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視角回到倭國京都。
足利義持在經曆了最初的恐慌和混亂後,最終還是召集了心腹家臣和少數還願意聽從調遣的大名,進行了一次艱難的秘密商議。
大明詔書中“自去帝號”的要求,像一把尖刀,抵在了所有倭國統治者的心臟上。
天蝗稱號和與之配套的神道信仰體係,是維係倭國自古以來統治合法性的最根本基石,無論實際權力如何更迭,這個象征性的外殼都必須保留。
一旦同意去除此號,不僅意味著對大明徹底臣服,更意味著足利義持本人將成為倭國曆史上的千古罪人,會被所有勢力視為背叛者和懦夫,死無葬身之地。
權衡再三,在絕望和屈辱中,足利義持最終咬著牙做出了決定:拒絕大明的最後通牒。
他召見了尚未離開的大明使者,臉色蒼白但語氣強硬地給出了答複:“天蝗帝號,乃天照大神所賜,萬世一係,絕非人主所能廢立。大明皇帝陛下之要求,恕我倭國萬難從命!若天朝執意要戰,那便……戰吧!”
說完這番話,足利義持仿佛被抽空了所有力氣。
他知道,這個決定很可能將整個國家拖入萬劫不複的深淵,但他彆無選擇。
大明使者冷眼看著足利義持,似乎早已料到這個結果,隻是冷哼一聲:“既然如此,好自為之!”
說完便拂袖而去,快馬加鞭返回對馬島複命。
不久後,對馬島明軍大營。
大將軍張輔收到使者帶回的答複,不怒反笑:“好!有骨氣!本帥倒要看看,是你的骨頭硬,還是我大明的火炮硬!”
既然外交途徑徹底關閉,剩下的就隻有武力征服一條路了。
張輔立刻下令,全軍做好登陸準備。登陸地點,就選在了已經明確表示歸附的大內氏的領地,周防國的赤間關今下關市)一帶。
大內義弘果然“信守承諾”,提前清理了海岸,提供了詳細的沿海水文圖和布防圖,並且親自帶領家臣和部分軍隊在岸邊“恭迎王師”。
明軍登陸過程異常順利,沒有遇到任何抵抗。
大內義弘更是極儘恭順之能事,不僅提供了充足的糧草補給,甚至主動將自己的府邸騰出來,作為征倭大將軍張輔的行轅和明軍高級將領的住所,自己則搬到了彆院。
麵對如此“懂事”的帶路黨,明軍也確實找不到任何挑刺的理由。
張輔對大內義弘的態度頗為滿意,勉勵其好好表現,將來必向陛下為其請功。
然而,在安排駐防時,卻出現了一個小插曲。
張輔原本想讓“奇兵”首領何健旺也一同登陸,隨軍參謀,畢竟他“熟悉”倭國情況。
但何健旺卻以“奉陛下密旨,鎮守對馬島,鎖控海峽,職責所在,無旨不敢擅離”為由,婉言謝絕了。他堅持要留在對馬島上,表示這裡才是他的崗位。
張輔雖然覺得有些可惜,但想到對方是“陛下密旨”的特殊人員,或許真有其他安排,也就不再強求。
於是,何健旺得以繼續留在相對平靜的後方對馬島,遙控觀察前線戰局,偶爾通過書信“獻計獻策”。
明軍主力登陸後,在周防國站穩了腳跟。張輔根據戰前計劃和當前形勢,做出了下一步的戰略部署:
“首要之務,確保石見銀礦萬無一失!同時,占領出雲、安芸等國,徹底切斷倭國本州島東西陸地之間的聯係,讓其首尾不能相顧!”
明軍兵分兩路:
一路由副將率領,在大內氏軍隊的引導下,向北直撲石見國。那裡的銀礦早已被鄭和艦隊控製,此行主要是接管陸上防務,清剿周邊可能存在的反抗勢力。
另一路為主力,由張輔親自坐鎮,向西進攻安芸國和出雲國。
戰鬥進程幾乎是一邊倒。
麵對組織嚴密、裝備精良、戰術先進的大明正規軍,倭國各地大名的軍隊顯得不堪一擊。
他們大多還停留在武士個人勇武和簡陋的步兵陣型階段,在明軍的火炮、火銃齊射和騎兵衝擊下,往往一觸即潰。
許多村鎮和規模較小的山城,看到明軍浩大的聲勢和恐怖的武器,基本上“火銃一響,就開城投降”,隻求保命。
然而,也有負隅頑抗者。
出雲國的守護京極高清,便是死硬派的代表。
他家族世代統治出雲,性格剛愎,對幕府和外來勢力都極度不信任。他將家族軍隊全部收縮進堅固的月山富田城,企圖憑借險要地形和堅固城防死守。
明軍包圍了該城,首先進行了勸降,但被京極高清嚴詞拒絕。
於是,張輔不再猶豫,下令火炮集中轟擊城門和薄弱城牆段。
經過數日的炮擊和隨後發起的猛烈進攻,月山富田城最終被攻破。
京極高清眼見大勢已去,不願投降受辱,按照倭國傳統,在天守閣內切腹自儘,其家族也大多戰死或隨之自儘。
京極家的覆滅,極大地震懾了周邊還在觀望和猶豫的大名。明軍展現了其不僅擁有強大的武力,更有徹底摧毀抵抗者意誌的決心。
很快,石見、出雲、安芸相繼落入明軍掌控之中。大明成功地控製了倭國本州島西部的橋頭堡,並切斷了其東西聯係,銀礦也得到了鞏固。戰略態勢對明軍極為有利。
而控製住本州島西部的石見、出雲、安芸等要地後,征倭大將軍張輔的目光,投向了與朝鮮隔海相望、且抵抗訊號更為複雜的九州島。
隻要拿下九州,大明就能徹底掌控倭國西海岸,建立一個穩固的大後方,從而可以安心地向東推進,直搗倭國腹地。
明軍的兵鋒再次啟動,主力艦隊搭載著數萬大軍,浩浩蕩蕩地跨過關門海峽,開始了對九州島的征服。
喜歡搞事就變強,開局複活長孫皇後請大家收藏:()搞事就變強,開局複活長孫皇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