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的日常運轉已經步入正軌,無需林海時刻盯著。
阿水伯帶著一隊人負責日常的漁業捕撈;老根叔則領著幾個年輕社員,按照秦雨製定的計劃,定期巡查藻林並記錄水質數據;蘇曉月坐鎮辦公室,處理賬目和對外聯絡。
這種井然有序的局麵,讓林海能夠抽身去探索新的發現。
早飯後,林海和秦雨登上了“海溪號”。今天的目標很明確——探查那個海底木質結構。
“根據你描述的榫卯結構和木材腐蝕程度,如果真是船體的一部分,年代可能相當久遠。”
秦雨一邊檢查著水下探測設備,一邊分析道。
海麵上風平浪靜,是個適合水下作業的好天氣。
到達目標海域後,林海沒有急著下水,而是先用水下無人機進行了全麵的掃描。
畫麵傳回,那個弧形木質結構在海底沙地上清晰可見,長約兩米,高約一米,確實像是一個大型箱體的側麵。
“不像是船板,”林海仔細觀察後說,“更像是一個獨立的箱子或者儲物櫃。”
確認周圍環境安全後,林海開始穿戴潛水裝備。
這次他準備親自下潛,近距離探查。
潛入水中,陽光透過海麵,在水下投射出晃動的光柱。
林海調整好呼吸,緩緩下潛。四十米的水深,壓力已經相當明顯,但他早已適應。
接近海底時,他放慢速度,小心地懸浮在那個木質結構上方。
近距離觀察下,這個木箱的細節更加清晰。
它是用厚重的實木製成,雖然表麵覆蓋著沉積物和海藻,但榫卯結構依然牢固。
箱體的一角有些破損,露出裡麵黑漆漆的空間。
林海用潛水刀輕輕刮去表麵的附著物,木質本身因為長期浸泡已經發黑,但依然堅硬。
他注意到箱蓋上似乎有一些刻痕,但由於腐蝕和覆蓋物,難以辨認。
他嘗試推動箱蓋,但箱蓋紋絲不動,顯然是從內部鎖死或者被沉積物卡住了。
透過破損的角落,他小心地將水下相機伸進去拍攝。
由於光線不足,照片相當模糊,但能隱約看到箱內似乎有一些不規則形狀的物體,像是器皿或者工具。
就在他準備進一步探查時,秦雨通過水下通訊係統發來提醒:“林海,有船隻正在靠近,距離三海裡,速度很快。”
林海立即警覺起來。
他最後看了一眼這個神秘木箱,記下所有細節,然後開始上浮。
回到船上,果然看到一艘白色的快艇正從東麵駛來,速度很快,但在距離他們約一海裡的地方突然轉向,朝著外海駛去。
“不是之前那兩艘,”林海用望遠鏡觀察後說,“但這艘船的出現時機太巧了。”
秦雨神色凝重:“看來我們一直處在監視之下。他們可能在水下也安裝了監控設備。”