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讓我們將目光從東漢那位堪稱“模範女ceo”的和熹鄧太後身上移開。
轉向另一位同樣臨朝稱製、卻最終將帝國推向深淵的“失控董事長”——
順烈梁太後,梁妠。
她的故事,是一部關於權力如何腐蝕人性、外戚專權如何達到頂峰的經典反麵教材。
梁妠的起點,與鄧綏有幾分相似。
她同樣出身顯赫的外戚家族其祖上是東漢開國功臣梁統),容貌端莊,自幼接受良好的儒家教育。
史書稱她“常以列女圖畫置於左右,以自監戒”,儼然一位以古代賢後為榜樣的大家閨秀。
入宮後,她憑借家世和品行,很快被立為漢順帝的皇後。
在順帝在位期間,她表現得恪守婦道,並無乾政劣跡,甚至可以說是一位“模範皇後”。
如果故事到此為止,她或許能在史書上留下一個賢惠的名聲。
然而,公元144年,漢順帝駕崩,年僅三十歲。
命運的齒輪開始瘋狂轉動。
梁妠的人生,與她背後那個貪婪無比的家族——
特彆是她的兄長、大將軍梁冀——緊緊捆綁在一起,開啟了一段長達近二十年的黑暗統治時期。
順帝死後,皇位繼承陷入了可怕的惡性循環,這一切的背後,都離不開梁冀的操控,而梁太後梁妠,則成為了兄長的“蓋章工具”和“合法性幌子”。
1.第一任傀儡:衝帝劉炳在位5個月)
順帝唯一的兒子,年僅兩歲的劉炳即位,是為漢衝帝。
梁太後臨朝聽政,梁冀輔政。
然而,這個嬰兒皇帝在位僅五個月便夭折了。
皇位空缺,帝國的方向盤完全落在了梁氏兄妹手中。
2.第二任傀儡:質帝劉纘在位1年)
在選擇新君時,太尉李固主張立年長有德的清河王劉蒜,但梁冀為了便於控製,強行立了年僅八歲的渤海孝王之子劉纘,是為漢質帝。
質帝雖然年幼,卻聰明伶俐。
一次朝會,他當著群臣的麵,望著囂張跋扈的梁冀說了一句:“此跋扈將軍也。”
這句童言,為他招來了殺身之禍。
梁冀又驚又怒,竟然命人在進獻給質帝的餅中下毒。
小皇帝中毒後,痛苦難忍,急召太尉李固。
李固趕到,問陛下怎麼了?
質帝說:“吃了餅,肚子脹,喝點水也許能活。”
梁冀在一旁冷冰冰地說:“喝水會吐,不能喝。”
話音未落,質帝便一命嗚呼。
毒殺國君,這在東漢曆史上是駭人聽聞的罪行。
而整個過程,臨朝聽政的梁太後在哪裡?
她默許了,或者說,她根本無法阻止她那位已經失控的兄長。
她的“臨朝稱製”,從這一刻起,已經徹底淪為梁冀暴行的遮羞布。
3.第三任傀儡:桓帝劉誌在位22年)
連續死了兩個小皇帝後,朝臣再次強烈要求立清河王劉蒜。
梁冀再次利用太後的權威,力排眾議,將目光投向了他十五歲的妹夫——蠡吾侯劉誌。
因為劉誌即將迎娶他的另一個妹妹梁女瑩,這層姻親關係讓他覺得更易控製。
於是,在梁冀的武力威脅和梁太後的詔命下,劉誌被迎立為帝,是為漢桓帝。
梁太後繼續臨朝,梁冀的權勢則如日中天,達到了“威行內外,百僚側目,莫敢違命”的地步。
縱觀這段曆史,梁太後看似是帝國的最高決策者,但實際上,她已成為梁冀家族攫取權力的“橡皮圖章”。
她每一次以太後名義頒發的詔書,都在為兄長的逆行背書。
從守護漢室江山的“母後”,逐漸蛻變為蠶食劉氏皇權的“共犯”。
在梁太後和梁冀“共同治理”的近二十年裡主要是順烈梁太後時期,她死後梁冀又專權四年),東漢王朝的表麵下,膿瘡在加速潰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