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這一次將舞台從戰馬嘶鳴的西北邊疆,轉向堆滿竹簡的寧靜書齋。
這裡沒有刀光劍影,卻進行著另一場關乎中華文明命脈的“思想戰爭”。
而這場戰爭的終結者,是一位被譽為“經神”的學術巨擘——鄭玄。
他的一生,是一場波瀾壯闊的“知識並購”與“學術上市”史詩。
東漢末年,桓靈之世,朝政的混亂程度堪比一家瀕臨退市的上市公司。
宦官與外戚輪番坐莊,股價皇權)持續暴跌,邊疆戰事不斷,現金流國庫)幾近枯竭。
然而,就在這片現實的廢墟上,思想的沃土卻異常肥沃。
當時的學術界,正深陷一場百年“內耗”——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之爭。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今文經學:像是一家“官方指定上市公司”。
靠一群老博士教授)口耳相傳,用漢代流行字體隸書)記錄。
特點是緊貼政治,喜歡對經典進行“魔幻解讀”,大談陰陽五行、讖緯迷信,以便為現任管理層皇帝)提供合法性背書。
但弊端是門派林立,解說繁瑣,一部經書的注解能多達百萬字,堪比又臭又長的上市公司年報。
?古文經學:則像一家“底蘊深厚的家族企業”。
用的是戰國古文字體,據說是從孔子舊宅牆壁裡挖出來的“原始股”,版本更古老。
特點是注重訓詁,研究文字、語法、製度,力求還原經典本意,但略顯保守,不接地氣。
兩家公司為了爭奪“學術霸權”博士職位和官方地位),互相攻訐,勢同水火。
學子們要麼選a,要麼選b,知識體係嚴重分裂。
就在此時,我們的主角——鄭玄,登場了。
他出身於一個沒落的士族家庭,年輕時在家鄉北海高密今山東高密)做過一個基層小官鄉嗇夫),但他對仕途毫無興趣,一心向學。
他毅然辭官,開始了漫長的遊學生涯。
這位未來的“學術獨角獸”,開始了他的天使輪融資——求師問道。
鄭玄的求學之路,就是一部精準的“知識風險投資史”。
1.入駐“洛陽太學風投總部”:他首先進入當時的最高學府——太學。
師從第五元先,係統學習了《京氏易》《公羊春秋》等今文經學核心課程,相當於拿到了“官方學術板塊”的入門券。
2.並購“關中學術巨頭”:但他不滿足,西入關中,拜在當時古文經學大師馬融門下。
馬融是當時的學術頂流,門下弟子無數,鄭玄甚至三年都沒能見上老師一麵,隻能由高足弟子代為傳授。
但他沉心靜氣,日夜研讀,毫不鬆懈。
3.“一招驚豔,套現離場”:機會終於降臨。
據傳,馬融與弟子們討論一個天文曆算難題,無人能解。
有人推薦了“隱形學霸”鄭玄。
鄭玄上來一番運算,立刻解決。
馬融大驚,歎道:“詩書禮樂,鄭生儘之矣!”
鄭玄學成之後,敏銳地察覺到老師門下門戶之見頗深,為避免卷入是非,他立即“套現離場”,辭彆馬融,返回東方。
馬融在送彆時,對門人發出了那句著名的感慨:“鄭生今去,吾道東矣!”
這意味著,學術的正統和未來,將隨著鄭玄東去。
至此,鄭玄完成了對當時經學領域最頂尖兩大ip今文和古文)的全麵收購。
成為了學術圈唯一一個精通兩大流派、手握全部核心資料的“超級投資人”。
他的知識儲備,無人能及。
回到東方後,正值黨錮之禍,天下大亂。
鄭玄被列為“黨人”,遭到禁錮。
這反而給了他十四年168184年)不受打擾的“黃金研發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