那群瞪著銅鈴大眼、渾身腱子肉、犄角能頂破天的野牛,正把牧童當跳蚤一樣甩飛表演空中飛人。
忽然一道閃電劈進大腦彆懷疑,就是字麵意思,史書說他有神靈附體buff)!
“此物龐然若山,力能拔鼎?何不馴之使役?拉貨省力啊!”
馴牛過程堪稱大型“人與自然”加“荒野求生”直播現場。
王亥率領商族勇士手持青銅矛其實是木棍包了層青銅皮)、麻繩網質量堪比一次性筷子),與野牛展開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王亥被頂飛是家常便飯,有一次還被野牛當成新玩具掛著狂奔三裡地史稱“王亥飛牛記”),圍觀的族人紛紛下注他落點的精準度。
還有一次他嘗試用甜言蜜語攻略一頭牛王:“牛兄,跟了我,頓頓嫩草管夠,冬有草棚夏有涼!”
話音未落,牛兄鼻子噴出兩股熱氣,直接送他一記“野蠻衝撞”,讓他體驗了自由落體運動。
三個月馴牛過程報廢了商族庫存的三十七張麻繩網,累趴三隊勇士,終於換來少數幾頭成功“洗心革麵”的家牛——
眼裡的殺氣變成了“被迫營業”的無辜眼神,蹄子一跺大地依然顫動,卻能在車轅前乖乖聽吆喝。
套上牛車的瞬間,整個商族陷入了史無前例的圍觀熱潮。
王亥親自駕駛第一輛原型車木板拚接,輪子是用藤條綁實心的木頭軲轆),繞著部落空地緩緩行駛一圈。
車輪每轉動一下,都發出木頭吱吱呀呀的呻吟,仿佛不堪重負的抱怨。
但無論怎樣,這“牛力驅動運輸係統”誕生了!
那一刻,野性與秩序在牛車上達成完美共識。
夕陽下,輪輞第一次在泥地上留下象征文明軌跡的轍印,王亥的眼中則燃起照亮整個東方的火焰——
貿易革命的火種!
有了這重裝級“卡牛”,王亥的視野瞬間突破商丘地界。
他叉著腰站在“商丘物流總部”還是那個茅草棚,但新掛了一塊燒製的陶片招牌,上書“亥速達”),對著族中長老和一幫被忽悠瘸了的青壯年,開始畫一張驚天大餅:
“光在本地折騰能發家?
搞點‘以物易物2.0升級版’吧!
瞅瞅我們鄰居有易氏部落今河北易水附近),背靠太行山資源豐富!
石料像山一樣堆著,木材多得快長蘑菇了,肥美的牛羊滿山跑!
再看看我們有什麼?
自家燒的陶器——結實不漏湯;
煮鹽技術——鹹得齁人,防腐一把好手;
還有特色工藝品,比如老吳頭編織的藤籃,張嬸搓的麻繩……
咱們把陶罐塞進牛車,食鹽裝滿陶缸,再搞些小玩意兒——拿去換!
換石料回來建高大城牆,換牛羊肉回來煮紅燒肉!”
初次出商,王亥親自帶隊,牛車上路堪稱“大型農耕文明震撼秀”!
車隊行經之處,煙塵滾滾如長龍,輪轍深若溝渠,沿途各部落百姓驚恐避讓,紛紛謠傳“史前巨獸群遷徙,領頭的是個兩腳無毛怪”。
到了有易氏地界,那場麵更是轟動:族長帶著子民出寨三裡迎接,孩子們哭著往阿母身後躲,老人揉著眼睛懷疑活見了神話。
王亥淡定下車,指揮夥計支起攤位,亮出陶器、白鹽、藤器。
有易氏人摸著光滑的陶罐,舔著雪白的鹽巴,眼珠子差點掉進藤籃子——
交易出奇順利,商隊滿載石料木材而歸。
隨著貿易網如蜘蛛結網般拓展,王亥把“亥速達”的牛車印跡一路碾壓到了黃河上遊、太行山腳、濟水河畔。
他的招牌動作成了“啪”一聲甩出刻滿交換條款的專用陶片完美繼承契祖的契約精神pus版),牛氣十足!
“簽字畫押!誠信交易!如有虛假,下次送貨您家牛車軲轆不保!”
每次貿易結束,交易現場猶如狂歡節落幕,王亥在暮色中清點石料,掂量鹽塊,眼神裡閃爍著黃金般的光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便是流動的財富之力。
然而商場如戰場,沒有永恒的夥伴,隻有永恒的利益。
長期交易積累的財富像蜜糖一樣,漸漸吸引了名為“貪婪”的蒼蠅。
有易氏部落的君主綿臣,表麵熱情豪爽,背地裡眼紅得像個酸菜壇子——
每次看見商族牛車送來陶器鹽巴,再拉走堆積如山的石料木材,內心的算盤打得劈啪響!
“這個王老板,利潤夠厚啊!咋辦?盤他!”
陰謀在那個被後世稱為“史上最坑雙十二”的日子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