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星翰火了,比他那台拖拉機發動的聲音還火。
他騎著那輛嶄新的二八大杠回到石頭村的時候,整個村子都轟動了。
孩子們跟在他屁股後麵追,嘴裡喊著“勞大叔有新車了”。
大姑娘小媳婦們站在門口,一邊嗑瓜子一邊對他指指點點,眼神裡全是羨慕。
村裡那幾個平日裡跟他稱兄道弟的光棍漢,更是圍著他的自行車,摸了又摸,看了又看,嘴裡嘖嘖稱奇,酸得冒泡。
勞星翰這輩子都沒這麼風光過。
他挺直了腰杆,故意把車鈴按得“叮鈴”作響,在村裡來回騎了好幾圈,直到所有人都看到了,他才心滿意足地把車推進自家那破落的院子。
當天晚上,一個他意想不到的人,敲響了他家的門。
是村東頭的翠花。
翠花年紀與他相仿,男人前幾年在礦上出事死了,留下她一個人,模樣在村裡算得上是普通往上,主要是屁股肥大,一對大白兔也不小!
平日裡眼光高得很,村裡好幾個想續弦的,她都瞧不上。
“星翰哥,在家呢?”翠花的聲音,像抹了蜜。
勞星翰正就著鹹菜啃窩頭,聽到聲音一愣,趕緊把碗藏到身後,手在褲子上擦了擦才去開門。
門一開,一股香風就飄了進來。
翠花穿著一件碎花的確良襯衫,手裡端著一碗還冒著熱氣的白麵餃子,臉頰在煤油燈的映照下,泛著一層好看的紅暈。
“看你一個人,家裡挺涼的,這不是巧了嗎?俺家剛包了餃子,給你送一些嘗嘗。”翠花說著,眼睛卻一個勁兒往院裡那輛自行車上瞟。
勞星翰一個四十多歲的莊稼漢,哪裡經過這個,一張老臉漲得通紅,手都不知道往哪兒放,結結巴巴地說道:“這......這哪好意思......”
“有啥不好意思的,以後就是鄰裡鄰居了,互相幫襯是應該的。”翠花把碗塞到他手裡,又說,“星翰哥,你現在是咱們村的名人咧,跟著政府乾,有出息!不像有些人,就知道耍小聰明,最後啥也撈不著。”
這天晚上,勞星翰吃了這輩子最香的一頓餃子。
第二天,他就開著他那台“咣當”作響的老夥計,裝上村裡幾戶人家的山貨,突突突地朝著縣城開去。
路雖然顛簸,可他心裡美滋滋的。
一整天下來,累是累了點,可是做什麼不累?!
除去油耗和磨損,他淨賺了將近二十塊錢!
當他把一遝嶄新的票子揣進口袋時,他感覺自己像在做夢。
而當他回到村裡,把賣山貨的錢分給那幾戶人家時,並向他們說明了情況,整個石頭村再次沸騰了。
“天呐!一趟就掙二十塊?”
“這比下地刨食強太多了!”
“勞星翰這回真是祖墳冒青煙了!”
當初那些嘲笑他、觀望他的村民,腸子都悔青了。
第二天一大早,石頭村剩下還頭鐵的幾台拖拉機和十幾輛馬車牛車的主人,全都湧向了鄉政府,搶著要報名。
勞星翰的故事,像長了翅膀,迅速傳遍了雙石鄉和白馬鄉。縣廣播站專門請他去做了一期節目,縣報上更是用頭版頭條刊登了一篇名為《開著拖拉機,奔向萬元戶——記我縣便民運輸服務點第一人勞星翰》的專訪。
一時間,勞星翰成了全縣的偶像。
而“跟著姚縣長,有肉吃”,也成了清河縣老百姓口中最實在的一句話。
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
有了雙石鄉和白馬鄉的成功樣板,清河縣剩下的十六個鄉鎮的推廣工作變得異常順利。
姚和韻趁熱打鐵,親自掛帥,帶著工作組一個鄉一個鄉地跑,現場辦公,解決問題。
那些原本還想陽奉陰違、敷衍了事的乾部,在看到孫德旺的下場和勞星翰的風光後,一個個都跟打了雞血似的,工作熱情空前高漲。
誰都知道,這趟“便民運輸”的快車,上得慢了,不僅撈不著政績,還可能被當成懶政怠政的典型,被姚縣長一腳踹下車。
上行下效,整個清河縣的官場風氣,都為之一清。
姚和韻忙得腳不沾地。
每天天不亮就出門,走訪各個運輸站點,跟司機們聊天,了解路況,協調貨源;晚上回到辦公室,還要批閱堆積如山的文件,研究下一步的推廣方案。
他每天的睡眠時間不足五個小時,眼圈黑得像熊貓,人也瘦了一圈,但精神頭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