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茂公守土退叛軍 帝歎兵禍擾殖民_遼唐爭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階下囚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遼唐爭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階下囚 > 第232章 茂公守土退叛軍 帝歎兵禍擾殖民

第232章 茂公守土退叛軍 帝歎兵禍擾殖民(1 / 1)

洛陽紫宸殿的晨光剛透過窗欞,耶律現便已坐在案前,指尖捏著徐茂公送來的捷報,目光卻沉得像壓了鉛。捷報上的字寫得鏗鏘有力——泰西封城守十三日,叛軍攻城七十餘次皆敗,河中都護府騎兵與天竺步兵如期而至,內外夾擊之下,波斯十萬叛軍全線崩潰,伊嗣俟三世憂憤暴斃,其子伊嗣俟四世繼位後即刻上表求和,波斯丞相率百官歸附,願永為大遼附庸。

可耶律現看著這些“勝仗”的字眼,半點高興不起來。他隨手將捷報推到一旁,端起桌上的涼茶一飲而儘,茶水的涼意卻壓不住心口的煩躁——這場仗,本就不該打。

“陛下,徐都護在捷報裡還說,此次平叛,遼民僑商自發助戰,功不可沒。”內侍在旁輕聲稟報,“波斯灣沿岸的遼商,不僅組織護衛隊守住港口,還把商船改造成臨時軍艦,炮轟叛軍控製的碼頭,截獲了波斯叛軍的三十餘艘糧船。最後收攏僑民時,僅陣亡十餘人,算是大獲全勝了。”

“大獲全勝?”耶律現冷笑一聲,手指重重敲在案幾上,“他們倒是會邀功!若不是耶律虎那畜生強搶民女、克扣糧錢,把阿裡逼反,把伊嗣俟三世逼得狗急跳牆,何至於鬨到全境叛亂?現在倒好,平叛成了功勞,誰還記得當初是誰闖的禍?”

內侍不敢接話,隻能垂首侍立。殿外傳來腳步聲,房玄齡捧著一疊賬冊走進來,躬身行禮時,眉頭也擰著:“陛下,戶部核算了此次波斯平叛的開銷,算上援軍的糧草、軍械損耗,還有戰後賠償波斯百姓的銀錢,前後共花了兩百七十萬遼銀幣。”

“兩百七十萬……”耶律現閉了閉眼,喉間發澀。這筆錢,能修兩條從關中到西域的鐵路,能開三座大型鋼鐵工坊,能讓中原百萬農戶免繳兩年賦稅——如今卻全砸在了一場本可避免的戰亂裡。他當初規劃的“經濟殖民”,是讓波斯人種棉花、開銀礦,用低價遼糧綁定他們的生計,用工業品賺取差價,以最小的成本把波斯牢牢攥在手裡。可現在,一場兵禍下來,之前的布局全被打亂,還得額外掏錢“安撫”,這哪是殖民掠奪?分明是賠本買賣。

“徐都護在捷報裡還提了,伊嗣俟四世求和時,主動提出每年向大遼繳納五十萬石棉花、十萬兩白銀作為‘歲貢’,波斯丞相更是承諾,會督促全國農戶擴大棉花種植,優先供應大遼。”房玄齡試圖讓氣氛緩和些,“從長遠看,波斯的原料供應倒是更穩固了。”

“穩固?靠刀槍架在脖子上的‘穩固’,能撐多久?”耶律現睜開眼,目光掃過賬冊上的數字,語氣裡滿是無奈,“你去問問波斯百姓,他們是願意拿著遼銀幣買低價糧,還是願意看著親人死在攻城戰裡?這次是壓下去了,可怨氣沒散,下次再出個‘耶律虎’,是不是還要再花幾百萬平叛?”

房玄齡沉默了。他知道陛下說得對。大遼的殖民根基,該是經濟綁定,不是武力威懾。就像中原與草原,如今靠鐵路運糧、靠工坊招工,草原牧民心甘情願賣皮毛、種棉花,比當年靠軍隊鎮壓安穩得多。可波斯的遼民,偏偏要靠搶靠奪,把好好的“經濟閉環”攪成了“兵禍泥潭”。

“陛下,徐都護還說,此次平叛後,他已將耶律虎的首級懸在泰西封城門上示眾三日,波斯百姓圍觀時,無不拍手稱快。另外,他還按陛下的旨意,嚴懲了十餘名在平叛中趁機劫掠波斯百姓的遼兵,也算是殺雞儆猴了。”房玄齡補充道。

“殺雞儆猴?恐怕是治標不治本。”耶律現站起身,走到殿外的露台,望著遠處洛陽城的輪廓。晨光裡,街道上已有行人往來,蒸汽馬車的汽笛聲隱約傳來,一派繁榮景象。可他知道,國內的安穩,是靠多年的經濟發展、民族融合撐起來的;而海外的殖民地,卻還在靠武力和壓迫維持,稍有不慎,就會像波斯這樣爆發叛亂。

他想起前世讀過的英國殖民史——當年英國靠堅船利炮征服印度,可每年鎮壓起義的開銷,比從印度掠奪的財富還多,最後不得不放棄殖民統治。大遼現在的情況,何其相似?若不及時調整,遲早會被海外的兵禍拖垮。

“傳朕旨意,讓刑部、大理寺、戶部立刻聯名起草《海外殖民遼民律》。”耶律現轉過身,語氣堅定,“律法裡必須寫明:凡在殖民地的遼民,無論身份高低,不得強占當地百姓土地、不得逼迫農戶改種作物、不得克扣收購價款;遼商與當地民眾交易,必須公平定價,由都護府派人監督;若有遼民欺壓當地百姓,輕則流放三千裡,重則斬立決!”

“臣遵旨!”房玄齡躬身應道,立刻轉身去安排。

“另外,讓徐茂公在波斯都護府設立‘殖民監察司’。”耶律現補充道,“監察司官員從洛陽直接派遣,不受都護府管轄,專門監督遼民和都護府官員的行為。一旦發現違法之事,可先斬後奏!”

他頓了頓,又加了一句:“告訴徐茂公,戰後波斯的棉花收購價,要比戰前提高一成,之前被耶律虎克扣的糧錢,要全額賠償給波斯農戶。另外,在泰西封開設‘遼波斯通商市場’,減免雙方商稅,讓波斯百姓能實實在在賺到遼銀幣——隻有讓他們覺得跟著大遼有好處,才不會再想著叛亂。”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房玄齡一一記下,心中暗暗佩服。陛下雖怒,卻沒被怒火衝昏頭腦,知道靠打壓無法長久,最終還是要回到“經濟綁定”的路子上。

耶律現重新走回殿內,拿起徐茂公送來的捷報,翻到最後一頁。上麵寫著:“波斯灣遼商自發組織‘僑民護衛隊’,願長期協助都護府維持治安,隻求都護府允許他們擴大通商範圍。”

看著這行字,耶律現的眉頭又皺了起來。他知道這些遼商的心思——表麵上是“助戰有功”,實則是想借著平叛的功勞,索要更多的通商特權。若是以前,他或許會順水推舟,可經過這次波斯叛亂,他再不敢輕易放縱。

“傳旨給徐茂公,駁回遼商‘擴大通商範圍’的請求。”耶律現沉聲道,“允許他們繼續在波斯灣經商,但必須遵守《海外殖民遼民律》,若有違反,一律嚴懲。另外,讓他在波斯各主要城市張貼律法條文,用波斯語和漢語雙語書寫,讓每個遼民和波斯人都知道,大遼治理殖民地,靠的不是武力掠奪,而是律法與公平。”

內侍連忙記下旨意,準備派人送往波斯。

耶律現坐在案前,再次拿起那份捷報,指尖劃過“伊嗣俟四世求和”“波斯丞相歸附”的字眼,心裡卻滿是疲憊。他想起自己剛穿越時,立誌要建立一個比漢唐更強大、更穩固的帝國,可如今,帝國的疆域越來越大,麻煩也越來越多。國內的民族融合剛見成效,海外的殖民問題又接踵而至——遼民的驕縱、當地民眾的反抗、軍費的損耗,每一件都像一塊石頭,壓得他喘不過氣。

“陛下,西域都護府送來奏報,說西域的遼民與吐蕃人因牧場歸屬的矛盾,已按《海外殖民遼民律》的草案妥善解決,雙方都很滿意。”內侍又送來一份奏報,語氣帶著幾分欣喜。

耶律現接過奏報,快速瀏覽一遍。上麵寫著,西域都護府按律法裁定,牧場歸吐蕃人所有,但允許遼民在此放牧,隻需繳納少量租金;同時,遼民的工坊優先雇傭吐蕃人,雙方互利共贏,矛盾就此化解。

看著這份奏報,耶律現的眉頭終於舒展了些。或許,《海外殖民遼民律》真的能起作用。或許,隻要堅持用律法約束遼民,用經濟利益綁定當地民眾,大遼的殖民地,終有一天能像中原與草原一樣,實現真正的安穩。

可他心裡清楚,這條路還很長。遼民在海外的驕縱,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當地民眾對大遼的信任,也不是一天兩天能建立的。就像波斯,雖然叛亂被平定了,可想要讓波斯百姓真正接受大遼的統治,還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努力。

“罷了,一步一步來吧。”耶律現輕聲自語,將奏報放在案上,“先把《海外殖民遼民律》推行下去,再讓徐茂公好好治理波斯,爭取把損失的時間補回來。”

他站起身,走到《大遼疆域圖》前,目光落在波斯的位置。紅色的疆域標注上,仿佛還能看到泰西封城牆上的血跡,看到波斯百姓流離失所的身影。他在心裡暗下決心,絕不能讓類似的兵禍,再在其他殖民地上演。

“下一個目標,是天竺。”耶律現指尖劃過天竺的標注,“讓天竺都護府提前推行《海外殖民遼民律》,監督遼民的行為,彆再出亂子了。”

內侍在旁連忙應道:“臣這就去傳旨。”

殿外的陽光越來越亮,照在《大遼疆域圖》上,紅色的疆域像一條巨龍,橫跨歐亞非。耶律現望著這條“巨龍”,心中既有自豪,也有憂慮。他知道,治理這樣一個龐大的帝國,比打下它更難。而他能做的,就是在這條路上,不斷調整方向,儘量避免走彎路,讓大遼的“巨龍”,能走得更穩、更遠。

喜歡遼唐爭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階下囚請大家收藏:()遼唐爭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階下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滿宗皆絕色,獨我男宗主 荒野求生獲傳承之大醫通天 鹹魚妃她又躺贏了 無人扶我青雲誌,我自爭得門楣揚 穿越修仙界成最強打工人 異界殖裝:從抱臉蟲開始的 天命鏽材 六零:我符修,竟敢逼我下鄉? 從警校畢業考進紀檢委 我的道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