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到這句時,詹曉陽的聲音微微發顫。他想起前世的中秋夜聚會,他沒有唱歌安靜的出奇,劉小惠連碰了他好幾次都沒有說什麼,隻是樂嗬嗬的看著聽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歌唱完了,沙灘上一片寂靜。詹曉陽低頭,發現劉小惠的眼淚正無聲地落在柚子皮上,在月光下折射出細碎的光。詹巧珍用手背抹著眼睛,連一向開朗的江玲師姐都彆過了頭。
想不到還能唱潮語歌,再來一首吧,玉雪師姐輕聲說,曉陽唱得真好。
對啊,詹清容突然開口,聲音比平時柔軟,再唱一首......
詹曉陽抬頭,對上詹清容的眼睛,月光在她眸中流轉。他深吸一口氣,又唱起另一首潮語歌《你的名字》。這首歌原本是寫給山村教師的,講述一個老師對留守學生的牽掛,但很多人誤以為是情歌。
......許多往事已經褪色,隻有你的名字依然美麗;許多幻夢已經消失,隻有你的名字蘊藏心底……....
詹曉陽不敢直視大家,隻能對著月亮歌唱。但餘光中,他看見劉小惠嘴角微微上揚,月光描摹著她側臉的輪廓,像是鍍了一層銀邊。她的腳尖無意識地在沙地上畫著圈,偶爾碰到他的鞋邊,又迅速縮回。
歌唱完後,掌聲比想象中熱烈。曉陽!江玲師姐驚呼,你什麼時候學的潮語歌?還唱得這麼溜!
就是......跟著隨身聽學的,詹曉陽撓撓頭,覺得好聽就記住了。
客家小哥唱潮語歌,玉雪師姐笑著搖頭,還把我們唱哭了,真是......
這句話讓詹曉陽心頭一暖。在鳳凰山,客家人和潮汕人雖然比鄰而居,卻很少深入交流。而在這裡,在這個月光如水的夜晚,語言的隔閡似乎被歌聲融化了。
我小時候,詹巧鳳打破沉默,中秋最期待的不是月餅,而是阿嬤做的芋頭糕......
話題一轉,大家開始分享各自的中秋記憶。江玲師姐說起家裡拜月娘的習俗,要擺五果六齋;玉雪師姐回憶父親帶她放孔明燈,結果卡在榕樹上的糗事;連沉默的劉小惠都小聲說了句我最期待中秋夜媽媽給發的豆沙月餅。
詹曉陽聽著這些故事,突然意識到,儘管來自不同鄉鎮,但中秋對每個人而言,都是關於家的記憶。月亮還是那個月亮,隻是看月亮的人,散落在了不同的地方。
曉陽,你家怎麼過中秋?詹清容突然問。
所有人的目光都轉向他。詹曉陽抿了抿嘴:差不多......就是吃月餅,賞月。我記得小時候我們一群小夥伴在當晚都會比誰的「尿桶餅」大,嗬嗬。這是饒北客家一種月餅,其實就像北方大餅,裡麵啥餡都沒有)……”
當詹曉陽說出“尿桶餅”後,大家哈哈大笑氣氛終於反轉過來了。這種餅小的有臉大,那大的比臉盆還大,估計都是為了哄小孩子的,因為餅裡沒有餡,比較便宜。
同感的童年回憶,大家一五一十的聊開了,瞬間讓鄉愁變輕了。
明年中秋,玉雪師姐拍拍他的肩膀,你們也要帶96屆的學弟學妹這樣聚,好不好?
大家紛紛附和。詹曉陽點點頭,心裡卻想,明年此時,大家會在哪裡?是在教室苦讀,還是在醫院實習?亦或......他偷偷瞥了眼劉小惠,她正仰頭望著月亮,脖頸線條優美如天鵝。
夜色漸深,江風帶著涼意襲來。劉小惠裹緊了開衫,詹曉陽注意到她手臂上起了層細小的雞皮疙瘩。他猶豫了一下,悄悄把外套脫下來,遞過去:你......冷嗎?
劉小惠愣了一下,接過外套披在肩上:謝謝。
前世的這一刻,他可是把外套披給了詹清容……
不早啦,江玲師姐看了看表,該回去了,明天還帶大家出去玩。
大家依依不舍地收拾殘局。詹曉陽幫忙撿拾垃圾,把沒吃完的腐乳餅重新包好。劉小惠把外套還給他,上麵殘留著淡淡的柚子香。
皎潔月光下,劉小惠的側臉線條柔和,嘴角噙著一抹若有若無的笑。她的影子與詹曉陽的影子在石板路上時近時遠,偶爾重疊,又很快分開。
回到108宿舍,班長他們已經睡了,鼾聲如雷。詹曉陽輕手輕腳地洗漱,躺在床上卻毫無睡意。月光透過窗簾縫隙,在窗前投下一道銀線。他翻出日記本,就著月光寫下:
9月9日,中秋夜,今晚的月亮特彆圓,想家,想父母;月是故鄉明,不過,今晚在異鄉的我也有歡欣。”
窗外,明月依然高懸。同樣的月亮照著潮城,也照著鳳凰山;照著此刻無眠的他,也照著遠方的家人。詹曉陽輕輕摩挲著日記本,突然明白了一件事:無論走多遠,月亮永遠是最溫柔的鄉愁,而有些情感,正如這中秋的月亮,圓滿得讓人心痛。
喜歡重生1995回到衛校上學的日子請大家收藏:()重生1995回到衛校上學的日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