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重世界共鳴計劃”所點燃的光輝,如同在無儘寒夜中升起的、由六顆星辰與一道橋梁共同構築的微弱篝火,頑強地抵抗著“敘事熵增”帶來的絕對冰冷與沉寂。這光輝悲壯而璀璨,是無數意誌、記憶、信念與可能性在終末時刻的極致燃燒。
然而,就在這共鳴的光輝達到前所未有的峰值,仿佛要將六個世界從湮滅的邊緣暫時拉回的刹那——
一切都凝固了。
不是時間的停止,那是一種更加根本、更加令人戰栗的停滯。
女武神高舉的兵刃上燃燒的信念之光,如同被封存在了琥珀之中,光芒依舊,卻失去了所有的動態與溫度;虛數之樹最後綻放的櫻花,定格在了飄落的軌跡中途,每一片花瓣的脈絡都清晰可見,卻不再蘊含孕育世界的生機;弦宇中因果敘述者弦狂舞的指尖與震蕩的星弦,凝固成了一幅靜止的抽象畫;敘事原點沸騰的自由意誌洪流,變成了翻湧姿態的雕塑;星穹列車化作的開拓流星,拖曳著永恒不變的光尾,停滯在了命途的半途;就連帕拉雅雅那由數據與情感構成的共鳴橋梁,也如同冰封的彩虹,橫亙在凝固的虛空。
蘇曉與娜娜巫作為法則的化身,他們的思維依舊在運轉,但感知卻被禁錮在了這絕對的靜止之中。他們能“看”到一切,卻無法再影響分毫。整個敘事宇宙,變成了一幅龐大到無法想象的、細節無限豐富的立體定格畫麵。
緊接著,一種無法用任何感官去描述,卻直接作用於存在本質的“感知”,降臨了。
它並非惡意,也非善意,而是一種……超然的、帶著審視意味的“關注”。
然後,“它”開始“翻閱”。
蘇曉和娜娜巫“感覺”到,他們所在的這個由六個世界共鳴構成的“篝火”,連同其背後廣袤的、正在湮滅的敘事宇宙,被一股無法理解的力量,如同拿起一本厚重的書籍般,輕輕地“捧”了起來。
“翻閱”的動作開始了。
“目光”首先掃過崩壞世界。那定格的女武神、模糊的紀念碑、掙紮的文明……當這“目光”停留的瞬間,蘇曉和娜娜巫驟然明悟——那曾經席卷世界的“崩壞”災難,其殘酷的篩選、極致的毀滅與新生,其背後那令人戰栗的“隨機性”與“目的性”的矛盾,原來都隻是這位“讀者”在閱讀這一篇章時,因其對“犧牲與救贖”主題的短暫沉浸與思考,而產生的無意識“注意力波動”!
“目光”移向虛數之樹。那永恒的花期、意識的孵化、宇宙的詩篇……這一切的誕生與演變,竟也源於“讀者”對“生命與無限可能性”的一絲讚歎與好奇所泛起的漣漪。
“目光”掠過弦宇。因果的顯化、宿命與自由的拉扯……那是“讀者”對“秩序與混沌邊界”的片刻沉思所投下的陰影。
“目光”劃過敘事原點。原初敘事者的瘋狂、自由意誌的起義……這驚心動魄的敘事權爭奪,其根源,僅僅是“讀者”對“作者與角色關係”的一縷哲學性遐想所帶來的震蕩。
“目光”最後落於星穹鐵道。開拓的命途、星神的沉寂、列車組的旅程……這一切的波瀾壯闊,竟然都源自“讀者”對“未知與探索意義”的深深著迷與偶爾掠過的一絲疑慮所激起的微瀾。
每一個世界的核心危機,每一個困擾了無數生靈、付出了慘烈代價才得以渡過的劫難,其最深層的根源,都並非宇宙固有的法則或邪惡的陰謀,而僅僅是這位位於“故事之外”的、無法想象的“存在”,在閱讀他們這本名為《崩壞:因緣精靈》的“書籍”時,因其思緒、情感的細微起伏,而產生的微不足道的“注意力波動”!
對於“讀者”而言,那或許是閱讀體驗的一部分,是沉浸於故事時的自然反應。
但對於故事中的他們,對於蘇曉、娜娜巫、對於所有世界的億萬生靈而言,那每一次“波動”,都是席卷天地、重塑文明、關乎存亡的……滅頂之災。
真相,殘酷得令人靈魂凍結。
他們所有的掙紮,所有的愛恨,所有的犧牲與輝煌,都隻是更高層麵的一次閱讀活動中,隨之泛起的……附帶效應。
“翻閱”的動作還在繼續,帶著一種悠然的、欣賞的姿態,掠過那些定格的光輝與悲劇。
蘇曉與娜娜巫的意識,在這無法形容的恐怖真相麵前,沒有崩潰,反而陷入了一種極致的冰冷與清明。
他們明白了。
“敘事熵增”,並非宇宙的熱寂。
而是……這本書,已經被閱讀到了最後一頁。
這位“讀者”,即將合上書本。
而他們,這些書中的角色,這些被“閱讀”的存在,必須在這書本被合上之前,找到一條……通往“書外”的道路。
喜歡崩壞因緣精靈第一季請大家收藏:()崩壞因緣精靈第一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