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戶港,倭寇和走私商人的重要據點,也在猛烈的炮火下化為廢墟;
下關海峽,試圖出海阻攔的幾艘倭國戰船,在明軍艦隊密集的火力麵前,如同紙糊一般被撕碎、擊沉...
明軍的戰術非常明確:不追求立即登陸占領,而是最大限度地摧毀倭國的沿海經濟、防禦能力和抵抗意誌。
艦隊打一陣就換一個地方,讓倭人根本無法判斷明軍的主攻方向,疲於奔命,惶惶不可終日。
炮擊帶來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
西國和九州地區,陷入了空前的震動和恐慌之中。
沿海地區的百姓紛紛拖家帶口向內陸逃亡,道路上擠滿了難民。
城鎮裡物價飛漲,秩序瀕臨崩潰。各種可怕的流言四處傳播,說明軍是“天罰之軍”,要殺光所有倭人。
而在這片恐慌和混亂中,各地守護大名的態度也開始急劇分化,各懷鬼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決死抵抗派:
以部分與幕府關係緊密、或者領地已被明軍嚴重破壞的大名為代表。
他們咬牙切齒,積極征召農兵,加固山城,準備與明軍血戰到底,甚至喊出了“玉碎”的口號。
但他們兵力有限,且各自為戰,難以形成統一有效的抵抗力量。
觀望騎牆派:
這是大多數大名的選擇。他們既害怕明軍的強大武力,又不願輕易放棄自己的權勢。
於是采取龜縮策略,緊閉城門,加固防禦,同時悄悄派出使者,試圖打探明軍的虛實和條件,準備見風使舵。九州南部的一些大名甚至開始私下串聯,商量是戰是降。
主動歸附派:
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周防國守護大內義弘。
大內氏原本就與室町幕府矛盾很深,控製著通往朝鮮的貿易路線,深知大明的強大。
對馬島的慘敗和明軍展現出的毀滅性炮火,更是徹底擊碎了他任何僥幸心理。
他認為抵抗毫無意義,隻會帶來毀滅,而主動投靠強者,或許還能保住甚至擴大自家的利益。
於是,在明軍開始炮擊後不久,大內義弘做出了一個正確的決定:他親自帶領少數隨從,冒著被其他倭人勢力攻擊的風險,乘船離開自己的領地,直奔石見海域。
經過一番周折,大內義弘的船隻被鄭和的巡邏船隊發現並攔截。麵對明軍戰艦黑洞洞的炮口,大內義弘非但不懼,反而讓隨從打出請求談判的白旗。
他最終被帶到了鄭和的寶船之上。見到鄭和後,大內義弘表現得極為謙卑恭敬,行跪拜大禮,並通過通譯表達了自己的意願:
“下國小臣大內義弘,久慕天朝上國風華,深知倭國逆天而行,罪孽深重。今冒死前來,懇請歸附大明皇帝陛下!我大內氏願為天朝前驅,提供糧草、向導,協助天兵平定西國不臣!隻求天朝能保全我大內氏家名與領地...”
鄭和看著眼前這位主動來投的倭國實力派大名,心中也是驚訝不已。
何健旺“以倭製倭”的策略,竟然這麼快就見到了成效!
他仔細盤問了大內義弘一番,確認其確有誠意,便暫時將其安置下來,同時立刻將此事快船通報給對馬島的征倭大將軍張輔。
大內義弘的主動歸附,如同在第一張倒下的多米諾骨牌,產生了連鎖反應。
其他一些本就動搖觀望的大名,得知消息後,也開始蠢蠢欲動,暗中通過各種渠道試圖與明軍取得聯係。
倭國,這個本就處於分裂邊緣的島國,在大明帝國毫不留情的軍事打擊和政治分化下,陷入了一片前所未有的混亂和內耗之中。統一的抵抗陣線尚未建立,便已從內部開始瓦解。
喜歡搞事就變強,開局複活長孫皇後請大家收藏:()搞事就變強,開局複活長孫皇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