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後派軍征討,但因南方酷熱潮濕,漢軍瘟疫流行,無法越過南嶺。雙方僵持不下。
漢文帝即位後,麵對內憂外患諸侯王問題、匈奴威脅),決定改變對南越的強硬政策,采取全方位的“懷柔”攻勢,其手段之高妙,堪稱教科書級彆。
文帝的“組合拳”分為三步:
第一步:修複祖墳,優撫親屬以情動人)
文帝下令修繕趙佗在真定老家的祖墳,並設置守陵戶,年年祭祀。
同時,找到趙佗的堂兄弟,給予高官厚祿進行優撫。
這一舉動,從血緣和宗族情感上深深觸動了趙佗。
第二步:罷免邊將,示好求和以利示之)
文帝罷免了呂後時期主張進攻南越的將軍隆慮侯周灶,以示和平誠意。
第三步:親筆修書,陸賈再使以理服人)
文帝親自給趙佗寫了一封極其誠懇、措辭優雅的長信《賜南越王趙佗書》),並再次派出能言善辯的老臣陸賈出使。
這封信是外交史上的傑作,核心要點如下:
?解釋誤會:將呂後時期的政策歸咎於“有司之過”有關部門的錯誤),為雙方和解留足麵子。
?告知現狀:告知趙佗已為其修祖墳、優待親屬,並處理了長沙王挑起事端的問題。
?表明立場:委婉提出“雖然朕欲棄王故號,王其毋須再稱帝”的建議,希望趙佗去帝號。
?展望和平:提議“通使如故”,恢複友好往來,避免兵戈之苦。
麵對文帝這一套“情、理、利”並用的組合拳,年近七旬的趙佗深受感動,也清醒地認識到漢朝的強大與文帝的誠意。
他做出了明智的決定:
1.去帝號:下令去除“武帝”稱號,重新稱“南越王”。
2.上書謝罪:給文帝回信,自稱“蠻夷大長老大臣佗”,解釋稱帝是“聊以自娛”的無奈之舉,並承諾“千秋萬歲,長為藩臣”。
3.朝貢稱臣:恢複向漢朝納貢,南越國重新成為漢朝的諸侯國。
從此,漢朝與南越重歸和平,直到漢武帝時期南越國內亂,才被徹底並入漢朝版圖。
文帝與趙佗的這次和解,是一次經典的雙贏:
?對漢文帝:以極小的代價一封書信、一些賞賜)化解了南方邊境的巨大軍事壓力,避免了兩線作戰。
為集中精力解決國內問題和應對匈奴創造了寶貴條件,充分體現了“文景之治”休養生息、和平發展的核心精神。
?對趙佗:獲得了漢朝對其統治嶺南的正式承認,保持了南越國的實際自治,維護了晚年聲譽和子孫的安寧。
趙佗與漢文帝的這段往事,告訴我們:真正高明的政治,有時不在於武力的征服,而在於智慧的溝通與相互尊重的妥協。
趙佗,這位統治嶺南長達67年的“世紀之王”,也因其審時度勢的智慧,在曆史上留下了獨特而傳奇的一筆。
喜歡曆史脫口秀:從三皇五帝到溥儀請大家收藏:()曆史脫口秀:從三皇五帝到溥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