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回家穿棉襖……”
“軍醫!軍醫!我又拉肚子了!”
“誰有蚊香?救救孩子吧!”
總指揮屠睢同誌,可能也因為惡劣的環境而變得焦躁不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神出鬼沒的對手:百越的“遊擊戰大師”———
當秦軍被環境折磨得欲仙欲死的時候,本地的百越部落登場了。
他們的首領,史書留下了一個光輝的名字——譯籲宋這名字聽起來就像個厲害角色)。
他大概是百越部落聯盟的扛把子。
譯籲宋看著這群穿著奇怪、狀態萎靡的北方佬,心裡可能在想:“這群憨憨,跑到我們的地盤上來送人頭?”
百越戰士的戰術,完美契合了“天時地利人和”:
?地利:他們太熟悉這裡的每一片山林,每一條小河了。他們是叢林戰的祖宗。
?戰術:絕不正麵硬剛。埋伏、偷襲、射毒箭、打悶棍、拆糧道……怎麼惡心怎麼來。今天乾掉你幾個斥候,明天燒你一個糧倉。讓秦軍寢食難安,精神崩潰。
?人和:這是保衛家園的戰鬥,他們士氣高昂,機動靈活。
秦軍空有五十萬大軍,卻像一拳打在棉花上,渾身是勁使不出來。
他們追又追不上,找又找不到,天天被動挨打,傷亡慘重。
最大的打擊來了。
在一次激烈的戰鬥中,總指揮屠睢,可能是在追擊越人時中了埋伏,被乾掉了!
五十萬大軍的最高統帥,居然戰死了!
這在所向披靡的秦軍戰史上,是極其罕見的。
消息傳回鹹陽,舉朝震驚。
秦始皇嬴政老板估計都懵了:“我的五十萬大軍,連六國都平定了,居然在南方陰溝裡翻船了?連總司令都賠進去了?”
基建狂魔的逆襲:要想富,先修路!
痛定思痛,秦始皇和接任的將領任囂、趙佗等人)明白了一個道理:在嶺南,光靠軍隊硬推是沒用的,得改變策略。
他們祭出了大秦帝國的終極法寶——基建!
他們的策略從“軍事征服”轉變為“武力壓製+基礎設施永久化”:
1.開鑿靈渠:這是最關鍵的一步!命令監禦史祿史祿)在湘江和漓江之間開鑿一條運河,這就是著名的靈渠。靈渠一通,來自長江流域的糧草和兵員,可以通過水運,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嶺南前線,徹底解決了秦軍的後勤噩夢!
2.步步為營:不再盲目深入追擊,而是打下一塊地,就修築城堡如“秦城”),設立據點,移民實邊,穩穩地守住,像釘子一樣楔在嶺南的土地上。
3.持久戰:不再追求速勝,準備打持久戰。北方的士兵和移民慢慢適應南方氣候,並與當地人開始融合。
這一招太狠了。
靈渠就像一根巨大的血管,把中原王朝的力量持續輸入嶺南。
百越部落的遊擊戰,麵對這種“堡壘推進+後勤無敵”的戰術,漸漸就失去了效果。
經過前後近五年的苦戰加上前期準備,總計約十年),到公元前214年,秦軍終於基本平定了嶺南廣大地區。
勝利的果實:南海、桂林、象郡——
平定之後,秦始皇立刻進行了行政管轄。他設立了三個郡:
?南海郡:大概在今天的廣東大部,郡治在番禺今廣州)。
?桂林郡:大概在今天的廣西大部。
?象郡:大概在今天的廣西南部、貴州南部和越南北部。
第一任南海郡尉,就是後來在秦末天下大亂時割據嶺南,建立南越國的趙佗。
這場征服,意義極其深遠:
1.版圖意義:首次將嶺南正式、係統地納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圖,奠定了後世中國南方疆域的基礎。
2.文化意義:中原的先進技術、文化開始傳入嶺南,與本地越文化融合,開啟了嶺南的“開化”進程。
3.經濟意義:靈渠成為連接南北的大動脈,促進了南北交流。
曆史的塵埃與調侃——
秦征百越,是一場代價極其高昂的勝利。
五十萬大軍損失慘重,主帥陣亡,花費無數。
我們可以從現代角度調侃一下:
1.甲方爸爸嬴政)的需求:給我把那片地拿下!
2.項目經理屠睢)的遭遇:需求不明確未知環境),風險評估不足瘴氣、蚊蟲),被甲方坑死。
3.接盤俠任囂、趙佗)的成功:及時變更方案修靈渠,搞基建),最終交付項目設三郡),並成功運維趙佗後來獨立運營了)。
4.百越玩家:雖然版本更新秦軍入侵)被打懵了,但憑借地圖優勢叢林)和獨特技能遊擊),讓頂級公會秦軍)吃了大虧。
總之,這是一場農業文明帝國向未知自然環境和不同文明形態發起的艱難挑戰。
秦始皇的雄心和秦軍的堅韌,最終完成了這場史詩級的擴張,其影響,至今仍存在於中國的版圖與文化之中。
喜歡曆史脫口秀:從三皇五帝到溥儀請大家收藏:()曆史脫口秀:從三皇五帝到溥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