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堪稱一套極其高明的“管理組合拳”:
?“王道”儒家仁政):
?輕徭薄賦:多次減免田租、口賦,賑濟災民,廢除苛法。
?整頓吏治:他高度重視郡太守的選拔,認為“庶民所以安其田裡而無歎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訟理也。
與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
他親自召見、考核地方大員,史載“漢世良吏,於是為盛”。
?設立常平倉:命耿壽昌設立常平倉,穀賤時增價收購以利農,穀貴時減價出售以利民,有效平抑了糧價。
?“霸道”法家刑名):
?信賞必罰:對官員,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執法嚴明,不避權貴。
?強化考核:建立嚴密的官吏考核製度,使整個行政體係高效運轉。
這套“軟硬兼施”的管理模式,使得宣帝時期的吏治之清明、社會之穩定、經濟之繁榮,達到了西漢的頂峰,史稱“孝宣中興”。
在對外戰略上,漢宣帝繼承了漢武帝的雄心,但策略更為穩健、務實,成本效益比極高。
1.西域都護府:成本最低的戰略勝利
漢武帝通西域,耗資巨萬,卻未能實現穩定統治。
宣帝時期,機會來臨。
匈奴內亂,主管西域的日逐王先賢撣與新任單於不和,率眾降漢。
宣帝果斷抓住時機,於公元前60年,任命侍郎鄭吉為西域都護,駐守烏壘城今新疆輪台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西域都護府的設立,標誌著西域正式納入漢朝版圖,這是中國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西域設官、駐軍、行使主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此舉以最小的代價,實現了“斷匈奴右臂”的戰略目標,保障了絲綢之路的暢通。
2.匈奴來朝:漢匈關係的徹底逆轉
與此同時,匈奴陷入五單於爭立的內戰,實力大損。
宣帝巧妙利用其矛盾,聯合烏孫等國,大破匈奴。
公元前51年,匈奴呼韓邪單於在內憂外患下,毅然決定“事漢以求安”,親自來到長安朝見天子。
宣帝以隆重的禮節接待,確立了匈奴政權對漢朝的藩屬地位。
至此,困擾中原王朝百餘年的匈奴邊患,基本解決,迎來了“匈奴款塞,單於來朝”的鼎盛局麵。
漢武帝一生夢寐以求的目標,在其曾孫手中,以更小的代價圓滿實現。
公元前48年,漢宣帝逝世。
他統治的二十五年,是西漢王朝武力最強盛、經濟最繁榮、政治最清明的時期。
他成功地整合了武帝的開拓精神與昭帝、霍光時期的休養政策,將“文治”與“武功”結合得恰到好處。
他是一位真正的“撥亂反正”之主。
他矯正了武帝晚年的政策偏差,又沒有陷入純粹的保守,而是開創了一種更加成熟、穩健的帝國治理模式。
他來自民間,深知百姓疾苦,故其政策充滿務實精神;
他身負血海深仇,卻未變得暴戾,反而磨礪出堅韌沉毅的品格。
漢宣帝劉詢,這位中國曆史上唯一一位在登基前受過牢獄之災的皇帝,用他傳奇的一生和輝煌的功業證明:
最偉大的力量,往往源於最深刻的苦難;
最穩固的盛世,必然建立在最務實的智慧之上。
他不僅是西漢的“中興之主”,更是整個帝製時代,一位將“王道”與“霸道”運用得爐火純青的頂級政治家。
喜歡曆史脫口秀:從三皇五帝到溥儀請大家收藏:()曆史脫口秀:從三皇五帝到溥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