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夏令營,陳景瀾作為翻譯結識三位公子。”“1931年,他幫助毓嶂脫險,獲贈念珠。”“同年8月,他當掉念珠。”“同年9月,徐硯廷失蹤。”“同年10月,杜清平遇害。”“同年11月,毓嶂被殺。”
杜清晏突然道:“看這個時間線...每次命案前,陳景瀾都急需用錢。”
徐硯深接通電話後臉色驟變:“剛查到,1931年7月,陳景瀾生母病重,需要手術費。”
沉默籠罩檔案室。窗外秋雨淅瀝,敲打著玻璃窗。
“所以...”沈知意輕聲道,“他為了救母親,當了念珠,然後...”
“然後有人利用這件事要挾他。”徐硯深接口,“或者,他被迫參與了更深的陰謀。”
·
次日,杜公館。杜老爺子看到照片老淚縱橫:“清平走後,他房裡少了本日記...”
眾人立即搜查杜清平舊居。在地板暗格中找到本日記,記錄著驚人內幕:
“今日硯廷透露,夏令營實為日方遴選傀儡之舉。我等皆在名單之上...”“陳翻譯暗中示警,提議聯手假意投誠...”“毓嶂阿哥計劃借道上海南逃...”
最後一行寫著:“今夜與陳翻譯密會,事關生死。”
日期正是杜清平遇害前一天。
“所以陳景瀾可能是雙麵間諜?”沈知意震驚。
徐硯深搖頭:“或是三麵。”
·
調查陷入僵局時,突然收到匿名包裹:是那串翡翠念珠,完好無損。
附信寫著:“物歸原主。真相在黃埔路17號。”
黃埔路17號是間廢棄倉庫。三人帶隊搜查,隻找到個留聲機。唱片轉動,傳出經過處理的聲音:
“1931年,我救過三條命。”“如今,該你們救了。”
聲音突然變成慘叫——是林小雨的聲音!
“明日午時,外灘碼頭。用念珠換人。”
唱片底下壓著張舊報紙:1931年11月3日,報道毓嶂死訊的版麵被紅筆圈出。
邊緣寫著小字:“他們從未離開。”
窗外雷聲隆隆,暴雨將至。倉庫角落的陰影裡,半張燒焦的照片隨風翻動——上麵是陳景瀾與某個日軍將領的合影。
將領的肩章上,櫻花徽記清晰可見。
喜歡滬江潮請大家收藏:()滬江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