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讓我們將目光投向漢帝國廣闊的南疆!
聚焦一位在嶺南割據稱雄近一個世紀、與漢初四位皇帝都打過交道的傳奇人物——
嶺南的“世紀之王”:南越武王趙佗。
他與漢文帝之間那段化乾戈為玉帛的佳話,堪稱中國古代外交史上“懷柔遠人”的典範。
曆史了望塔溫馨提示:本文將以“一位百歲‘嶺南王’與中原仁君的智慧博弈”視角,解讀趙佗與漢文帝的互動。
史實為骨,韜略為魂,旨在呈現一場充滿政治智慧的經典和解。)
在秦末漢初的紛亂年代,當中原陷入楚漢相爭的烽火時,嶺南今廣東、廣西及越南北部)地區,一位中原將領卻悄然建立了一個延續近百年的獨立王國——
南越國。
其開創者趙佗,從秦始皇的將軍,到割據一方的“南越武帝”,最終又在漢文帝的懷柔政策下,欣然去帝號,稱臣納貢。
他的一生,是一部活生生的嶺南開發史,也是一場與中原王朝的漫長博弈。
趙佗,真定人今河北正定),原是秦朝將領。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派屠睢、任囂率五十萬大軍南征百越。
後任囂任南海郡尉,趙佗為龍川縣令。
秦末天下大亂,任囂病重,臨終前對趙佗說:“番禺負山險,阻南海,東西數千裡,頗有中國人相輔,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國。”
他讓趙佗憑借嶺南的險要地理和中原移民的基礎,割據自立。
任囂死後,趙佗立刻行動:
1.絕道自守:封鎖五嶺大庾嶺、騎田嶺等)的關隘,切斷與中原的通道。
2.兼並諸郡:武力兼並了桂林郡、象郡。
3.稱王立國:公元前203年,正式建立南越國,定都番禺今廣州),自稱“南越武王”。
劉邦建立漢朝後,麵對民生凋敝,無力南征。
於是派陸賈出使南越,承認現狀,進行安撫。
趙佗審時度勢,接受了劉邦賜予的“南越王”印綬,名義上臣屬於漢朝。
但他在國內仍沿用皇帝製度,“居國中如故”,保持高度自治。
這是一種務實的外交妥協。
呂後執政時期,對南越實行經濟封鎖“禁南越關市鐵器”),認為南越是蠻夷,不予平等對待。
這一政策嚴重損害了南越的經濟利益嶺南缺鐵)。
趙佗大怒,認為這是長沙王漢朝諸侯)的陰謀,於是:
1.自尊號為帝:公元前183年,自稱“南越武帝”,與漢朝分庭抗禮。
2.發兵攻打長沙國:擊敗長沙國數縣。
3.威服周邊:通過財物拉攏閩越、西甌、駱越等,使其歸屬,疆域達到極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