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畔的昆明火車站,青磚鋪就的月台上擠滿了人。吐蕃雲南五詔盟的首領們,穿著鑲金邊的部族長袍,腰間掛著嵌玉的彎刀,站在人群最前排,目光緊緊盯著鐵軌儘頭。遠處傳來一陣轟鳴,白色的蒸汽像雲霧般翻湧,一列漆著“大遼鐵路”字樣的蒸汽火車,正沿著新鋪的鐵軌緩緩駛來。
“來了!來了!”蒙舍詔首領段思平攥著腰間的玉佩,聲音裡難掩激動。他今年五十多歲,鬢角已有些花白,卻還記得十三年前遼國初入雲南時的模樣——那時的昆明還是片滿是泥濘的土城,馬幫是唯一的長途交通工具,從蒙舍到中原,走驛道要翻越高黎貢山,遇上暴雨或山賊,半個月都未必能到。可現在,這鐵疙瘩三天就能跑完以前一個月的路。
火車停下,車門打開,遼國雲南道台李默帶著幾名官員走下來,笑著迎向五詔首領:“段首領、施首領,恭喜啊!成昆鐵路今日通車,往後雲南與中原,可就真正連在一起了!”
浪穹詔首領施望欠上前一步,握著李默的手連連搖晃:“李大人,這可真是天大的好事!以前咱們雲南的山貨,靠馬幫運到中原,路上損耗一半,價格還被壓得低;現在有了鐵路,竹筍、菌子、普洱茶運到洛陽還是新鮮的,咱們的日子,這下更有奔頭了!”
周圍的部族民眾也跟著歡呼起來。有人捧著剛從火車上卸下的中原布匹,有人摸著嶄新的鐵犁鏵,還有孩子圍著火車頭,好奇地看著噴汽的煙囪。李默看著這熱鬨的景象,笑著對五詔首領說:“諸位首領,不如咱們一起坐火車去宜良壩子看看?那裡的稻田剛豐收,農技官說今年畝產比去年還高兩成。”
五詔首領們欣然應允,跟著李默登上火車。車廂裡鋪著羊毛地毯,座椅是紅木做的,窗外的景色飛速倒退——以前要走半天的山路,現在幾分鐘就過去了。段思平看著窗外掠過的梯田,想起十三年前歸順遼國時的情景,忍不住歎了口氣:“當年咱們要是像阿紮達那樣硬抗,哪有今天的日子?”
這話勾起了眾人的回憶。十三年前,遼國滅高句麗後,兵鋒直指雲南。當時的雲南部族林立,以南詔最為強盛。南詔首領阿紮達,憑著太和城的堅牆和十萬部族兵,揚言要“將遼狗趕出雲南”,還嘲笑五詔盟“屈膝投降,丟儘部族臉麵”。
那時的五詔盟,實力遠不如南詔。段思平還記得,他當時召集其他四位首領商議,施望欠說:“遼軍滅高句麗時,火炮轟塌了平壤城牆,咱們的土城哪擋得住?”鄧賧詔首領咩羅皮也說:“遼國人給平民分土地、發糧種,比咱們這些貴族還體恤百姓,跟著他們,說不定能讓族人過上好日子。”
最終,五詔盟決定歸順遼國。耶律現接到奏報後,立刻派李默帶著官員和農技隊入滇,推行土地改革——從貴族手中贖買土地,按人口分給平民;派工兵用蒸汽推土機和挖掘機,將雲貴高原上的壩子改造成良田;在各地設立農技站,教百姓種水稻、育桑苗。
而阿紮達,卻成了雲南的“逆賊”。他看著五詔盟的平民分到土地、種出糧食,不僅不眼紅,反而派兵騷擾五詔領地,劫掠遼國商隊。耶律現忍無可忍,派大將秦瓊率兩萬大軍征討南詔。
太和城的城牆高達三丈,用糯米汁混合黏土砌成,阿紮達以為能擋住遼軍。可開戰當天,遼軍的十二門新式火炮同時開火,炮彈像驚雷般砸在城牆上,不到一個時辰,堅牆就被轟出十幾個缺口。部族兵從未見過如此威力的武器,嚇得四散奔逃。秦瓊率軍攻入城中,阿紮達在亂軍中被斬殺,南詔就此滅亡。
“去年我去太和城遺址,那裡的草都快沒過人了。”施望欠喝了口車廂裡的普洱茶,語氣裡滿是慶幸,“聽說阿紮達的墳頭,現在都長了幾丈高的野草,連個祭拜的人都沒有。要是他當時肯歸順,現在說不定也跟咱們一樣,開公司、賺大錢。”
說話間,火車抵達宜良壩子。眾人走下車,眼前是一片金黃的稻田,農夫們正用遼國送來的收割機收割水稻,穀粒順著傳送帶落入糧袋,效率比人工收割快了十倍。農技官王謙走上前,笑著對五詔首領說:“段首領,今年宜良壩子的水稻畝產達到了六石,比咱們剛來時的兩石,翻了三倍!”
段思平蹲下身,抓起一把飽滿的穀粒,眼眶有些濕潤:“以前咱們種蕎麥,畝產還不到一石,遇上災年就顆粒無收,很多族人都得靠挖野菜度日。現在有了水稻,有了收割機,再也不用餓肚子了。”
王謙指著遠處的水利工程說:“那是咱們去年修的水庫,用蒸汽抽水機灌溉,就算遇上大旱,也能保證稻田有水。明年咱們還打算在這裡種棉花,跟中原的紡織廠合作,讓農夫們既能種糧,又能種棉,多賺一份錢。”
五詔首領們跟著王謙在壩子裡參觀,看到平民們住著新蓋的磚房,孩子們在新式學堂裡讀書,臉上都露出欣慰的笑容。咩羅皮走到學堂門口,聽到孩子們用流利的漢語背誦《大遼律》,忍不住對李默說:“李大人,這些孩子以後說不定能去洛陽做官,咱們雲南,終於不再是蠻夷之地了。”
李默笑著點頭:“陛下常說,‘凡入遼境者,皆為中華民族’。現在雲南有了鐵路,有了學堂,有了工坊,以後會跟中原越來越近。明年咱們還要修從昆明到大理的鐵路,到時候整個雲南,都會連成一片。”
夕陽西下,眾人坐上火車返回昆明。車廂裡,五詔首領們開始商議明年的計劃——段思平想跟遼商合夥開一家普洱茶廠,把雲南的茶葉賣到西域;施望欠打算擴大山貨公司的規模,雇傭更多平民采摘竹筍和菌子;咩羅皮則想在大理建一座絲綢廠,用當地的桑蠶生產絲綢。
火車駛回昆明時,已是夜晚。火車站的燈台亮著煤氣燈,照亮了整個月台。民眾們還在等著,看到五詔首領回來,紛紛圍上前,詢問宜良壩子的情況。段思平站在高台上,大聲對眾人說:“鄉親們,咱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有了鐵路,有了大遼的支持,咱們雲南,以後會成為最富庶的地方!”
歡呼聲在昆明城上空回蕩,與火車的汽笛聲交織在一起。五詔首領們看著眼前的景象,心中滿是慶幸——慶幸十三年前的選擇,慶幸歸順了大遼,才有了今天的繁榮與安寧。他們知道,隨著成昆鐵路的通車,雲南的未來,會更加光明。
喜歡遼唐爭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階下囚請大家收藏:()遼唐爭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階下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